兩岸政治

台灣520總統就職日 在野黨出席否 朝野和解指標

台灣的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即將在5月20日就職。圖為賴清德1月13日勝選時照片。

文/RFA

台灣的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就職典禮將在5月20日舉行。民進黨雖然執政,但是在國會並未取得多數,在野黨是否出席就職典禮被視為朝野和解指標。台灣最大的在野黨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已作出不出席520就職的決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仍未決定是否出席。

賴清德就職典禮即將在下週一(20日)舉行,國民黨率先表態會出席的是國民黨籍的台中市長盧秀燕以及國民黨籍的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江啟臣強調,自己是以副院長身份參加。

不過,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在就職典禮前10天決議不出席。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洪孟楷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黨團兩周前就討論到,最後大家認為當天是禮拜一還是有公務,共識決決定不出席。但是不出席不代表杯葛,還是預祝典禮順利圓滿,希望中華民國國運昌隆。」

中時社論指「杯葛520將成歷史罪人」 部分政治人物轉向

值得注意的是,被認為立場親中的《中國時報》在12日發表一篇「杯葛520,國民黨將成歷史罪人」指出,在野黨是否參加就職典禮,是未來朝野關係重要指標。希望國民黨基於大是大非,重新考慮參加520就職典禮。賴清德團隊也要以國家團結為重,創造條件讓國民黨願意轉圜,以重塑台灣政治文化,朝野同心壯大台灣,「為兩岸終局做最好的準備」。

此社論發出之後,部分藍營政治人物立場有了轉變。台北市長蔣萬安本來以另有市政行程為由不出席,15日他正式表態確定出席就職典禮。而國民黨籍的桃園市長張善政也表態參加,六都的國民黨縣市首長,只剩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尚未表態。

除此之外,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仍未鬆口,他在13日受訪時表示,選後四個月以來,民進黨發動戰狼式戰法,要摧毀立法院黨團,甚至在地方政府,用提告罷免的威脅方式來對付藍營縣市長。「如果民進黨今天不展開心胸,再繼續惡意的摧毀、杯葛,甚至提告或者是罷免,他相信今天就算誰去了,都沒有辦法讓朝野和解,」他說。

台灣第三大黨、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雖然在總統選舉挫敗,但是,民眾党發言人吳怡萱表示,柯文哲一直以來主張政黨和解、社會和諧,「不會缺席重要國家大典」。

賴清德表態:不預設前提與中國對話

賴清德520就職典禮另一個焦點是其就職演說內容,尤其是其兩岸政策備受國內外關注。賴清德14日以預錄視頻方式在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發表演說指出,他就任總統後,將致力維護兩岸現狀,他不排除在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尊嚴且不預設前提的原則下,與中國展開對話。

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吳瑟致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賴清德在競選期間曾提出所謂的「和平四大支柱」,其一就是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這凸顯賴清德有意延續蔡英文路線維持現狀。日前,賴清德也拋出,兩岸執政黨可以進行交流互動。相較於2016年蔡英文的總統就職演說提及,兩岸交流互動須遵循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兩岸關係條例」相關法律依據,賴清德並未提政治前提。「這是在延續蔡英文路線上,尤其在兩岸政策對中國善意的表示,也就是不設有任何過多的名詞性的前提。」

時事評論人士吳崑玉對本台表示,兩岸都不想打仗,如果兩岸打起來,誰也打不贏,就算贏也是慘勝。對中國而言,犧牲整個東南沿海的繁榮,換取奪回台灣不划算。而在外在局勢方面,美國聯合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已經擺出架勢,如果雙方都不想打,卻因擦槍走火莫名地打一架,豈不是悲劇中的悲劇。

吳崑玉說:「賴清德釋出的訊息是,可以對話,姿態放軟緩和些,但這並不代表從此不對抗,而是回到美國總統拜登所說的‘衝突管理’,彼此雖是競爭與衝突的關係,但是衝突是需要管理。」

中國涉台部門、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15日在例行記者會被問及對賴清德就職講話有何預判、如何應對時表示,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離、要合作不要對抗,是島內的主流民意。要順應民意還是走挑釁對抗,關乎台海和平穩定,是「台灣地區新領導人」必須嚴肅面對、明確回答的問題。

連結:台湾520总统就职日 在野党出席否 朝野和解指标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