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社會政治

金廈快艇翻覆事件背後的認知戰——訪台灣學者林穎佑

管碧玲

文/法廣

2月14日在金門附近海域發生的中國大陸籍快艇翻覆並有兩名船員落水喪生事件引發的台海兩岸爭議目前仍然沒有得到解決的跡象。一個月來,雙方各執一詞,台灣方面希望以人道有限,但將事件定位為執法過程中的過當意外,但北京方面雖然也強調「人命關天」,卻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堅持台海兩岸幾步存在海峽中線問題,也不存在有禁、限制水域的說法,力圖藉此淡化台灣海巡署對不僅越界,而且還是沒有合法證件的「三無」船隻執法的合法性。

北京方面也藉此在2月19日,派出海警船,在金廈水域,對一艘金門觀光遊船強制登船臨檢。同時,大陸漁船越界行為也有增無減,對台灣形成壓力。13日,台灣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在立法院出席報告質詢時表示,僅是今年以來,海巡署就已經驅離越界漁船近350艘。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博士接受本台電話採訪時表示,北京方面的立場將快艇翻覆事件變成了政治事件,而大陸民間輿論出現的某種激情使得兩岸圍繞事件善後處理的協商更加難以推進。但他強調,北京方面借金廈事件否認海峽中線或禁限制水域的存在的表態更是一種認知戰:

林穎佑先生在採訪中表示,如果雙方將此事看作是執法過當事件,是一次取締非法船隻的行為,那就應該兩方面的執法人員出面協調。但問題現在提升到一個國家安全層面,尤其是北京方面,這自然令相關協調難以進行。

林穎佑:「我覺得今天困難之處在於北京把所有這些全部包括在一起:比如,海峽中線和金廈(事件)有什麼關係呢?沒有關係啊。同樣,今天也不會因為金廈事件而會出現這進入空中ADIZ(防空識別區)飛行的情況。這三個完全是獨立事件,可是現在中國就把這些東西全部包囊在一起,今天不會因為這次金廈衝突而讓中共的戰機不飛越中線。 不會因為金廈事件而造成對岸更多飛越中線。這些是完全獨立的事情。但中國希望把這些東西全部包在一起。這種包裝是很明顯的認知戰,我們(台灣)必須要去明確對該事件定調,把它調成是司法領域一個互相執法過當的事件,而不是一個彼此之間的衝突。」

「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現在其實也想要讓此事件降溫,因為持續緊張上升,對中國來說也會騎虎難下。 但現在比較大的問題是,雙方對於執法問題的一個認知。比如,中國要求把那艘船隻喪生人員的遺體能夠運回去。可是,事件還在調查的階段,我們沒有辦法把它直接提供給中國大陸那一邊。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兩邊對執法認知。 再加上中國會希望把這些事情擴大化,把它跟ADIZ、與逾越中線聯繫在一起。我覺得這是我們今天做分析的時候,要比較明確區分。比如,如果對方越過中線,那台灣的海軍或國軍一定會去攔截,但是這種攔截跟有沒有發生金廈事件沒有關係。一定要區分清楚,是在台海的中線還是在金門-廈門的禁限制水域。如果是在禁限制水域取締犯罪的話,台灣海巡屬跟中國海警之間,其實雙方是有些默契的。但是如果發生在中線,那就是海軍的行動。 這是兩個不一樣的事件。」

儘管兩岸目前並未發生傳統意義上的武裝衝突事件,但林穎佑先生認為,這些作為並不是軟性行為,而是非常強硬的行為。其目的是想塑造一種台灣無法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的印象。但他表示,大家也看到美國驅逐艦近日曾經過台灣海峽,其實意在向中國表達:中國對該地區有制空制海權,但其它國家也要自由進出。這也是為什麼台灣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北京方面不斷模糊兩岸此前彼此默契承認的邊界概念,並以實際行動否認這些概念的存在的作為,是否也會提高雙方擦槍走火的風險呢?林穎佑先生表示: 兩岸是否衝突變得頻繁要看雙方的決心,因為這是政治問題。如果對岸有越來越多的船隻靠近,從目前來看,台灣的船艦也會迎過去。在這種雙方對峙的狀況下,就要看雙方的決心。台灣當然也不希望雙方因為這次事件而發生擦槍走火。 但是,即使有擦槍走火是否就會變成戰爭?林穎佑先生表示,台灣當然要做好有可能擦槍走火的準備,但一旦發生的時候,雙方要如何管控、是否有一個互通的機制,以便有效的降低衝突?這可能才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連結:金廈快艇翻覆事件背後的認知戰——訪台灣學者林穎佑 – 要聞解說 (rf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