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政治

北京停止向立陶宛公民發放簽證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對多個歐盟國家實施單方面免簽政策之際,卻從1月24日起全面停止向立陶宛公民發放入境簽證。2021年,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開設以來,北京同立陶宛的關係急劇惡化。

據彭博社週三報導,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 2月7日在首都維爾紐斯表示,他已經向中國外長詢問暫停核發簽證事宜,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包括停發簽證是否同立陶宛議會代表團最近訪問台灣有關。

事實上,二月三日的歐盟外長非正式會議上,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 就已向歐盟同行通報了這一最新的事態發展。蘭茨貝爾吉斯當時表示,一月24日起,中國已不再向立陶宛公民簽發入境簽證,中國開始全面限制了我們兩國間的旅遊和外交接觸。這是去年十一月底雙邊關係一度出現緩解跡象後,北京再次對立陶宛強力施壓。

2021年,台灣獲准以台灣的名義在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此舉令北京震怒。儘管開辦代表處,並不是對台灣的外交承認,但北京仍認為此舉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報復,中國將立陶宛從其海關系統中刪除,這意味著所有來自立陶宛的進口均被叫停,因為相關貨物無法完成報關手續。2022年12月,歐盟委員會就中國叫停立陶宛進口一事,在世貿組織向中國提起訴訟。但就在上周,世貿組織宣稱,已經應歐盟的要求,暫停了相關的訴訟程式。

《法蘭克福彙報》2月5日報導稱,中國停止向立陶宛公民發放簽證,可能同歐盟叫停這起訴狀有關。一名立陶宛政府高級官員對《法蘭克福彙報》表示:叫停世貿組織的訴訟,意味著我們對中國少了一個施壓手段,北京可能因此得到了激勵,所以再次對我們實施各種恐嚇手段。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成立之後,北京宣佈召回了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將中國駐維爾紐斯大使館降格為臨時代辦處。北京同時也將立陶宛駐北京大使館降格至代辦級。儘管立陶宛以此舉違背《維也納公約》為由提出抗議,但北京不為所動。最終,立陶宛駐華外交官也全部撤離北京。

儘管簽證事務屬於中國與立陶宛的雙邊事務,但立陶宛還是希望歐盟能對該國提供聲援。立陶宛政府代表表示,立陶宛是歐盟唯一一個公民不被獲准進入中國的國家,如果中國對我們的恐嚇手段能夠得逞,那麼,中國將來也會同樣對待其他國家。

分析人士也認為,此次中方叫停對立陶宛公民的簽證,可能同維爾紐斯近期同台灣的互動有關。1月13日,立陶宛議長尼爾森、外長蘭茨貝爾吉斯、議會外委會主席帕維廖尼斯、立陶宛議會與台灣關係小組主席瑪律德基斯等多名政治家發推祝賀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贏得台灣大選,並表示期待推動立台雙邊的民主合作。1月20日,立陶宛議會包括三名副議長及與台灣關係小組主席瑪律德基斯在內的11名議員到訪台灣,並同現任總統蔡英文以及候任總統賴清德舉行了會晤。這也是台灣大選後,首個到訪台灣的歐盟成員國議會代表團。

維爾紐斯的上述動作,顯然引起北京的強烈不滿。中國駐立陶宛臨時代辦處的官網一月十四日的一份聲明中寫道:中方再次嚴肅敦促立陶宛方面認清時代潮流和國際大勢,停止在台灣問題上搞政治操弄,停止充當’台獨’和反華勢力的棋子。中立關係因立方在涉台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已降為代辦級,中方督促立方不要錯上加錯,給本已異常困難的雙邊關係雪上加霜,否則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

連結:北京停止向立陶宛公民发放签证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09.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