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

民主典範?加快武統?中國民眾看台灣大選很兩極

台灣民進黨總部外的巨幅電子屏上顯示的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和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的圖像。(2024年1月13日)

文/voa陳筠

台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選台灣新總統,1月15日馬上迎來諾魯宣佈與台灣斷交的外交考驗。中國民眾看待台灣大選出現了有別於以往的反轉,不再寄望跟中國比較要好的國民黨,而是都對賴清德的當選表示「很高興」,但理由十分兩極。有人認為台灣展示了民主典範,但更多的人認為民進黨執政可以加快當局武力統一的步伐,還說:「人民已經準備好了!」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副手蕭美琴在13日以558萬票、不到一半的40.05%的得票率,在三方角逐中勝出,創下台灣一個政黨超過8年連續執政的紀錄。

但中共文攻武嚇不間斷,不給賴清德觀察期。南太平洋國家諾魯在15日宣佈與台灣斷交,並表達願意和中國建交,使得台灣的邦交國減至12個。

在台灣總統選舉出爐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盛讚台灣再次完成一場民主選舉。拜登總統則回應:「我們不支持獨立」,並在14日火速派遣美國前任官員組成的跨黨派資深代表團以私人身份訪台,跟賴清德與另兩位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和柯文哲會面。

中國國台辦則說:「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台灣是中國的台灣。這次選舉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更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反應兩極

中國官方的聲明可以說是每次台灣總統選舉手冊中的標準說法,但官方的宣傳似已成功灌輸到人民腦海並在中國民間輿論發酵。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支持中國政府對台灣採取強硬做法,甚至有越來越多人傾向支持「武統」。

中國民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不論是在討論台灣選舉的熱度、對於民主的看法,或是選舉結果等各方面都十分兩極,他們雖然都說對台灣的選舉結果感到「很高興」,也都對兩岸關係的未來覺得十分「樂觀」,但卻是源自於兩種完全極端、不同的邏輯。

第一種是盛讚台灣選舉是華人民主的典範。住在江蘇的張先生對美國之音表示,台灣投票日當天,他的微博、微信群裡全都在傳台灣總統大選或是直播選舉的相關消息,「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代表有很多中國人在觀察台灣的民主是怎麼進行的。」

他表示,既然有這個積極的信號,說明中國走向民主法治是可以樂觀期待的,因為人類的發展一定是朝著民主自由的方向走,否則一定會被自己毀滅掉。中國也一定會進入到現代文明國家之列,就像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所說的:黃河長江不會倒流。

民主典範

張先生表示,民主選舉在台灣可以這麼成功,成為亞州乃至世界的典範,「我想同樣是華人,那中國為什麼不可以?也可以啊!」只有中國實現了選票民主,台海才能安全,只有對等尊嚴,兩岸才會有好的發展,所以他認為兩岸終將往和平、理性的方向走。

他說,那些說賴清德當選會加劇兩岸兵凶戰危的人,看到的只是表像,就像他從年輕時期起,中國政府就一直反美,說要打倒美國資本主義,這個表像延續到他現在已經要60歲了都還是一樣,但如果回過頭去看,實質上給中國人民最多幫助的還是美國,所以很多東西不能只看表像,中國跟美國關係走進、關係緩和了,中國人就能吃飽穿暖,這個才是實質問題。

「台灣選舉」的標籤在、大選日當天一度登上中國微博的熱搜榜,有超過1.6億次的流覽量,不過疑似因為話題敏感而被遮罩,後來才恢復。15日登上的熱搜榜的話題變成「台灣從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不是。」

英國廣播公司(BBC) 13日報導,有些中國網友提出自我反省說:「為什麼我們不舉行選舉?我也想投票」,但也有更多支持北京當局的聲音,比如有一則留言寫道:「一定要統一,必須統一」,就獲得超過700次的按贊數。

福建福州的高先生就是這種立場的代表,他對賴清德的當選也說「很高興」,但原因是可以加快武統步調,完全是另一種論調。

加快統一

高先生表示,台灣總統換屆不是一件很特殊的事,他的周圍沒什麼人在討論,反應冷淡,反正國民黨「已經爛掉了」,大家反而是更希望民進黨上去的,「再做久一點,2035高鐵到台灣,這個是沒問題的。加油,賴清德!」

他也對兩岸的未來表示樂觀,說一定會很幸福的,只是會有一段痛苦的過渡期。他對美國之音說:「戰爭是必然的,中央上面早就部署好了。平潭是距離台灣最近的一線,平潭人民也已經準備好了。這只是時間節點的問題,看美國的動作而已。」

高先生表示,可以參考一下緬北的衝突,中共火箭炮的射程400公里,福建距離台灣僅一百多公里,中共戰機從福建飛到台灣本島只要20分鐘,之後就是登島作戰。他說,中國政府給民眾的感覺是戰爭和拿下台灣的問題應該都不大,麻煩的是在一天之後的巷戰和戰爭後期的經濟問題。

他並表示,他對和平統一早就不抱希望,「還是一國一制的好」,還說民主自由只是政客獲取權力政治資本的口號,這個詞語對兩岸人民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很多中國人並不會羡慕西方聲稱的民主自由這一套,也不認可台灣的民主。

解放台灣成主旋律

湖南的媒體工作者倪先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他們表面上不談台灣選舉,但私下談的很熱烈,「解放台灣是主旋律」。

他說,現在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很高漲,民間對統一祖國的聲音很強烈,所以很多人並不希望親中的國民黨當選,反而希望主張台獨的賴清德當選,因為這樣可以找到攻台的理由。

倪先生說,在2022年,前美國眾議院議長洛佩西訪台的那天晚上,很多中國線民都沒有休息,就在等著導彈打過去。「在看什麼事情沒有發生的時候,很多人都非常失望 。」他說。

賴清德曾經自詡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但在總統選舉期間曾多次表達將遵循蔡英文路線,維持現狀。一些媒體將賴清德形容為北京眼中的「麻煩製造者」,但彭博觀點編輯和專欄作家馬修·布魯克(Matthew Brooker)認為:「中國把任何不向全知全能的共產黨服從的人看作麻煩製造者,包括香港民主人士、澳大利亞、立陶宛、挪威、菲律賓、日本以及不對高傳染性新疾病閉嘴的醫生等。」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丹青(Donald Clarke)也說:「請記住,如果把台灣當作中國一部分的話,那麼投票給賴清德的中國人比投票給習近平的要多。」

在中國出生的香港學者徐博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次台灣總統選舉在中國民間的關注度不如以往高,因為已經沒了新鮮感,就算對知識階層而言,可能也覺得台灣民主政治的運作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並非採用兩輪投票,使得賴清德成為少數派總統。他說,對很多年輕人而言,其實並不在乎哪一黨、誰當選,他們比較關心的是「什麼時候可以去台灣旅遊」。

徐博士認為,這可能跟賴清德的個人的形象有關,賴「太綠」、「太獨」的形象已經深植中國人民的心。他說:「賴清德在中國大陸的名聲非常差,蔡英文2016年上台的時候,她的名聲在中國大陸是非常好的,賴清德沒有這個殊榮。」

戰爭危機升高?

紐約時報說,中國數月來威脅台灣選民總統大選是「戰爭或和平」的選擇,但賴清德仍勝選,北京遭遇挫敗可能會加強施壓,賴清德執政將面對多重變數與考驗。

徐博士表示,台海戰爭的危險性正在升高,這不是一種想像,或是一種政治上的說詞 。

曾經在台灣生活過的徐博士說,台灣有一種非常恐怖且令人擔憂的思維,就是一直認為中共是一隻只會叫不會做的「紙老虎」。「可是我作為一個從那邊出來的人,我深深地感知跟理解到恐怕不是這個樣子,就像香港反送中運動時,大家也認為中共不敢拿香港人怎麼樣,但中共最後還是做了。」徐博士說。

徐博士認為,兩岸一戰是躲不掉的,台灣人千萬不要太天真,以為自己可以像烏克蘭人一樣頑強抵抗俄羅斯的入侵。他說,台灣人根本不瞭解烏克蘭,只知道烏克蘭是一個出美女的國家,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烏克蘭是哥薩克人,是一個非常剽悍、尚武的民族,「但台灣人並不剽悍,台灣人在骨子裡面是最典型的中國人,事事講求現實主義。」

他認為,賴清德的當選會把台灣往戰爭的方向推,尤其副手蕭美琴還是被中國制裁的台獨黑名單,這對台灣的國際經貿投資都增加很多風險。

不過也有分析說北京為了顧及正在回穩中的美中關係,所以不致於對台灣的施壓太過火。

民主最大贏家

中國觀察家王向偉在14日發表的評論指出,這次台灣選舉顯現出來的是「民主是最大的贏家」,台灣選民團結一致支持民主,政治上也更加成熟。他們透過選票選出強調台灣主權的賴清德擔任總統來冷落北京,但又回敬了一個由反對派控制的新國會,以制衡賴清德執政。

在台灣總統選舉的同一天,也同時舉行立法委員選舉,最後由國民黨奪下52席、民進黨51席、台灣民眾黨8席,另有2席無黨籍,形成台灣主要三個政黨的國會席次都不過半的格局。

連結:民主典范?加快武统?中国民众看台湾大选很两极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