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賴清德520就職前北京將加大施壓,但不敢過火
文/voa楊安
台灣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贏得2024台灣總統大選,抗中立場鮮明的民進黨繼續執政。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在5月20日賴清德正式就職總統前,勢必會延續甚至加大對台灣的軍事威嚇與經濟脅迫,不過北京也要顧及正在回穩中的美中關係,對台灣施壓力道應不致於做得太過火。
曾經自詡為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雖然在競選過程中刻意淡化其台獨色彩,並且一再強調會維持現狀、繼續蔡英文路線,但是北京顯然並不滿意。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同樣被中國列為頑固台獨分子,賴蕭配的組合被北京稱為獨上加獨,毒害台海和平穩定。
在這屆的台灣大選,賴清德的民調大多時間保持穩定領先,這讓北京大感不快,因此一再向台灣人民喊話這是一場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企圖以操弄戰爭恐懼的方式改變台灣選民的投票意向。
位於台南的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巨集仁認為,除了常態化的中國軍機、軍艦穿越台海中線,空飄氣球穿越台灣本島,這些灰色地帶戰術的頻率會增加之外,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艦、山東艦可能也會分別繞行台灣海峽與台灣東部的西太平洋,以包圍之勢對台示威。
台國安官員:入春後中國恐加大對台軍事壓力
台灣一名國安官員1月11日在一場簡報會上表示,中國一定會針對賴清德進行施壓,確保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不會脫序,而且是中國可以接受的內容。
該名國安官員分析,從客觀條件來看,台灣海峽冬季海象惡劣,中國不至於在大選後立即對台灣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施壓,但是等到入春之後海象改善,約莫三月份,可能就會展開軍事行動。不過他又補充說,美中好不容易恢復了軍事對話,中國也不想把氣氛給搞壞,因此,可以想見對台灣的軍事施壓力道會有所節制。
位於高雄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陳至潔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美國應該會與中國就賴清德就職前的情況進行討論,並要求中國不要針對台灣做出太過火的軍事動作。
陳至潔說:在接下來這三個多月的(台灣)政權移轉期,美國一定會出手,希望中國不要把這個兩岸的緊張氣氛再度升高。因為它(中國)的經濟還是狀況還是很不好,所以它需要一個穩定的美中關係,所以我想它會多少會看美國的這個面子上面,看在美國的要求上面,它會做一點人情給美國。
位於台北的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則認為,從大選後到賴清德就職前,中國不論對台灣祭出什麼軍事手段,依舊僅止於象徵性動作,這也是中國必須表達的態度與立場。北京要告訴台灣老百姓以及國際社會,即使選出了一個務實台獨工作者,中國依然不會放棄追求統一台灣的目標。
賴清德在選前召開的國際記者會上表示,自己若能當選,有助於印太創造新局面,也能讓中國有機會檢討對台政策。如果是在野黨在中國威脅介入下當選,中國就不可能改變對台或印太政策。
2016年民進黨政府取得政權,中國對台灣改采強硬立場,在軍事、經濟、外交上逐步施壓,但是依舊沒有能夠阻止民進黨邁向台灣總統直選以來史無前例的三連任。
陳世民說:那當然他(賴清德)是打破了我們台灣的政治慣例,等於說是連續第三個任期,那這你當然可以說是中國對台政策的失敗。簡單講就是過去那種(對台灣)加大的一個軍事壓力,並沒有產生北京想要得到的一個成果嘛。
陳世民指出,中國對台政策失敗是不爭的事實,可是要期盼北京放下身段做出改變,這樣的機會恐怕也不大。他認為,2027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爭取第四任期,在當前中國經濟不見好轉、社會問題叢生的背景下,要能維持習政權正當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訴諸民族主義,而對台灣的強硬手段就是最好的催化劑。
台學者:處理好《台獨黨綱》 有益兩岸關係
在中國不太可能對台灣主動示好的情況下,有學者建議賴清德可以借由凍結民進黨的《台獨黨綱》,主動向中國遞出橄欖枝。
美國《外交事務》期刊11月底刊載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康奈爾大學政治學教授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和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的聯名文章。三人呼籲賴清德若當選台灣總統,應該考慮重新審視2014年提出的凍結台獨黨綱提案,為其維持現狀的承諾賦予更多份量和可信度。
台灣學者王宏仁認為,從這三名美國中國通聯名撰文的脈絡來看,美方應該是有透過不同管道要賴清德和民進黨處理《台獨黨綱》的問題。一旦處理得好,不僅兩岸關係有望緩和,對美中關係也好。
王宏仁向美國之音表示:我覺得應該要處理(台獨黨綱),他(賴清德)的幕僚也應該要建議他,要往這個方向走,否則會很難看。難看是說你(賴清德)對美國無法交代,另外一個是你對中國的這個部分,你很容易會被繼續牽制。
不過王宏仁也坦言,綜觀賴清德過去從政的歷程,他有其堅持與信仰,再加上民進黨內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可能的反彈,身邊的人恐怕得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有可能說動賴清德處理《台獨黨綱》。
台大副教授陳世民則認為,葛來儀等三人的文章刊出後,賴清德和民進黨都對《台獨黨綱》的問題進行冷處理。既然今天賴清德選上了,那麼他當然會覺得擱置這個問題是台灣社會可以接受的,甚至美方也能接受,就更不可能去處理《台獨黨綱》。
其實不只是中國對賴清德有疑慮,從賴清德確定被民進黨提名參選總統那刻起,華府同時也流傳著所謂的疑賴論。
陳至潔說,美國應該還是會持續觀察賴清德,尤其是在國家安全的政策,不過賴清德的副手蕭美琴曾擔任過台灣駐美代表,是美國所熟悉的人,這一點至少可以讓美國放心不少。
賴清德雖然當選了總統,可是得票率並未超過五成,而且民進黨立委選情不佳,沒有辦法在國會單獨過半,這對於賴清德未來施政也將造成考驗。
民進黨國會未過半 中國加劇操弄朝野對抗
台灣國安官員在選前的簡報會上指出,新一屆的立委在二月上任,在5月20日之前,蔡英文政府就要先面對新國會,北京也勢必會延續現在的做法,加劇台灣朝野之間的對立,立法院就是最好發揮的舞台。
他說,中國是聚焦操作台灣國內議題矛盾,讓蔡英文政府和接下來的賴清德政府都會面臨到國內激烈衝突的環境。北京也會持續邀訪他們所偏好的台灣政治人物,再伴隨經濟脅迫增加,擴大台灣工商團體的不安與不滿。
王宏仁則認為,其實民進黨在2000年到2008年就經歷過朝小野大的政局,並不是沒有所謂跛腳執政的經驗。執政黨可以理解在野黨有作秀的需求,適度給予一點讓步,也有助於促進朝野和諧。
王宏仁表示,民進黨政府未來在一些法案上的推行速度或許會比較慢,比如在能源政策上,藍白都不排除核電。但是攸關國家安全的部分,像是國民黨和民眾黨在選前就承諾會加強對美軍購,甚至也同意國防預算要提升到GDP的3%,到時候應沒有阻擋的道理。
連結:专家指赖清德520就职前北京将加大施压,但不敢过火 (voachinese.com)
台灣新政府面臨政策挑戰和中國壓力
文/voa楊皓暐
儘管面臨中國壓力,台灣選民讓親主權的執政民進黨在週末總統選舉中獲得歷史性勝利。
世界幾個民主國家祝賀民進黨當選總統賴清德星期六的勝利時,北京稱選舉結果不代表台灣主流民意,強調台灣繼續是中國內政。
美國、歐盟、英國和加拿大都祝賀民進黨勝選,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讚台灣人民展示了台灣強勁民主體制的力量。
中國外交部回應說,華盛頓的資訊違背一個中國原則,表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永不會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聲明中說,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中美關係一條必須不能越過的紅線。發言人敦促華盛頓不要利用台灣問題來遏制中國。
台灣外交部就此指出,中國的評論不符合國際概念,違背全球民主社會的預期以及台灣人民的意願。
外交部在聲明中說,此類言論不值一駁。
民進黨贏得連續第三個總統任期,一些分析師說,台灣可能繼續深化同美國和其他志同道合民主國家的關係,北京可能進一步對台施壓。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者陳方隅(Chen Fang-yu)通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華盛頓的資訊顯示台灣是美國的重要盟友,我認為雙方將在未來四年中繼續深化關係。
台灣外交部星期天宣佈,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斯蒂芬·哈德利(Steven Hadley)和前美國副國務卿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率團星期天抵達台北,對台灣展開三天訪問。代表團預計在訪問中會晤台灣總統蔡英文、政府官員和其他政治人物。
美台關係將繼續強勁,但一些專家認為,北京會維持同樣的對台壓力,尤其是台灣未來四年預計會由一個分裂政府治理。沒有政黨在星期六的選舉後獲得立法院的多數,一些分析師認為這可能削弱民進黨未來四年的權力。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迪(Wen-Ti Sung)通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北京不太可能向下屆民進黨政府伸出橄欖枝。
他認為,既然民進黨在立法院不再有多數,中國政府可能認為下屆台灣政府的權力相當脆弱,他們可能對台維持高壓,這意味著跨海峽緊張似乎會持續。
中國政府在星期六的選舉前不斷說這是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做出選擇,並批評台灣當選總統是麻煩製造者,散佈獨台言論。
為了維持對台灣的高壓,北京近幾個星期推出影響台灣選舉的一系列措施,在台灣附近進行軍演,對一些台灣產品實施針對性制裁。
一些分析師認為,北京會繼續對台施壓,但軍演和經濟脅迫等措施的效果可能有限。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莊嘉穎(Ian Chong)通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針對灰色區域行動,我認為台灣民眾已經多少使其正常化了。
莊認為中國的脅迫性經濟措施只針對一些不會傷害其經濟利益的商品。他說,如果北京真的想讓台灣受害,他們會停止電子產品和半導體進口,但他們不會這樣做,因為這會傷害他們的經濟。
儘管中國軍事和經濟措施影響有限,但莊認為北京可能會開始迫使台灣政治人物,尤其是那些在中國有商業利益的人,來遵守中國政府的要求。
他說,我肯定北京會試圖尋找新方法對台施壓,他們會試圖在下一年對賴政府施壓,看看他們是否能迫使他犯錯。
陳方隅說,既然三個政黨都沒有獲得立法院的多數,民進黨可能面臨政策實施的障礙。他對美國之音說,很多重要政策和人事任命可能在新一屆立法院受到反對派的阻撓。
陳認為,除了與反對黨談判外,賴政府可能需要重建與公民社會的溝通,尤其是在民意不支持民進黨時。
他說,民進黨需要與公民社會建立對話,試圖把公共輿論作為政策落實的基礎。
陳認為國民黨和台灣民眾黨這兩個反對黨可能在不同政策平台上試圖增加民進黨推動台灣雙邊關係重要政策的難度,比如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和美國對台軍售。
他說,政府分裂局勢會考驗賴政府的智慧,比如如何與反對黨談判以及與公民社會組織合作,他們學習如何對公眾妥善解釋政策落實是重要的。
新總統5月就職,將取代2016年以來擔任總統的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