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會政治

2024台灣大選/死路一條柯文哲 別小看侯友宜 別急著恭喜賴清德

文/劉燕婷 香港01 (末談國是)

11月24日,歹戲拖棚的「藍白合」迎來終局:柯文哲率先與民眾黨立委、「新光公主」吳欣盈前往登記,表明與國民黨分手的決心;稍後,國民黨的侯友宜也與媒體人趙少康宣佈搭檔,誓言並肩同行、奮戰到底,「藍白合」至此正式破局。

而這一結果,柯文哲要負最大責任。11月15日,在馬英九斡旋下,柯文哲白紙黑字簽署檔,同意不檢視「個人支持度」民調,只檢視「侯柯配」、「柯侯配」差距,且只要差距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皆算「侯柯配」得點。毫無疑問,這一機制百分之百會產出「侯柯配」,號稱「智商157」的柯文哲不可能不知道,卻仍點頭答應,顯然已在私下協商時同意退選。但沒想到18日上午,民眾黨直接翻臉不認人,柯文哲更指控國民黨「要我讓6%」,用楚楚可憐的受害者面孔,遮掩自己的出爾反爾。

接著便是23日的君悅酒店「分手擂台」,柯文哲再度大玩兩面手法:先是一早致電侯友宜、希望面談「藍白合」,侯友宜便立刻與馬英九、朱立倫等人排開行程,在馬辦等候柯到來;沒想到柯文哲同時與也郭台銘密商邀侯來談、逼侯退讓,結果導致侯友宜等人在馬辦苦等5個小時,最後只等來柯郭在媒體的公開放話,要侯友宜「自己來君悅談」,現場還擺出2個計時器,極盡羞辱之能事。接著柯又私下聯繫侯友宜,要侯「帶上馬英九一起來」,結果馬朱一到現場,便被郭台銘嘲諷是「重量級不速之客」,氣氛已極不友善,隨後的「侯友宜爆料柯文哲簡訊」事件,更讓場面尷尬到極點,「藍白合不成」基本上已大致底定。

但選舉結果是否也已底定?有不少分析提到,「藍白合」破裂會導致「賴蕭配」勝選,所以大選其實已經結束,筆者倒不這麼認為,最新的民調資料更可佐證。

11月24日登記當天,《美麗島電子報》公佈最新民調,顯示三方競選下,賴清德支持度只剩31.4%,緊追在後的侯友宜沖到31.1%,兩人僅相差0.3%,柯文哲則以25.2%居末。11月25日,《ETtoday民調雲》的最新民調也顯示,「賴蕭配」支援度以34.8%居冠,其次是「侯康配」的32.5%,「柯吳配」則只有21.2%。

顯而易見,在淺藍離開柯文哲、深藍鞏固的情況下,藍綠對決還是未來的大選主軸,柯文哲雖有民意基礎,卻因藍營選票的歸隊而逐漸崩落,未來恐被淺藍、淺綠選民進一步棄保,讓賴清德、侯友宜的民調各自上揚。再由柯文哲「綠營底色」的選票結構來看,柯所吸引的年輕選票,其實很大程度就是賴清德亟欲爭取的淺綠板塊、中間選民,這些人本就不可能投國民黨,只不過是對民進黨8年執政失望,所以這次轉移到了「淺綠不藍」的柯文哲身上。未來國民黨只要能進一步鞏固藍營基本盤,那麼更被柯文哲分食選票、並與大選之位失之交臂的,恐怕就是賴清德,而非侯友宜。

柯文哲機關算盡太聰明

首先觀察柯文哲的角色起落,基本上可用一句話來形容:「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筆者曾分析,柯文哲在這場選戰只會有3個結局:第一,被民進黨打到崩盤,決定在11月登記前退選,那麼民眾黨的泡沫化將提早發生;第二,堅持參選到底但落選,雖拉抬了民眾黨的2024不分區立委席次,但泡沫化還是會在幾年後發生,因為民眾黨下次不會再有如此高能量的候選人;第三,接受國民黨整合,換取民眾黨部分戰將出任聯合政府的部會首長,柯文哲自己也可允諾擔任副手、或部會首長,得到參與執政的機會,只是這一情境同樣會導致民眾黨的泡沫化,但會是被國民黨吞吃的泡沫化,不過無論如何,這一結局的柯文哲與民眾黨,至少還有執政機會。

所以基本上,11月15日的柯文哲選擇了第三個結局,同意名為「藍白合」的「侯柯配」,為民眾黨爭取了泡沫化前的執政機會,不僅自己有極高機率成為台灣下一任副領導人,手中還有聯合政府中的位子可安排;但這一切又被18日的柯文哲親手推翻,為的就是操作杠杆,試探「柯侯配」的可能,結果卻是弄巧成拙,讓自己與民眾党走向滿盤皆輸、死路一條的第二結局。

至於為何是「死路一條」,可以再分成兩個問題討論:為何柯文哲單獨競選必然落選,以及為何民眾黨無論如何都會泡沫化。

首先是「為何柯文哲單獨競選必然落選」。筆者之前也提到,組織戰與選舉經費都是柯的硬傷,柯文哲一來沒有「陸軍」組織戰人馬,所以才要拼命借高民調吸引內亂的國民黨基層帶槍投靠、邀請自己月台,好寄生國民黨地方「陸軍」,搭組織戰的便車;二來,柯文哲的選舉經費無法跟民進黨、國民黨相提並論,屆時面臨各地成立選舉辦公室、舉辦造勢大會的資金需求,必定捉襟見肘,所以柯不斷作勢拉攏郭台銘,其實是想誆騙郭當「善財童子」,最後在副手人選上邀請「新光公主」,也是看上吳家的資本實力,只是吳欣盈其實不等於底色偏藍的新光集團,且其父吳東進近來也陷入經營權大戰,恐怕無暇顧及女兒的政治夢,柯文哲當然也稱不上是走了財閥路線。

所以基本上,這些技倆還是不能彌補柯與民眾黨先天的體質不良。11月24日登記後,手握中廣系統媒體資源、口才便給的趙少康立刻對柯文哲發起了攻勢,稱「台灣經濟靠柯文哲就完蛋了」、「他現在能去哪裡辦活動呢」、「大家也看得出來他當選機率很低」,這些論述立刻被東森、TVBS、中天等台灣親藍媒體大為傳播,缺乏傳統媒體、只有網路宣傳的柯文哲根本毫無還手之力;且有別於侯友宜在登記後立刻開始了萬人大造勢,柯文哲至今都沒有安排公開造勢行程,也因此被嘲諷是「家裡蹲候選人」,國民黨更是立下規矩,嚴禁基層邀請柯文哲月台,徹底擊碎了柯的「寄生」幻夢。

歸根結底,台灣選戰的底層邏輯還是金流與地方派系的動員,而柯文哲唯一的當選機會,就是被國民黨禮讓,並讓後者動員地方派系全力輔選、進行「陸軍」組織戰,否則根本連領導人之位的邊緣都碰不到。只是國民黨作為資歷悠久、規模龐大的大黨,本就不可能禮讓柯文哲,「柯侯配」也打從一開始就是不可能的幻想,所以柯文哲無緣領導人,其實在選戰之初就已非常明顯。

再來是「為何民眾黨無論如何都會泡沫化」,答案便是台灣2008年的選舉制度改革。在這一年,台灣將立委選舉改成了「單一選區兩票制」,其中「單一選區」是指每個選區以相對多數決制選出一名候選人,「兩票制」是指每個選民手握2票,1票投政黨、1票投候選人。根據杜瓦傑法則(Duverger’s Law),在強調贏者全拿的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下,小党支持者為避免浪費選票,會傾向轉投「更有執政機會」的大黨,所以投票結果容易產生兩黨制,反之按照得票率分席位的比例代表制,則容易產生多黨制。

簡單來說,2008年的改革決定了台灣的政黨體系將會走向藍綠兩大黨制,如民眾黨這般第三小党基本上沒有生存空間,縱有政治明星柯文哲拉抬,也大概率是「開局即巔峰」。以2004年、2008年改革前後的兩次區域立委選舉為例,2004年時親民党在225席中拿到了34席,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也有12席,小黨顯然仍能生存;但2008年改革後,國民黨在113席中拿到了驚人的81席,民進黨則有27席,親民黨、新黨、台聯全數泡沫化,區域立委席次幾乎為零。再看2020年選舉,區域立委同樣除了藍綠兩黨外,幾乎沒有小黨。所以民眾黨看似眼下風光,其實最快4年、至多8年便會開始泡沫化進程。

從這個視角來看,11月15日同意「藍白合」的柯文哲其實做了理性選擇,因為這樣至少能讓民眾黨參與一次執政;不過柯文哲最大底色就是「善變」,不論原因為何,18日的柯文哲反對了15日的柯文哲,其與民眾黨最後都只能走向殞落的結局。

賴清德絕不是躺著選

而「藍白合」的破碎,結果並不一定是讓賴清德「躺著選」。「躺著選」的論述要能成立,必須存在兩個前提:第一,柯文哲鐵打不動,能一直維持20%以上、甚至逼近30%的支持度;第二,柯文哲所吸引的支持者,必須要是淺藍多於淺綠。這樣一來,柯文哲就有機會造成非綠陣營的選票分散,大量吸走國民黨選票,最後保送賴清德當選。

但現實情況顯然不是如此。如前所述,從《美麗島電子報》、《ETtoday民調雲》所公佈的最新民調來看,柯文哲在經歷「藍白合」的歹戲拖棚、國民黨正副人選確定成軍後,支持度早就崩落為第三名,侯友宜的支持度則大舉攀升,顯然是有大量藍營選民回流到國民黨,才導致了這般起落。

筆者曾在8月18日的文章《2024台灣大選|高虹安涉貪、柯文哲民調跌第三,更大危機還沒來?》中提到,柯文哲的民意結構有兩大缺陷:一是缺乏以地方為根據的「票倉」,二是較無只認政黨、候選人圖騰,而不管其實際政績的中高齡「鐵票」。簡單來說,柯文哲的支持主力集中在善變且投票率不高的年輕選民身上,所以民調很容易因醜聞而波動,才會在民進黨7月操作「仇女」爭議、8月主打「民眾黨籍市長高虹安弊案」後,便陷入了停滯與衰退,如今更因答應「藍白合」卻反悔而暴跌。

整體來說,柯文哲只能打順風宣傳戰,一旦面對外力攻訐,便很容易失去民調支持。民眾黨當然有自己的基本盤,但根據台灣各家民調公司統計,也大約只有10%到15%左右,因此柯文哲之所以能在選戰初期,於部分民調沖出30%以上的支援度,其實很明顯是吸納了藍綠選民的結果,如今崩落回20%,當然也是因為部分藍綠選民已各自歸隊。

而正因這次的藍綠兩黨候選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政治硬傷,無法重現2020年蔡英文對撞韓國瑜的「神仙打架」場景,所以雙方未來都必定會盡力讓柯文哲「減肥」,也就是從柯文哲榮景不再的現有民調中,挖回更多藍綠選民,讓柯文哲失守20%防線,逐漸崩落到與民眾黨基本盤相近的水準。只要柯文哲走到這一步,便有極高機率在選前被棄保,也就是支持者發現柯文哲已經當選無望後,決定轉移選票給更有機會當選的賴清德或侯友宜,來避免自己更討厭的另一方當選。

而藍綠各自能從柯文哲身上挖出多少選票,便牽涉到一個靈魂拷問:柯文哲所吸納的選票中,究竟是藍的多一點,或是綠的多一點?兩者中又是哪一方較不容易離開柯文哲?其實答案無庸置疑,當然是綠色選民較多,也較不容易位移。筆者曾撰寫【賴清德隱憂】專題,指出賴清德這次有三大危機,所以民調一直無法重現蔡英文2020年選前破50%的水準:第一,不是中美最想支持的候選人;第二,民進黨8年執政的貪腐弊案正在連環爆,勸退了許多淺綠與年輕選票;第三,柯文哲與侯友宜若沒有整合,也會發生棄保。

其中第二個危機,便是導致柯文哲此次還有不錯支持度的關鍵。回顧柯文哲的從政路,作為一個毫無政治背景的醫生,柯主要是依靠民進黨的栽培,才能選上台北市長,同時又利用了2014年的反服貿示威,才能在年輕群體中獲得大量支持,可以說一路走來都維持了「小綠」底色。之所以在這次看起來略像「小藍」,主因還是柯在執政後與民進黨發生衝突、彼此漸行漸遠,所以開始抓著民進黨弊案開炮,讓自己逐漸成了淺綠光譜中的一抹清流,化身「比較廉潔的民進黨」。

但柯文哲對於國民黨從來都是不假辭色,這點從2014年競選台北市以來都是如此,這次之所以能吸引到部分淺藍選民,主因還是侯友宜選戰初期仇恨值太高、缺乏選舉魅力,國民黨也爆發內亂的緣故。但此前多份民調都已顯示,柯文哲的支持主力是20歲至40歲的青年族群,如果柯文哲不存在,那麼這一族群其實大多也會支持民進黨,而不會支持他們眼中「陳腐專制」的國民黨。

因此當國民黨情況逐漸回穩,柯文哲的「虛胖」支持度便很明顯回流到了侯友宜身上,那麼留下來的,其實就是賴清德這次最想爭取、卻始終無法完整攻克的青年選票與部分中間選民。說得更直接,柯文哲在許多年輕人眼中就是「比較清廉誠實可靠的賴清德」,這讓年輕人在票投柯文哲時,較不會有「背叛台灣」的罪惡感,也就導致其更不容易被民進黨挖回去。

因此「藍白合」破裂看似是對賴清德的祝福,其實在柯文哲逐漸邊緣化、國民黨開始團結歸隊的現實下,未嘗不是對賴清德隱形詛咒。選舉只有一個道理,票多的贏,票少的輸,侯友宜的政治魅力當然不如柯文哲,但選舉從來不是只比候選人本身,還要講究團隊、資源與機緣,贏20%是贏,贏2%當然也是贏,只要侯友宜與國民黨能鞏固基本盤,並在棄保柯文哲上操作得比民進黨更成功,那麼因被柯文哲分票而落選的,便可能會是賴清德、而非侯友宜。

連結:2024台湾大选|死路一条柯文哲 别小看侯友宜 别急着恭喜赖清德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