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會政治

侯友宜到訪華盛頓 提出兩岸「三D戰略」

侯友宜18日上午在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與華府的台灣問題專家合影。

文/rfa

美國東部時間9月18日上午,台灣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到訪華盛頓,並在發表有關台灣願景與未來印太局勢的演說中提出「三D戰略」。侯友宜當天還拜會了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及部分美國國會議員。對於侯友宜的「三D戰略」,美方的台灣問題專家是怎麼看的呢?

侯友宜18日上午在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面對眾多的台灣問題專家,發表了《以和平共創台灣願景與印太未來》的專題演說,明確提出嚇阻 (Deterrence) 、對話 (Dialogue) 、降低風險 (De-escalation) 的「三D戰略」,以實現台海安定、台灣安全、世界安心的目標。

「三D戰略」  :嚇阻,對話,降低風險

當天稍早,侯友宜在離開下榻飯店前接受媒體聯訪,介紹了有關「三D戰略」的重點:「三D策略最主要是要詮釋我們面對兩岸的局勢,以及國際關心的區域和平穩定,所採取的方法。」

侯友宜特別解釋了嚇阻、對話及降低衝突的意涵:「所謂的嚇阻,就是我們國家要不斷地自我防衛能力提升,強化國防軍備,嚇阻大陸動武,要展現一個保家衛國的態度;對話,就是希望透過不斷的、兩岸之間我們已經建立過的、從民間學者專家開始穩定低位的大家來交流互訪以外,也要重啟大家對話,能夠彼此建構一個初步的信任。」

曾擔任過台灣警政署長的侯友宜還談到自己與大陸方面的對話經驗,包括兩岸合作打擊犯罪以及司法互助協定等;並說,這些都是從對話開始建構起來的互動。

「除了對話以外,也要降低衝突,降低衝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地交流,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 侯友宜認為,透過如陸生、陸客、經貿等功能性議題,兩岸可以進一步彼此增進合作,而「交流勢必可以逐漸降低風險」。

週一當天,台灣的國防部公佈,偵獲中方軍機擾台103架次,為近期新高。對此,侯友宜表示:「我反對共軍不斷擾台,破壞台海的和平穩定。我也呼籲中國大陸,對這種軍機擾台的事情要停止,因為這只會徒增台灣人民的反感,對兩岸關係無益。」

美學者評價侯友誼:充分理解台灣所面臨的挑戰

侯友宜當天在布魯金斯研究所的閉門演講和討論活動持續了大約1個小時。參與座談的美方學者包括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布魯金斯研究院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等在華盛頓地區的台灣問題專家。

卜睿哲在會後受訪時表示,侯友宜和專家們進行了非常「詳細和實質性的討論」。他說:「侯市長直接和與會美方人士彼此接觸溝通。我和共同主持人相信,美方人士對於侯市長對兩岸關係和美台關係的看法有了很好的理解。我們非常感謝。侯市長也非常清楚地聽到了美方的利益和關切。」

談到美方希望從侯友宜方面瞭解的問題,卜睿哲說,相關討論是綜合性的,包括國防軍備等各個方面: 「我們瞭解台灣面臨著巨大的國內外挑戰,但台灣領導人也明白這點。」

與會專家葛來儀談到,這是她第一次見到侯友宜。會談對於研究台灣局勢的學者來說很重要,能夠更好地瞭解到侯友宜對兩岸的看法是一次很棒的對話。除了侯友宜準備好的發言之外,專家們也提出了各自關切的問題。

葛來儀說:「侯友宜也是很直接地回答了這些問題,有很多持續問答。我個人對於侯市長有關台灣的願景,如果當選他的政策怎樣,有了更好的理解。」

談到對侯友宜的第一印象, 葛來儀表示:「他已經做了很充分的準備,他闡述問題很全面。我認為,他確實充分理解了台灣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不僅是台灣,而是美台必須共同完成的事項。我認為,他也已經考慮到他將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侯友宜拜會AIT及美國國會

週一中午,侯友宜還前往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拜會。會議是閉門舉行。不過此前一天,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森伯格受邀出席了華府台灣僑胞為侯友宜舉辦的歡迎晚宴。她不僅和侯友宜比鄰而坐,還發表5分鐘的演講。

羅森伯格提到今年六月與侯友宜一起在平溪放天燈的難忘體驗,並表示美台之間在經濟、貿易、安全政策等方面都有緊密關係。她還強調:「台灣也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協助台灣維護足夠的自衛能力,這一承諾仍然堅若磐石。」

在拜訪AIT之後,侯友宜週一下午還前往美國國會眾議院,會晤多位眾議員,並繼續就兩岸、防衛、外交等美台之間關切議題交換意見。

連結:侯友宜到访华盛顿 提出两岸“三D战略” — 普通话主页 (rfa.org)

解析侯友宜的兩岸「3D戰略」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就兩岸關係提出了所謂的「3D戰略」,這個論點看起來似乎四平八穩,但是細究起來卻又可能讓某些人不開心。

侯友宜提出「3D戰略」論述,認為兩岸關係的戰略重點是Deterrence的嚇阻、Dialogue的對話,還有De-escalating的降低緊張。在政治立場南轅北轍的台灣,這三點是少見的台灣主流民意共識,只要不是統獨極端派,大概都不會否認嚇阻、對話以及降低緊張在兩岸關係上的重要性。不過,如何實現這三個D,才是造成台灣民意兩極化的主因。

作為在野黨,國民黨急於表現只有國民黨才能做到兩岸對話並降低緊張;但是,國民黨也得讓台灣民眾相信,該黨如果執政,也能夠讓台灣有能力嚇阻對岸的武力威脅。這一點可以說是國民黨的「軟肋」,國民黨立法委員在立法院審議國防預算時的表現,以及為了「對話」而積極與中國往來,不但讓台灣民眾擔心,也令美國不放心。

「嚇阻」恐怕也會讓北京不高興。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政以來,台灣的軍事力量向來就是北京的眼中釘、肉中刺;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歷來對台灣軍購的防堵施壓,都證明北京最不希望見到台灣具備任何「嚇阻」的力量。這次侯友宜的美國之行被形容是「面試」、是要讓美國放心,所以他需要強調「嚇阻」,但是國民黨如何安撫北京,將會是接下來的關注重點。如果有個差池,對明年的總統大選甚至立委選舉,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在「對話」這個方面,侯友宜的說法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成功」的經驗之下,持續兩岸的溝通與交流。這種闡述雖然也是四平八穩,但如果成立的話,馬英九時期被奉為圭臬的「九二共識」,就應該在台灣有很高的支持率。若侯友宜的論述是秉承馬英九路線,等於在兩岸問題上沒有自己的看法,沒有開拓新路線、新思維的格局,也顯示國民黨至今仍是由老一代主導兩岸事務,對選舉而言就很難加分。

至於「降低緊張」,照侯友宜的說法,是藉由「功能性議題」的互動,「構建有原則的互動關係」、推動兩岸以「平等、善意、尊嚴」交流來達成降低緊張的目的。這個說法和馬英九時期沒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政治上的滄海桑田、綠野變沙漠的速度非常快,當年有效的做法,到了現在可能就是反效果。台灣選民對國民黨是否能夠「平等、善意、尊嚴」地與北京往來,或者北京是否願意如此對待台灣,都抱著相當大的疑慮。不過,在美國說給美國的專家學者聽,就是個外交議題;專家學者的意見未必影響美國政府,所以表現得好不好,問題不大,起碼沒有交白卷。

侯友宜這次訪美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國民黨也希望修補與美國的關係。最近這幾年,不少國民黨人士用「疑美論」抨擊民進黨政府的親美路線,對國民黨和美國之間的關係造成了不小的傷害。這次國民黨美國派人物傾全力為侯友宜安排行程、還陪伴侯友宜赴美,希望讓他在外交這個可謂弱項的方面有所斬獲;至於3個D還是2個D的兩岸戰略,其實對選舉而言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以前馬英九、朱立倫都提過類似的論述,而侯友宜想要表現給外界看的就是「穩」,這也是他的強項。所以透過「3D戰略」透露給美國的訊息也就是:他是一個行事穩重的人,不會在兩岸問題上出「意外」、沒有片面改變台海局勢的問題。如果北京對他的論述感到不滿,起碼侯友宜已經遞出了橄欖枝、表達了善意。在如今的時空背景還有環境之下,北京如果因為「3D戰略」動怒,那也是北京的問題,因為到最後投票的是台灣選民;而且每次北京動怒,最終贏得選舉的都是北京不喜歡的候選人。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連結:客座評論:解析侯友宜的兩岸「3D戰略」 | 評論分析 | DW | 19.0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