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低調過境美國 「疑賴」或更「信賴」?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再遭中國抨擊「竄美」,台灣部分輿論亦喊出「疑賴論」。作為台灣總統大選候選人,賴清德的美洲行傳遞了什麼資訊?DW訪問3名專家,解讀美、中、台的各自盤算。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剛結束巴拉圭出訪行程,週五(8月18日)淩晨返抵台灣。由於賴清德有意角逐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多年前又曾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他此次過境美國的動向、美方的接待規格、中方的反應,都引發外界關注。
多名專家皆認為,賴清德此行雖然刻意低調,但藉著美洲之行與彭博社的專訪,打了一套「組合拳」,意在傳遞自己是「穩定的總統候選人」的資訊。
賴清德此行收穫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台灣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告訴DW,此次賴清德在美國的過境行程十分低調,據悉並未會見任何美國國會議員、所有會議也都閉門舉行;這不僅是賴清德及其團隊的意思,台灣及拜登政府在此事上的看法也十分一致。她說,賴清德此行「發出的資訊是為了讓美國放心——他若當選,將追隨台灣總統蔡英文的腳步⋯⋯與美國保持非常密切的關係,也奉行維持台海現狀的政策」。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也向DW表示,賴清德此行低調行事,最大的收穫除了「讓美國更放心」,更展示「台灣跟美國可以共同地來控管兩岸衝突的風險」,亦透過與彭博社的專訪呈現自己「可以完全地繼承蔡英文路線這樣的形象」。
賴清德出訪期間,彭博社刊出他行前接受的專訪。賴清德在訪問中解釋所謂「務實台獨工作者」的意涵,並重申「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主張,因此他不會、也沒有必要另行宣佈「台灣獨立」,更無意更動「中華民國」名稱。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向DW分析,對於台灣內部而言,賴清德意在證明他是個可以管理外交議題的總統人選。在中美關係相對緊張之際,他若能順利完成對美外交、又能將此事的緊張程度控管在合理範圍內,將有利他後續的選情。
宋文笛說,對外,賴清德此行刻意低調便是在向美國證明:「表演式的政治,或者從外交議題上高調得分」均非其興趣所在;相對地,他將「儘量維持穩定」放在優先位置,是一個務實、值得長期合作的夥伴。
美國低調有何考量?
這趟7天6夜的美洲之行,賴清德兩度過境美國。去程過境紐約時,美方僅派出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接機,引發部分輿論揣測,亦有中國評論質疑,美方因賴清德的「台獨」說,而對他有所忌憚、降低接待規格。
台美關係專家陳方隅說,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在三藩市會見賴清德一事,已讓這樣的臆測不攻自破。
賴清德回程途中,過境三藩市短暫停留。期間羅森柏格、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皆前往迎接,賴清德也與羅森伯格共同出席當地台僑晚宴。陳方隅表示,此前羅森柏格已特別發文解釋,她是為了參加妹妹的婚禮才未能在紐約接待賴清德,此舉已展現了美方表達「並非刻意冷遇」賴清德的十足誠意;且據過去美台互動的傳統,台灣高級官員赴美時,本就都由美國在台協會首長接待,此次安排符合慣例、並無任何待遇縮水的疑慮。
8月12日,前往邦交國巴拉圭參加新任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就職典禮的台灣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並在當地短暫停留。台灣總統府發佈新聞稿稱,前往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接機的是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及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因為自己要出席妹妹的婚禮,因此無法親自前來接機,但她將在賴清德返台過境三藩市的時候與其見面。台灣有國民黨籍立委質疑賴清德過境美國的規格不如以往,疑似被美國「低調」處理。台灣外交部回應駁斥,國民黨立委刻意扭曲令人遺憾。
葛來儀指出,對於台灣高階官員的過境,美方一向秉持「提供舒適、安全、便利和尊嚴」的一貫政策,本就無意傳遞任何政治資訊。賴清德不僅是台灣現任副總統,還是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美國不希望被視為干涉台灣選舉、偏愛任何特定的總統候選人,試圖做到公平對待所有候選人,這是賴清德此次訪美低調的主因。
葛來儀表示,美中關係近期的微弱進展雖非主因,但也是賴清德低調訪美的因素之一。氣球事件後,北京和華盛頓才剛開始重新接觸,美國為了穩定兩國關係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正在「默默地為(雙方)可能在11月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峰會會面而努力」,因此她認為拜登政府也不想阻礙這一進展。
陳方隅則認為,美台之間只要有互動,中方都會不滿。假如美方「稍微對台灣好一點,或者有多一點什麼行程,他們(中國)就說(美國)搞台獨;如果沒有的話,就說(美國)不信任賴清德」,中國無論如何都有一套對應的宣傳說辭。
他指出,此次賴清德的低調是因為美國「不希望節外生枝」,而中國沒有可做文章之處,只好「去炒作 (美國)疑賴論」,「接下來可能會有滿多的資訊 、認知作戰,圍繞在這個主題上」。
宋文笛說,美方的態度亦考慮協力廠商國家的觀感。他解釋,美方希望呈現美國「已經在所有合理範圍內,儘量低調、儘量以不會升溫的方式在處理(賴清德過境),所以如果後面(台海局勢)還是升溫了,那麼大家就知道要怪的人不是美國,知道誰才是不合理的那一方」。
2023年8月,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前往巴拉圭參與新任總統就任典禮,去程過境美國紐約,回程則短暫停留三藩市。賴清德身為民進黨黨主席,也是下屆總統選舉的熱門候選人,他此行保持「低調」、未安排與美國國會議員見面,但仍引發中國官方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譴責賴清德「竄美」,稱其「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是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台灣外交部則回應稱中國無權干涉民主國家正常交往,沒有理由過度反應。
往返巴拉圭途中「低調」過境
2023年8月,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前往巴拉圭參與新任總統就任典禮,去程過境美國紐約,回程則短暫停留三藩市。賴清德身為民進黨黨主席,也是下屆總統選舉的熱門候選人,他此行保持「低調」、未安排與美國國會議員見面,但仍引發中國官方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譴責賴清德「竄美」,稱其「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是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台灣外交部則回應稱中國無權干涉民主國家正常交往,沒有理由過度反應。
中方後續反應?
上月傳出賴清德將過境美國的消息時,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曾稱應制止「台獨」人士的冒進行為,並表示「現在首要任務,就是阻止賴清德訪問美國,這像是一頭朝我們沖來的灰犀牛」。
葛來儀表示,中國實際上無從阻止台灣高階官員過境美國,因此中方這樣的反應不僅「太誇張(dramatic)」,還讓自己陷入更加困難的處境。她說:「我認為中國一旦把‘必須阻止某些事情’說出口,卻無法阻止它⋯⋯那麼也許他們把自己置於必須做出更強烈反應的境地。」
盡管如此,葛來儀也透露,據她瞭解中國這次應該不會有過大反應。她告訴DW:「我從中國官員那裡聽到,他們認為紐約的過境處理得宜,美國對此次過境的應對也很好。因此,至少跟我交談過的人表示,中國不太可能做出非常強烈的反應。」
賴清德啟程之際,中國宣佈於12日至14日在東海舉行3天軍演;他回程之際,中國海事局宣佈,18日至22日將於南海部分海域進行射擊演習。盡管北京並未明言這些軍事活動與賴清德過境美國有關,但仍引發諸多輿論揣測。
宋文笛預期,賴清德返台後「肯定會(再)有」軍演,但幅度應會小於去年8月時任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今年4月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舉行「聯合利劍」環台演習時的規格。
宋文笛表示,中方最終若真的僅給予「相對低調」的反應,顯示北京「也在努力去修復它在外交層次上的資訊」——如果其他政府的行為,不論是「大肆挑釁」(major provocation)、或是僅讓北京感到「相對輕度不適」(minor arrangement),都同樣會激起北京的強烈反應的話,那麼其他政府就沒有誘因「去把北京的需求放到考量中」。
但他也補充道,這樣的資訊修正與近來中美溝通的復蘇無關,而是中國考量協力廠商國家的結果。他解釋, 比起「你退一步我退一步」的和善、良性互動,中國近期對美國「回到強硬叫板、累積籌碼的心態」,因此他不認為北京會因美國此次的低調,就軟化態度。
美日韓將舉辦首次三邊固定化安全會談,宋文笛認為,此時北京若表現強硬,將給這些周邊國家更強的動力及理由,進行「安全上的綁定協作機制」,這不符合北京的外交利益,因此中國確實有可能因日韓、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外部因素,而願意放軟身段。
除軍演之外,宋文笛預期,中國也可能對台灣進行「精準如外科手術般」、條件式的經濟制裁,比如暫停台灣農產等商品的進口、或在海關方面進行刁難。宋文笛指出,這樣的打擊既可以傳遞相對明確的外交信息,又可以佯稱自身「不是政治考量,只是技術考量」,且只要說「技術原因可以解決」,那麼中方都可以在不失面子的情況下,隨時決定要終止或續行這個經濟制裁。
陳方隅則表示,不論中方最後的反應如何,更多是出於國內政治需求。他說,北京「必須要回應國內的那些好戰分子們想像,所以它必須要演給那些國內的人看」,但此舉對台灣方面的影響有限,「對美國來說其實也是見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