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社會政治

中國未強烈回應蔡麥會 台警告為灰色戰術

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4月5日在加州接待台灣總統蔡英文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蔡麥會」落幕,外界好奇北京反應為何不如裴洛西訪台時激烈。專家分析,在蔡英文會晤麥卡錫的同時,還有多個重量級人物訪華。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北京的回應方式?台灣對北京做法有何解讀?

台灣總統蔡英文和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美國會面後,各方都在密切關注北京的反應。 《華爾街日報》週五(4月7日)報導,中國截至目前的回應偏向「象徵性」,未如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時強烈。

去年8月,當裴洛西訪台時,中國對台發動了為期一周的大規模實彈軍演,一顆飛彈飛越台灣上空,台海緊張局勢陡升。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博士學位的政治學者南樂(Lev Nachman)向DW表示,目前北京對「蔡麥會」的反應沒有先前那麼咄咄逼人,是因為「麥卡錫沒有來台灣,所以中國不需要有如同裴洛西式訪台時的反應。」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政治學者宋文迪則指出,在這個時機點上,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都正在訪問北京,中國現在若做出任何侵略性的舉動,都會對其與歐洲的關係產生影響。

同時,中國也不太可能對這次會議做出重大軍事反應,因為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目前仍在出訪中國。馬英九先前表示,他希望此行能幫助緩解兩岸之間的不信任,恢復台灣海峽的和平,若北京未能把握這個改善兩岸關係的機會,可能會適得其反。

「台灣總統在美國的過境停留每兩到三年就會發生一次,但台灣前領導人對中國的訪問每60年才會發生一次,」宋文迪告訴DW。

「動用強烈武力,以稍微折損蔡英文在美國的得分機會,這並不符合北京的利益,因為這可能會破壞兩岸之間難得釋放出的和解訊息。」宋文迪補充道:「這對北京來說將是一筆非常糟糕的交易。」

各方皆贏?

儘管中國對這次「蔡麥會」感到惱火,但政治學者南樂將其結果描述為北京、台北和華盛頓的「多贏」局面。

對北京來說,這可能意味著短期內不會再有美國官員高調訪台,而對台灣來說,這標誌著台灣現任總統開創先例、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首次在美國本土會面。

「北京不希望有更多的外國高層訪問台灣,而台灣也沒有意願去應對另一個類似於去年8月(裴洛西訪台時)的中國反應,」南樂告訴DW。

至於麥卡錫,此次會晤也給了他一個機會,表明他和裴洛西一樣,願意頂住中國施予台灣的壓力。南樂強調:「共和黨希望看到麥卡錫在美台關係上的激烈程度與裴洛西相提並論。」

且根據中國迄今為止的反應,南樂認為蔡英文此次與麥卡錫的會面,對北京來說並不像裴洛西訪台一樣「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相較於麥卡錫,裴洛西長期倡導中國人權的作為,使她成為「北京的眼中釘」。

南樂總結道:「如果北京把蔡英文和麥卡錫之間的會晤描述為威脅,那麼裴洛西訪台就可能被視為一種極度挑釁。」

《華爾街日報》7日也引述中國觀察人士說法指出,由於北京當前有更為緊迫的目標——將自己定位為外交大國,因此可能並不打算針對蔡英文訪美一事採取立即且明確的敵對行動,但可預期的是,台灣可能面臨更多來自北京「悄無聲息的壓力」。

台灣:北京改採「灰色地帶」戰略

台灣政府5日提醒其盟友,不要被中國當前相對波瀾不驚的反應所愚弄,因為北京正在設法低調行事、巧妙地削弱台灣安全。

在蔡英文訪美之際,中國航空母艦山東艦5日被偵測通過台灣南方的巴士海峽。同日,中國福建海事局啟動台灣海峽「中北部聯合巡航」,對兩岸直航貨船、施工作業船實施登船臨檢,儘管中國並未指明該行動是針對「蔡麥會」而起。

7日,蔡英文結束出訪行程返台時,中國國台辦也宣佈制裁台灣駐美代表,禁止當事人及其家屬進入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並對台灣「遠景基金會」、「亞洲自由民主聯盟」等機構祭出「懲戒」措施。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6日立法院備詢時也警告,北京採取了新的「灰色地帶」戰術,旨在恐嚇和試探台灣,台灣海峽「中北部聯合巡航」行動就是一個例子。

邱國正特別指出,巡航巡查出動的是中國海巡而非海軍,這代表中國正在採取「模糊化」戰略,避免被解讀成明確的軍事行動。他說:「中共有意把所謂的巡查、巡航常態化,沒有截止日期,這做法當然不合理。」

連結:中國未強烈回應蔡麥會 台警告為灰色戰術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07.0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