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

馬英九會見宋濤 強調「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

前總統馬英九訪問大陸,今天(30日)傍晚在下榻的武漢東湖賓館會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訪問大陸,今天(30日)傍晚在下榻的武漢東湖賓館會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

文/中時藍孝威

前總統馬英九訪問大陸,今天傍晚在下榻的武漢東湖賓館會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馬英九在開場白中強調1992年兩岸達成「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兩岸雙方簽署23個協議,到兩岸事務首長會面,再到兩岸領導人的會面,雙方共同建立了一項和平處理艱難問題的歷史典範。

這場會見於今晚6點在東湖賓館的洞庭湖廳舉行,宋濤、馬英九先後致詞。馬英九提到,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他和習先生再次確認了「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他注意到大陸國台辦最近的記者會,也再次還原「九二共識」的「原汁原味」。

馬英九說:「1992年11月16日,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在兩岸授權下,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是兩岸能夠繼續交流的共同政治基礎。」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共同追求和平發展。

馬英九細數,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所獲制度化成果,包括在他任內兩岸復談、雙方簽署23項協議,到兩岸事務首長會晤,再到兩岸領導人會面,雙方共同構建了一項「和平處理艱難問題」的歷史典範。回首兩岸歷史脈絡,應該能體會制度性建立之不易。

馬英九直言,兩岸之間存在歷史遺留下錯綜複雜的關係,也有交流往來所衍生的種種問題,這些事情的解決無法一蹴可及,需要雙方在交流協商過程中,面對現實、累積成果、培養互信。

馬英九表示,2015年他和習先生會面,目標就是要「對外展現兩岸關係可以由海峽兩岸雙方自己和平解決,且未來要在既有基礎上,持續制度化發展下去。」

馬英九接著話鋒一轉,「很遺憾的是,這些年來,兩岸因為政治紛擾與疫情因素,各項交流中斷已數年,兩岸人民敵意上升,讓我甚感憂心。我這次來帶著青年學生,與大陸學生進行交流,就是著眼於此。」

馬英九表示,今天下午在武漢大學,他很欣慰台生與陸生交流,彼此都有很好的互動,他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未來馬英九基金會將推動更多像這樣的交流活動,也會邀請大陸的同學到台灣走走看看,讓兩岸年輕人有更多的互動。

馬英九表示,「更重要的是,維繫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方向是臺灣社會的普遍主流看法」,他這次宣布要訪問大陸,台灣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7%的台灣民眾肯定與支持兩岸交流,「兩岸雖然各自採取的制度,生活方式及價值經驗有所不同,但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彼此唇齒相依,情感共通,一定要談,也只能透過談解決問題。」

馬英九認為,兩岸主事者共同的責任是,凡是有利於兩岸人民福利的事都要做,凡是有利於增進兩岸和緩的機會都要爭取。兩岸一定要維持交流,共同合作,盡一切可能避免戰爭衝突,致力振興中華,才能讓彼此有更安全、更美好的未來。

宋濤在致詞時表示,「歡迎馬英九先生回鄉,歡迎台灣同胞來大陸參訪和交流。馬英九先生素有民族情懷和振興中華的信念,為兩岸關係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他任內與大陸一道,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了兩岸領導人歷史性的會晤,利在兩岸,功在民族。我們充分肯定習近平總書記說,兩岸同胞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延長福祉。」

宋濤表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有共同的血緣,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共同的願景,這些共同連接構建了我們兩岸同胞的精神家園和文化風俗。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慎終、追遠、敬祖、愛鄉。兩岸中國人不管走了多遠,我們都始終不忘鄉愁,盼著葉落歸根,不論分離多久,我們都終將團圓,攜手打拼。」

宋濤表示,「我們是一家人,誰也不能把我們分開,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我們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始終關心、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與台灣同胞一道堅持兩岸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連結:馬英九會見宋濤 強調「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 – 兩岸 – 中時 (chinatimes.com)

與武漢大學師生座談 馬英九:德法世仇都可以和解 兩岸為何不行?

文/中時藍孝威

與武漢大學師生座談,馬英九:德法世仇都可以和解 兩岸為何不行?(藍孝威攝)
與武漢大學師生座談,馬英九:德法世仇都可以和解 兩岸為何不行?(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率訪問團至武漢大學交流。他舉德國和法國為例稱,不同文、不同種的兩個國家相互征戰百年,世仇都可以化解,為什麼兩岸做不到?他邀請武漢大學的陸生今年暑假到台灣home stay,「讓兩岸的年輕人多接觸、多了解,增加一分友善、減少一分敵意。」

這場交流歷時約一小時,包括隨馬英九訪問大陸的28名學生,還有武漢大學的35名陸生,雙方共聚武漢大學校史館,針對「兩岸青年交流」各抒己見。

座談開放前五分鐘,讓媒體拍攝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和馬英九的致詞,隨後是閉門座談,最後再讓媒體進場拍攝總結。

馬英九在開場白講了一個小故事,1873年法國作家都德出版了著名小說《最後的一堂課》,講述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被迫割讓給普魯士,兩地的學校被禁止講授法語。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老師對學生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

馬英九表示,德、法雙方征戰了百年,可是到了一戰、二戰之後,在1963年兩國簽訂條約,讓雙方學生深刻的互動,甚至住到對方國家的家庭裡一段時間。「德法兩國既不同文、也不同種,可是在這種交流下,變成歐盟最主要的力量,這是我感到最動人的。」

馬英九表示,尤其當他1993年在歐洲旅行、打開報紙一看,德國準備放棄馬克、法國準備放棄法郎,紛紛改用歐元,「多麼困難的事情他們都做到了,為什麼兩岸做不到?而且他們做到之後,立刻就成為歐盟當中最主要的成員,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馬英九表示,上述這些經歷讓他感到,其實兩岸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兩岸的年輕人多接觸,大家說對不對?多了解,我們就會增加一分友善、減少一分敵意,讓雙方逐漸的就融合在一起。」

馬英九表示,一個具體的方法就是,他帶著台灣同學到武漢,和武大的同學一起對許多問題交換意見,不管怎麼交換都可以,至少能讓大家更熟悉;也希望交換之後,武大的同學可以到台灣,由馬英九基金會負責安排陸生的行程,讓交流成為長期的工作。

馬英九在最後總結時,再次提到他2次參選總統的經歷,分別在台灣95戶、105戶家庭長住home stay,讓他結交不少民間友人,家裡有婚喪喜慶都會找他參加。

馬英九當場向武漢大學的陸生發出邀請,希望陸生到台灣參訪,由馬英九基金會安排到台灣家庭裡長住,「希望今年夏天,我可以在台灣見到你們!」

連結:與武漢大學師生座談 馬英九:德法世仇都可以和解 兩岸為何不行? – 兩岸 – 中時 (china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