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選舉結果 分析指求取平衡 不代表放棄抗中
文/法廣
針對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執政黨民進黨遭受重挫,據中央社報導,專精台灣政治的日本學者小笠原分析說,台灣民眾對政治權力獨大抱持警戒,由於民進黨相對看來正走向獨大,所以讓選民意識到求取平衡。與此同時,來台觀選中國海外民運人士提到,這次的選舉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然而選民教訓民進黨不代表認同國民黨,也不代表台灣民意放棄抗中保台。
據中央社援引日本讀賣新聞今天報導,小笠原受訪時說,台灣這次九合一大選結果,對民進黨來說是慘敗,不過,總統蔡英文政府的結構沒有任何改變,所以輸掉地方選舉並未改變蔡政府在兩岸關係等主要政策。
小笠原說,台灣到目前為止的地方選戰,都有對政府及執政黨來說較為嚴峻的傾向。台灣過去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化,讓民眾對單一政治權力獨大抱持警戒。目前的民進黨相對看來正走向獨大,讓選民意識到求取平衡。
他說,民進黨此次試圖讓兩岸政策成為選戰焦點徒勞無功,選民考慮到自己居住的地區做出選擇。這次選戰結果之後將暫時歸零,面對下次總統大選,仔細考慮參選人與政策將從頭開始。總統大選不是地方課題,而是決定台灣未來的選擇。
小笠原說,九合一大選後令人憂慮的是中國的資訊戰,中國有可能在國際輿論上將選舉結果操作成台灣選民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說「不」,必須要留意讓這樣的錯誤認知擴散。
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於當地時間11月26日晚間揭曉,國民黨在21縣市長選舉中贏得13縣市,包括台北、新北、桃園、台中4個直轄市,由總統蔡英文率領的民主進步黨則僅保住5縣市,她因而辭去黨主席,承擔選舉挫敗的責任。
今年的地方選舉雖被視為2024年總統大選前哨戰,但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長期關注兩岸議題的葛來儀(Bonnie Glaser)卻不這麼認為。
葛來儀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台灣地方選舉主要關注候選人特質及國內議題,而非中國;就她看來,九合一選舉無法作為2024大選的指標。
專研台灣政治的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學院東亞政治學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也表示,九合一選舉主要專註於內政與候選人本身,和兩岸議題關聯極小。但她指出,這場選舉顯示國民黨還未在台灣選舉政治中被淘汰,還是有競爭力的一員。
但她強調,國民黨若真的想有競爭力,一直被媒體貼上「親中」標籤不是好事,需要調整對外訊息,更符合台灣主流民意對現狀的偏好。
與此同時,來台觀選中國海外民運人士提到,這次的選舉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執政有執政的包袱然而選民教訓民進黨不代表認同國民黨,也不代表台灣民意放棄抗中保台。
例如對話中國智庫所長王丹就表示,從選舉前,台灣網絡上有一種輿論風向,強調要教訓執政的民進黨,執政有執政的包袱,執政黨確實不太可能取得太大勝利,這次的選舉結果並沒有超出意外。然而「教訓民進黨不代表認同國民黨,民進黨敗選不代表國民黨獲得大多數支持」。
另外,民進黨敗選後,出現了「抗中保台」失效的說法,然而王丹並不這樣認為。
他說,兩岸議題本來在地方政治與選舉中就較難發揮,台灣有數十年的地方政治結構,要打破這樣的結構是非常困難的。然而,這次選舉的投票取向不代表台灣民眾對於「抗中保台」議題的政治取向,希望外界以至於國際媒體不要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