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議員團訪台,帶來多少實際利益?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隨著烏克蘭戰爭爆發、中國軍演,台灣的安危走進人們的視野。德國友台議員的5天訪問能帶來多少實在的利益?德國之聲記者同行訪團的多場活動、採訪多名議員,詢問他們對兩岸議題的看法。
德國聯邦議會友台小組一行6人10月初高調訪問台灣,台灣正副總統、外交部長、立法院院長均親自出面歡迎,高規格接待。多名議員告訴德國之聲,他們不是第一次來到台灣,但都是第一次受到這般禮遇。在家鄉德國,他們的訪問台灣的報導不僅登上各大報頭版,地方報紙也突然間出現對「受到中國威脅的台灣」的興趣。社民黨議員布德(Katrin Budde)說,「隨著我們的訪問,至少台灣是出名了」。
德國各屆政府都將同台灣的關係定格為「非官方」,總統、總理、議長以及政府高級官員不會訪問台灣,但議員相互訪問的增加似乎正在政治層面推動雙邊關係產生變化。
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在台海舉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軍演,那一時刻,人權委員會率先高調宣佈10月底訪台,卻被友台小組搶先。台灣總統蔡英文也對這個疫情爆發後的「第一個」德國議會代表團到訪表示高度贊賞。
不僅德國議員紛至遝來,趕在友台議員到訪前匆匆成立的「台灣與德國議會議員友好協會」會員,也受到對方邀請,將擇機前往柏林。德國議員透露,這樣的互動已是他們能力所及的上限。
吳釗燮希望到慕尼克喝啤酒
台灣外長吳釗燮也希望能夠訪問德國,尤其前往慕尼克親臨啤酒節。10月3日德國在台協會舉辦的國慶儀式上,吳釗燮在致辭中公開表達了這一願望。他說:「我希望不久後能夠造訪慕尼克啤酒節」。詢問本次議員代表團長韋爾斯(Klaus-Peter Willsch,也譯作魏爾胥)能否幫助他實現這一願望?他告訴德國之聲:「誰能來,誰不能,我也希望這個規定能有更多鬆動,不過,這是一個有關身份與地位問題,只有政府如外交部才能回答」。
在公開的維基百科上可以看到,德國曾於2006年婉拒當時台灣外長以私人身份入境德國的請求,該份文件寫道,台灣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長、防長以及立法院院長都不能以商務或者私人名義進入德國,而且這是同「歐盟其它國家協商後達成的一致」。
直至今日,沒有高階台灣政治家訪問過德國,但在歐盟層面,對台關係日漸有所變化。去年10月,吳釗燮應歐盟議員邀請成功訪問了布魯塞爾,此前不久,歐洲議會通過「台歐盟政治關係暨合作」檔,呼籲全面提升台歐雙邊政治關係與各項合作。
「支持台灣是一種政治正確」
經過5天的訪問,議員們在週四(10月6日)的記者會上不分黨派都強調,今後必須進一步加強同台灣的合作。德國另類選擇黨議員克拉夫特博士(Rainer Kraft)說,同台灣合作僅就晶片供應鏈一項就足以顯示其重要性。
自民黨議員沙夫勒(Frank Schäffler)說,應該促使歐盟同台灣之間的投資協定盡快簽署,「這是一項值得努力爭取的目標」。據悉,該協定已談判多年,但進展很慢。沙夫勒認為在同台灣的關係上,「改變一些小事情」非常重要,他反對僅僅停留在「象徵主義」層面。
台灣需要國際團結,但象徵動作可能適得其反。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羅至美教授對德國之聲說,在當前歐洲的民意氛圍下,支持台灣是一種「政治正確」。「要幫助台灣,而不是增加台灣的風險」。她認為,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更多的是促進對她的「個人宣傳」(publicity promotion),不見得對台灣有實際好處;希望德國議院的訪問可以化為真正實在的利益。
實在的利益?
怎樣將訪問化成實在的利益?社民黨籍的布德說,在軟實力領域,加強中學生、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增進瞭解,意義重大。她說,由於本次訪問得到廣泛報導,德國現在再小的村落都知道了台灣,但並不瞭解,因此有待加強溝通與交流。目前,有大約2500名台灣大學生在德國念書。
幾天參觀訪問之後,台灣方面對德國有著怎樣的期待?綠黨籍的斯特芬博士(Till Steffen)告訴德國之聲,台灣制定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德國可以在環保科技、綠色能源領域展開同台灣的合作。他說,訪問期間,已有台灣企業表示,特別歡迎德國風能企業在台投資,希望德國政府以實際行動支持這類項目。他說,這將這是一個廣闊的空間,能源獨立正是在目前俄烏戰爭的背景下凸顯出重要意義。
避免同中國發生直接衝突
台灣最大的憂慮莫過於台海兩岸的安全局勢,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週三(10月6日)在立法院說,維持了數十年的台灣海峽中線「默契」已被中共毀掉,現狀已被改變,很難恢復到原來狀態。對方的「航空器實體飛越領空,就算第一擊」 ,無人機也必須反制。
但台灣目前仍很難期待德國在安全政策領域有所作為。德國外長貝爾博克今年8月在聯大發言談到烏克蘭戰爭時,闡明德國的立場即「不接受大國侵略小國」,而且「這條也針對中國」,但會採取哪些反制動作?她並沒有說明。
議員們認為,軍事上德國無牌可打,巴伐利亞護衛艦遠洋亞太,以及24小時戰機抵達亞洲,都無法改變德國不會軍事參與的主張。不僅軍事實力,遠征亞太在政治上各黨很難達成共識。訪台的左翼黨議員萊伊(Caren Lay)尤其反對軍事幹預,包括出售武器。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今年8月份的一次表態,同德國的立場如出一轍。他說:「人人都將捍衛台灣發展自身的政治制度的權利。但人人都會特別審慎地來做這件事,避免同中國發生直接衝突」。
繼續尋找健康的合作之路
德國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友台小組深知,中國將一中政策、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看作是建立外交關係的前提。在這個框架下,德國支持台灣加入不同類型的國際組織。據多家媒體一致報導,不久後,德國總理肖爾茨可能正式訪問中國,在被問及此事時,基民盟籍的韋爾斯對德國之聲表示,他不便評論總理國事訪問的願望,「但我想,他會談及台灣不間斷受到威脅這一話題。只是作為反對黨議員,活動空間有限,一般情況下,政府執政不願受到反對黨影響。我們也不會公開表達建議,這樣做沒有意義。必須要表達的內容,我們會通過相關管道傳至政府。」
當被問到「您是否支持一個中國政策」時,韋爾斯並沒有直接回答德國之聲,他說,「我們沒有、也不必討論這個問題。無可爭議,這是兩種不同的制度,這邊是自由、法治、議會民主制,當然,我也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有著密切的經濟交往,包括同德國。我們希望能找到一條健康的合作之路。」
正是由於德國政府在各個層面執行「一個中國」的政策,友台小組真正的名稱並非友「台」而是「柏林-台北議員友好小組」(Freundeskreis Berlin-Taipei im Bundestag)。議員們透露,他們多次申請修改名稱,但都沒有得到聯邦議院管理部門批准。顯然,他們還在繼續摸索著那條健康的合作之路。
連結:獨家視角:德國議員團訪台,帶來多少實際利益?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07.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