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軍事

紐時:美國計劃將台變成武器庫 專家建議打造海空安全走廊突圍

《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前後任官員指出,解放軍對台灣的演習顯示中國可能以封島作爲攻台前奏,台灣須自力撐到美國或其他國家介入;美國官員在研究解放軍演習後,正加強努力在台灣打造龐大的武器庫存。

文/RFA

中國官媒央視10月5日晚間播出強軍10年邁向戰略轉型,宣稱「礪兵台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正因爲中國對台威脅升高,美國《紐約時報》披露,美國計劃將台灣變成龐大武器庫,確保台灣在援助抵達前,有充足的武器自衛。軍事專家亓樂義建議,除了提供軍援外,美國也該建立海空「安全走廊」,以因應台灣遭封控時能突破封鎖。

《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前後任官員指出,解放軍近期對台灣的海空演習顯示,中國可能以封島作爲攻台前奏,台灣得自力撐到美國或其他國家介入;美國官員在研究解放軍演習後,正加強努力在台灣打造龐大的武器庫存。

報導也提到,把台灣打造成武器庫的行動面臨挑戰。美國及其盟邦優先運送武器至烏克蘭,正在消耗自身庫存,而且武器製造商若無穩定的長期訂單流,不會願意開設新的產線。「目前也不清楚若美國加速運送武器給台灣,中國將作何反應。」

記者軍事評論員亓樂義解讀認爲,標題稱「美國有意把台灣變成龐大武器庫」(U.S. Aims to Turn Taiwan Into Giant Weapons Depot)有點聳動,會讓人誤解台灣已變成可能急迫會發生戰爭的戰場,所以需要大量武器。他進一步解釋,這裏指的應是適合台澎防衛作戰,緊急需要的武器裝備。

亓樂義:「這裏講的武器庫應是以不對稱戰力爲主,小型、機動、低成本、智慧化、自主化較高的平台,包括美國提供給台灣的岸置魚叉反艦飛彈,刺針、標槍、海馬士。如有需要下單,美方可以出貨、到位。」亓樂義分析,「在中共發出第一擊,台灣承受第一波突擊還能保持戰力,這是前提要務。」

蘇紫雲:武器可儲放在台灣300個廢棄礦坑不易摧毀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史托克斯(Jacob Stokes)對紐時表示,「在台儲備(武器)是非常積極討論的一項重點。而且假設有庫存,又該如何強化和分散,讓中國的飛彈無法摧毀?」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及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分別從美國軍事文化、戰略面和操作面解讀指出,冷戰後美國隨時準備應付1.5或2個戰場,必須預儲武器放在合宜地點,危機出現時美軍抵達就能作戰。戰略上,俄烏戰爭後,西方認爲中國會是下一個俄羅斯,早在2019年美國《國防授權法》即有議員提議,在台灣部署軍隊和儲存武器庫,相關議題已被髮揚光大。此外,在台美無邦交情況下,以「捐贈」(donate)方式可以是預儲武器的可能。

「如果獲贈武器彈藥如何儲存也是問題。目前有潛在資源可以運用,例如台灣有300個封存的礦坑,深入地下一兩百公尺不易被摧毀,會是適當的儲放地點。」蘇紫雲說道。

亓樂義建議打造「安全走廊」 與撤僑路線重疊

在8月初解放軍在台灣周邊6處實施軍演,形成所謂的「類封鎖」態勢。亓樂義提議,「一旦台灣被中共封控後,美國要好好思考如何‘解封’,設計相對安全的海上和空中‘安全走廊’。」

亓樂義說明,所謂的「安全走廊」最好能與撤僑路線重疊,因爲美國撤僑路線本身就是相對安全的空中走廊,雖會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但他認爲中共絕對不敢打撤僑路線,會傷害到美國人民。亓樂義說,「解封背後,美國要有一整套因應這場戰爭的措施和方案,能具體威懾到中共不能輕舉妄動。」

中國秀10年強軍成績誇稱「到了過去沒有到過的區域」

這樣的顧慮不是沒有原因,中國官媒央視週三(5日)晚間釋出強軍10年視頻誇耀稱,「礪兵台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人民空軍飛了過去沒有飛過的航線,到了過去沒有到過的區域。」最後還宣稱30年中國軍隊先後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自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

蘇紫雲表示,央視這部短片是爲中共20大鋪哏,但是中國的做法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解放軍越是這樣彰顯軍事肌肉,西方認定中國威脅越明確。正如《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所說,習近平執政,美國得到收穫更多,讓美歐亞國家更團結。

「它耀武揚威提提標語就罷了,還秀到太平洋周邊繞島,又到日本列島繞行,擺明就是對內宣傳現在(解放軍)軍力強,空軍、海軍都能執行遠海任務。」蘇紫雲說,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中國這樣的內宣只會造成外交受損,非常不智。

連結:紐時:美國計劃將臺變成武器庫 專家建議打造海空安全走廊突圍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