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法研究:中國在南太以反殖民論述掌控「制腦權」
文/rfa
美軍第七艦隊司令表示,中國海軍已具備封鎖台灣的能力,中國若企圖鎖台,國際社會可能介入。除了軍事硬實力,中國在太平洋島國與美國競爭,也有軟的一手。台法智庫近來出版《中共在太平洋島嶼的影響力》報告書,就分析中國透過「制腦權」在太平洋地區推動三種論述,爭取支持。
美軍第七艦隊司令湯瑪斯(Karl Thomas)19日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指出,中國海軍規模龐大,如果想霸凌並以艦艇包圍台灣,中國有能力辦到;如果解放軍對台灣實行封鎖,而不是以武力全面攻擊,國際社會可能介入。
湯瑪斯提到,中國生產海軍艦艇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其聯合作戰能力也精進,四年前只有海軍飛機在海上飛行,如今空軍飛機也已出海。
中國海軍已具備封鎖台灣能力?
前台灣海軍上校楊於勝20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從載台能力和戰場透明度來看,他認同中國海軍有能力封鎖台灣的說法。解放軍船艦前幾年是透過穿越第一島鏈的遠海航訓,這一、二年呈現單艦、不定期出現在台灣東部海域。
楊於勝說:「8月之後這狀況更明顯,代表它要劃一個看不到的勢力範圍,讓它變成所謂‘新常態’,還是它要展現單艦能力、甚至雙艦?甚至未來把這地方變成常態演習區?」
另就戰場透明度,楊於勝提及,美軍兩次波斯灣戰爭展現軍事革新、科技的能力,在今日解放軍軍力上已陸續看到。從衛星、戰術數據鏈路、九月頻繁以軍用無人機在台海周邊出現,彰顯有能力採取它要的行動,但不等同它要武力進犯,它應是驗證作戰概念。
楊於勝認爲,美方的說法停留在立場表態,各國如何從更遠的距離介入台海戰事,都打蠻大問號。
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英國6月成立「藍色太平洋夥伴」(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 PBP),促進與太平洋島國的經濟和外交關係。白宮19日預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2日將主持「藍色太平洋夥伴」倡議活動,目的在面對來自中國的競爭時,協調對太平洋地區的馳援協助。
美中在南太角力白熱化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和法國智庫湯馬斯摩爾(Institut Thomas More)月中出版《中共在太平洋島嶼的影響力》報告指出,中國長期目標是蠶食太平洋地區,透過軟、硬實力交互運用,將其影響力深入至太平洋島嶼國家的政府與民間,最終建立在太平洋的區域領導地位。
報告分析,中國在太平洋軍事活動受限,集中在觀察和巡邏,以突破第一島鏈爲戰略重點,控制南海和東海。雖尚無能力在第二島鏈進行積極干預,但其艦艇頻繁出現,顯示重視在太平洋公海的存在和訓練。中國另透過不對等經濟關係、「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援助,投入成本與所獲收益的不對等,擴大經濟影響力。另透過軍官交流與培訓、孔子學院和當地親中協會凝聚認同。
北京以對抗殖民主義論述 分化南太與西方關係
報告指出,北京以中國是「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先驅者」、是「對抗殖民主義的夥伴」、是「世界各地海外華人的保護者」三種論述,以掌握「制腦權」,即認知作戰,有效爭取該區國家對中國的支持。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哲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舉例:「中國宣傳(反)殖民主義,希望影響這些國家跟前殖民母國關係,挑起他們的、不管未獨立自決意識,或已獨立的,挑撥它跟母國的關係。」
李哲全還說,中國利用當地華人資源、組織,灌注影響力,進行勢力擴張。以經濟面擴大到安全層面,例如先從與警察、海關等相對不敏感的領域深化雙邊關係,最後可能以軍事合作訓練名義、建立後勤支援基地關係,或從單邊合作擴大爲多邊合作,例如今年5月擬與十國籤安全協議。
遏止中國勢力擴張南太 台法獻策
李哲全提到,法屬波里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法屬瓦利斯及富圖納是法國的海外領地。法國是第一個採行印太戰略的歐洲國家,該報告提供法國及台灣在內等印太區域友邦與理念相近國家應有的政策作爲,如建立安全聯盟、作好打擊中國在南沙羣島非法填築島礁的準備、收緊中國海上交通線、增進凝聚力、確保法國在太平洋進行高強度海空作戰的能力、建立台法間新高科技供應鏈、弘揚台灣文化與價值、強化與南島族羣之聯繫等。
李哲全認爲,中國搞「制腦權」,台灣最清楚瞭解,對其套路的掌握最熟悉,可作獨特貢獻。「台灣對南太國家着力很深,美國等西方國家大使,和台灣的大使走在南太街上,他們更認得我們的大使,我們在南太的外交官深入基層,解決需求,尤其在農業援助、醫療援助,老百姓感受最深,這也是法國看到台灣在這方面獨特優勢跟強項,找台灣合作的原因。」
李哲全說,雖然台灣並未正式參與「藍色太平洋夥伴」,但相關國家與台灣保持聯繫,以台灣在南太平洋島國經營多年,加上南島族羣和台灣原住民族血源、文化、語言的相近性,相信台灣可適時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