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將台灣事務納入「中國辦公室」 如何解讀?
文/rfa
近日,美國五角大樓將台灣事務納入「中國辦公室」,此舉對北京釋放哪些信號?又對台海局勢有何影響?台灣外交部也就此作出了回應。
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9月16日報道,美國國防部證實正進行行政變革,將台灣事務自東亞事務移轉納入「中國辦公室」,由中國事務副助理部長麥克爾·查斯(Michael Chase)主責。
此舉引來多方猜測。台灣中央社的報導指出,美國聯邦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認爲,這是向北京發出錯誤訊號,令北京誤認爲可主導美國與台灣的關係。美國前國防部東亞事務副助理部長克林克(Heino Klinck)則認爲,裴洛西訪台後引發所謂第四次台海危機,此時傳遞出美國正在朝向對中國有利的政策改變信號。美國前國防部印太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也擔心,此舉將使台灣不可避免地較少受到關注。
美國防部:並非美國對一中政策和對夥伴承諾的改變
美國防部發言人薩波(John Supple)強調,這項轉變絕非顯示美國的一中政策、對盟國與夥伴的承諾或對維護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改變,反而能提高效率、並協調政策,使包括國務院等其他部門官員與領導階層結構維持一致。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這是屬於美國政府內部組織結構事務,我方一向不會評論。」
歐江安強調,近來美台安全合作關係緊密,美方對台海安全的重視有目共睹,未來美台也將持續共同合作,促進印太地區和平穩定。
五角大廈過去有關中國、台灣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事務都由負責東亞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主導,2019年6月將中國獨立出來,設立了專責處理中國事務辦公室,如今再把台灣事務也移往「中國辦公室」。
台灣角色被弱化?
針對外界質疑「台灣角色恐被弱化」,以及向外釋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解讀等,台灣前駐美代表程建人接受採訪表示:「這是美國內部的行政業務,有時合在一起,有時候分開,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不能馬上就斷言,他們有他們的考量。」
另有評論認爲,此舉是美國對「一中」妥協的。程建人說,「台灣事務辦公室以前也有分開的,以爲分開就不妥協?他有他的考量、有他的方便,每人朝他自己喜歡的方向去解釋。外面的人都在猜,對不對不知道。」
台灣前國防部長楊念祖接受採訪認爲,這只是美方行政相互協調作業,沒有太大意涵,不要有太多聯想。
楊念祖認爲,未來負責台灣業務的查斯沒有特別的親中、親台立場:「查斯是好幾年的朋友,沒有問題,他研究中共解放軍的問題他也從戰略角度看這是威脅。只是一個小調整,沒有什麼太大部門的變動,讓它更有效率。」
楊念祖提及,此部門主要做戰略評析,移到中國辦公室,對北京、台灣應會有更精確的掌握。
兩岸軍事緊張升溫 美方希望加強協調效率和一致性?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接受採訪分析,美方評估兩岸潛在軍事危機和威脅,內部協調要有一致性,避免應對台海情勢時出現不同回應,至少要有個交流。
嚴震生說:「不要台灣科的業務,(和)大陸科的都不溝通,內部的溝通要夠纔會有一致性。比如,評估負責台灣整體國防動員的狀況要了解,對大陸也要了解,例如無人機的問題等,要有更好平台協調。」
嚴震生認爲,過去台灣業務劃歸在東亞,中國事務另有辦公室,各自運作;未來放在「中國辦公室」應有助整合對兩岸局勢的掌握和通盤考量。
嚴震生強調,這是美國國防部裏的業務分組調整,是因應緊張情勢,有實際業務的需要。這和主責外交的國務院不一樣,不用擔心。例如英國在亞太地區貿易代表負責十五國業務,包括東盟十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台灣。嚴震生反問:「那台灣在英國眼裏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成員嗎?不是。」
嚴震生和楊念祖表示,看來台灣業務被移轉後,層級、預算、人員應不會有太多變動,未來在協調上應會比較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