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焦點

呂秀蓮呼籲以「統合」讓台灣走向和平

前副總統呂秀蓮

文/蕭衡鍾綜合報導

當美國國會議員頻頻訪台之際,前副總統呂秀蓮獲邀參加在韓國首爾舉辦的「2022國際領袖會議」,並於會中以〈台灣不是下一個烏克蘭〉為題發表了演說,明確表達台灣人民冷靜機警但愛好和平、無意與中國大陸開戰的真實想法,呂秀蓮並於8月16日下午以臉書直播方式召開了線上記者會分享此行心得。

對於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為台灣帶來中國圍島軍演的危機,她深感關切。尤其是接著又將有一批批美國重量級的國會議員來到台灣訪問,她認為這樣的情況會讓兩岸關係越來越糟,因為台灣已取代烏克蘭成為國際焦點,所以這次在韓國的會議上,至少就有十位發言人都提到了台灣問題。

呂秀蓮指出,雖然蔡英文政府認為這是台灣在外交上的加分,因為裴洛西過來後,會帶來了一定的示範效應,或許會讓其他國家的國會議員也會仿效來到台灣訪問,然而,中國大陸頻頻派遣軍機船艦超越海峽中線改變台海現狀,也給國軍帶來沉重壓力。

台灣海峽本來是兩岸的緩衝區,但中國此番連日軍演、以及其後常態性地「戰備警巡」已讓台海局勢進入了「準戰爭」的狀態,比如解放軍軍演當時,兩岸軍艦的對峙就極容易擦槍走火。如今,美國把台灣武裝成了「刺蝟島」,但國人要知道,抗中」與「保台」是兩回事,美國主要的是「抗中」而非「保台」。

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呂秀蓮認為,兩岸都是中華民族、又是比鄰而居,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更說的是「兩岸一家親」,而台灣人向來也非常友好、與中國大陸沒有血海深仇,只有大約百分之十六的台灣民眾願意繼續衝撞對抗,所以台灣絕對不會是下一個烏克蘭。

呂秀蓮強調,台灣不能有戰爭,因為台灣比烏克蘭小多了、周邊又都不是邦交國,而烏克蘭比台灣大多了、周邊還是其邦交國,但烏克蘭的戰事至今卻仍舊膠著,所以呂秀蓮呼籲,比起預期戰爭到來,我們更應該事先投資和平。

現在是「美國鷹」跟「中國龍」的爭霸,台灣只是被捲進去,所以我們不該被動等著美國與中國大陸開打,而是要主動尋求和平,正常人與聰明人都知道要避戰,因為戰爭不會解決問題、只會製造更多問題;不過呂秀蓮也強調,她所主張的並不是要「投降主義」,而是要尊重歷史、開創未來,請有心人士不用給她「扣帽子」。

呂秀蓮認為,中國大陸在8月10日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共同發表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儘管內容跟過去大同小異,但其中「小異」的地方就是北京的改變與讓步。

因此她呼籲,現在更應召開「民間國是會議」,只要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反對戰爭、愛台灣愛和平、尊重人民意見的人就都能參與,包括五十萬的陸配新住民,希望「民間國是會議」可以在明年的5月20日前形成台灣的新共識,用「一個中華」取代「一個中國」、以「統合」取代「統一」,這樣相信在台灣會有更多人能夠接受。

因為台灣許多人都與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有關聯,這是合乎事實沒必要再爭吵的,畢竟使用「中國」一般都會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因「統一」具有上對下、大對小的意涵,台灣人肯定無法接受、北京應該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呂秀蓮也呼籲中國大陸,要互補有餘、相互尊重,呼籲北京把「兩岸統一」改為「兩岸統合」。

呂秀蓮強調,「統合」與「統一」兩者並不相同,「統合」相對具有開放性的多元意涵,不是既定結局,要台灣的有心人士不用逢「統」必反,像歐洲與東協的統合就是例子,先以好鄰居來進行統合,當兩岸的價值、思想體系都趨於相同時,屆時也能走向「中華邦聯」甚或是再進一步,這是有階段性的。

所以政府做不到的,就讓民間來做,呂秀蓮呼籲要放下統、獨的舊思維,她表示正在籌組「和平公義社」,也已依照程序獲得內政部核准設立,目前有數百位社友,準備在8月28日正式成立,只要是認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維護人間公義、捍衛台灣主權與尊嚴宗旨的人都歡迎一同加入,用和平來救台灣。

最後,呂秀蓮也表示她正籌畫要在9月21日「世界和平日」舉辦一場「和平之夜」的遊行活動,再度呼籲不要用「抗中保台」的民粹口號來激化兩岸的對立,這樣只會使「仇恨螺旋」持續上升、加深兩岸的衝突與戰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