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貿易官員:美台新貿易倡議有可能比印太經濟框架更快有成果
文/美國之音鍾辰芳
在與台灣官員共同宣佈美台將啟動一個新的貿易倡議後,美國副貿易代表比亞奇說,這個新倡議「有可能」比美國與13個國家之間的「印太經濟框架」更快有成果。與此同時有專家說,此一新倡議或可成為未來美台雙邊貿易協定的墊腳石。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主管亞太貿易事務的副貿易代表莎拉·比亞奇(Sarah Bianchi)星期三(6月1日)通過視頻與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貿總談判代表鄧振中會面,雙方宣佈將啟動旨在深化雙邊經貿關係的「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th Century Trade),在11個領域進行談判以推進彼此經貿關係,同時已訂6月晚些時候在華盛頓舉行首次會談。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一個聲明中說,這個新的倡議「旨在制定具體方式深化美台經貿關係,推進相互基於共用價值的貿易優先要務,促進雙方勞工和企業的創新及包容性經濟增長。」
聲明還提到,雙方接下來將為彼此在11個貿易領域取得「高標準承諾和經濟上有意義結果」而舉行的談判制定一個宏大的「路線圖。」
這些領域包括貿易便捷化、法規制定、農業、反貪、中小企業、數字貿易、勞工、環境和氣候行動、標準、國營企業,以及非市場經濟政策和行為。
與印太經濟框架有平行處或更快有成果
比亞奇星期四告訴《路透社》,美台之間的新貿易倡議與拜登政府最近才啟動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有平行之處,不過美台倡議的目標是要增加美國在特定經濟議題上與台灣的聯繫。
「我認為我們熱切地想要與台灣展開這種聯繫,並開拓彼此在此倡議下的談判授權…一系列的議題,從中小企業到數字貿易到勞工,我們期盼能儘快開始。」
至於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是否有可能比「印太經濟框架」的談判更快得到收穫,比亞奇說,「可能是的,它有可能。」
一些觀察人士對美國將與台灣啟動新的貿易倡議感到鼓舞,認為這個倡議的確代表了美台經貿關係的提升和積極發展,不過雙方是否能通過此一平台達成具體的、有意義的貿易協定,以及台灣是否最終能因此融入地區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仍然有待觀察。
可成為美台貿易協定墊腳石
哈德遜研究所日本項目副主任萊利·沃特斯(Riley Walters)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不認為這個倡議有達到自由貿易協定的層次,不過他希望此一平台可以成為將來美台貿易協定的墊腳石或積木。雖然這個倡議沒有自貿協定來得重要,但沃特斯說,這個新倡議的確具有重要意義。
「它的確讓我們能繼續與台灣就彼此共同的經貿利益進行討論,所以他們能有這個倡議是一件好事。我唯一的批評–我倒不是這麼批判這個新倡議,而是批評美國還在對台灣採取雙軌做法。我希望台灣原本就被包含在印太經濟框架內。」
雙軌做法持續使台灣孤立
對於這個倡議是否有助於台灣參與多邊經濟體系,沃特斯說,美台協議有可能通向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框架」其中一些協議,不過在美國持續以「雙軌」做法對待台灣的情況下,他不認為這個倡議對協助台灣融入國際社會能發揮多大作用。
「美國對台灣有這種雙軌做法,我認為許多國家也是這樣,而那正是問題所在, 因為它持續以這種方式孤立台灣。所以我希望美國能發揮領導力,協助把台灣帶進更廣泛的國際社會。」
此前在另一個智庫傳統基金會擔任研究員時即長期呼籲美國與台灣洽談自由貿易協定的沃特斯說,雖然他和很多人一樣,都希望這個新倡議能通向美台自由貿易協定,也或許這些美台之間的討論真的能建立一個框架,通到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討論和協議,例如成為美國與其他國家談判的藍圖,如此就有可能把台灣帶進更多邊的形式,不過那會是很久以後的事,現在並沒有這個可能性。
或有助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框架
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教授王曉岷(Robert Wang) 也認為,美台貿易新倡議有助於台灣將來參與包括美國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或其他多邊貿易機制,因為許多談判議題已經有所重疊。
王曉岷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有可能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倡議包含的11個領域,例如數字貿易、勞工和反腐等議題,也是「印太經濟框架」所涵蓋的議題,如果多邊談判與美台的雙邊談判都在這些議題上進行順利,未來台灣就有可能被納入「印太經濟框架」關於這些議題的多邊機制中。
「不過我現在的主要問題是,雙方有多具體或多認真他們實際上將如何推動這件事。所以我很高興聽到他們把第一個會議定在六月,這個月。那是一個好現象,表示他們馬上就要做這件事,而不是說,在2022年的某一個時間才要做。」
他說,美台將第一次會談時間定出來就表示雙方對此事都很認真,尤其是美方,因此這使人對此倡議懷抱希望,不過他再一次表示,最終還是要看這個談判平台是否能帶來具體進展為美台增加更多貿易和投資,例如美國在台灣及台灣在美國的高科技和供應鏈投資、貿易更為便捷,那麼這個貿易倡議的作用就會非常重要,因為雙方的利害關係增加會讓彼此更為強壯。
對美中科技競爭有作用
「它會使台灣在面對中國時更為強健,也會使美國更有力量,因為美國在與中國競爭科技實力,因此它對雙方都有幫助。」
曾任美國國務院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資深官員的王曉岷說,最近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多次公開談論美國與中國的科技及半導體競爭,此時美國啟動與台灣的新倡議很明顯也與此有關。
「所以清楚的是,在啟動這個倡議時,美國考慮到美台更多科技和投資合作,對於美國與中國在科技領導力的競爭上有一個可以扮演的角色。」
此外,王曉岷認為,美台倡議裡有意思的是它涵蓋了國營企業及市場經濟的部分,而這兩個議題顯然是美國與中國之間的主要議題,因此台灣和美國在這些議題上就更好的標準達成協議,確保國營企業依據市場原則運作,沒有不公平的貿易競爭優勢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此美台可以在世貿組織合作,因為當前美國在世貿組織的重要目標,就是讓這個組織能更關注國營企業是否以市場經濟原則公平競爭的問題,而不是像中國的國營企業一樣可以得到更多競爭優勢。
台灣:歷史性突破
在與美方的視頻會面後,台灣經貿總談判代表鄧振中當天在一個記者會上說,這個貿易倡議的意義在於台灣多年來期盼和美國展開的貿易談判現在可以開始正式進行,台灣也相信這個談判結果可為未來台美關係的發展奠定可長可久的基礎,也會為彼此創造更大經貿合作空間,因此此一倡議「可以說是台美經貿發展上的歷史性的一個突破。」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世貿組織)及RTA(地區貿易協定)副執行長李淳以美國職棒分大聯盟(MLB)、小聯盟(MiLB)來比喻台灣從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中得到的重大突破。
他說,「21世紀貿易倡議」的議題「毫無疑問是大聯盟議題」,其中所涉及的議題有許多和今年美國與歐盟、美國與英國所討論的議題高度相似,甚至範圍更廣。
美重塑世界貿易秩序起點
「這些議題具有高度前瞻性,是美國有意重塑未來數十年世界經濟貿易結構及秩序的起點,」 李淳在轉給美國之音他寫給台灣媒體《上報》的文章上如此寫道。
他說,美國同意將區域性、全球性及前瞻性的議題作為美台官方對話談判的範圍,對台灣來說,「無疑是從小聯盟,登上大聯盟的重大突破」,不過上了大聯盟「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層次,視野及看到的世界會很不一樣。」他說,大聯盟的薪水十倍起跳,因此壓力也是十倍增加,但他認為台灣本來就需要繼續轉型,因此壓力對台灣是一件好事。
至於台灣需要在哪些議題上做出改善或讓步,李淳對美國之音表示,除了農業以外,其他議題都是未來的新方向,「目前看起來還是以共同研商為方臘寫昂,短期內還沒有看到調整的問題。這點需要隨著談判展開再重新審視。」
美企業界歡迎
美台商業協會(USTBC)星期三在一個聲明中歡迎這個新啟動的貿易倡議。
聲明說,這個倡議「旨在深化美國與台灣經貿關係、推進彼此貿易優先事項並促進創新和包容廣闊經濟增長的做法。它也是一個未來雙方協商高標準協議的框架。」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說,美國企業界對這個發展表示歡迎,「經過數十年來美台貿易關係被邊緣化,拜登政府與蔡英文政府已共同制定並啟動一個重大且可能有意義的平台。我們期待見到這個平台如何被操作,眾多焦點領域如何被具體化從而成為重要的商業關係新發展。」
韓儒伯還說,美台關係的基石「應該是一個能推進美台利益的戰略層次經濟對話。我們希望此一倡議能導向美台雙邊貿易協定(BTA)談判的開始。」他說,美台共用價值應該基於彼此的經濟接觸,並專注於能使彼此更為接近的領域。
中國:堅決反對
對於美台啟動此一旨在深化美台經貿關係的貿易倡議,中國政府表示「堅決反對」並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星期四(6月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建交國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官方往來,「包括商簽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協定。」
他還指責美國近來在台灣問題上」動作頻頻,伎倆不斷」,指稱這些作為「實質上都是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為‘台獨’分裂勢力撐腰打氣,攪亂台海和平穩定。」他還警告說,美方「執意打‘台灣牌’,只會將中美關係帶入危險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