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社會政治

專家:美不會邀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協議」,國會應促成美台雙邊貿易協定

台灣高雄港口裝有貨櫃的船隻

文/美國之音鍾辰芳

星期三(5月18日),過半數美國參議院成員致函拜登總統,敦促他將台灣包含在「印太經濟框架」中。不過有專家說,美國不會邀請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因為那將使這個經濟框架被視為一個「反華」集團而使所有印太國家感到「不自在」,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上拜登政府將不會這麼做。

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在這個星期展開的亞洲出訪行程中正式宣佈「印太經濟框架」的啟動。儘管台灣政府多次表達希望參與這個由美國主導的地區經濟平台,但拜登政府官員始終不願公開表態。

過半參議員促拜登邀台入印太經濟框架

就在拜登總統啟程前,包括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梅嫩德斯(Bob Menendez, D-NJ)及共和黨首席議員裡施(Jim Risch, R-ID)在內,50多位美國聯邦參議員在一封信上敦促拜登總統將台灣納入「印太經濟框架」 (IPEF)中,以確認台灣作為美國重要交易夥伴的重要性。

「將台灣包含在’印太經濟框架’中將是一個極為寶貴的信號,展現我們對台灣及其繁榮與自由堅如磐石的承諾,」議員們說。

中國反對

中國政府反對台灣參與任何有官方性質的經貿安排或簽署有官方性質的經貿協議。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4月中的一個記者會上說,「中國台灣地區無論想參加什麼經濟框架,前提都必須符合一個中國原則。」

《路透社》報導,台灣政務委員兼貿易總談判代表鄧振中4月19日在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舉行視頻會談時曾表達台灣希望成為「印太經濟框架」「正式成員」(full member)的期望。不過分析人士說,受到中國因素影響,這個期望將難以實現。

邀台將成反華集團?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經濟副總裁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星期一(5月16日)在布魯金斯學會一場關於台灣經濟前景的實體論壇上,針對台灣應該如何尋求擴大貿易機會,以及是否有可能加入拜登政府倡議的「印太經濟框架」問題表示,美國「不會邀請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因為那將使這個經濟平台被視為一個「反華」集團而使地區所有國家感到「不自在」。

「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的問題在於,如果美國邀請台灣加入,所有其他國家將會感到不自在,因為它會被視為一個‘反華’集團,所以在具體的實踐上,我認為美國不會邀請台灣,所以他們必須採取別種做法。」

雙邊貿易協定有機會

古德曼說,雙邊貿易協定才是台灣和美國應該考慮的做法,台灣已經排除因進口美國豬肉、牛肉瘦肉精帶來的貿易障礙,這或許是一個新的機會讓美台啟動雙邊貿易協定的談判。

他說,前不久200位美國聯邦眾議員才致函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敦促她將台灣包括在「印太經濟框架」的討論中,因此他認為美台洽談雙邊貿易協定談判的時機應該已經成熟。他提到,上星期前美國駐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大使唐偉康(Kurt Tong)也在《國會山》(The Hill)網站上呼籲,如果拜登政府不願與台灣啟動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國會可以通過立法程式要求行政當局這麼做。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拜登政府不與台灣洽談貿易協定與美國歷任民主黨與共和黨政府的對台政策一致。

「由於某種原因,連續幾屆政府,共和黨及民主黨,都拒絕看見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的機會,無論是雙邊或將台灣包含在多邊協定中。如果你相信美國歷屆政府關於台灣經濟重要性的說法,那麼絕對沒有任何理由那個經濟重要性不被嵌入美國追求的貿易協定中,包括‘印太經濟框架’在內,」韓儒伯說。

中國經濟放緩台灣首當其衝

在全球經濟正受到新冠疫情及烏克蘭戰爭的多重挑戰之際,中國為控制疫情採取的動態清零政策及嚴格的封城措施不僅使其經濟受到衝擊,也連帶影響到全球供應鏈,與中國貿易依存度高的台灣更是首當其衝。

從台北通過視頻加入布魯金斯學會討論的美國維吉尼亞州大學教授林夏如說,自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後世界就發生了重大變化,全世界所有經濟都受到原物料價格上漲、通膨壓力增加、供應鏈受中國一些城市封城而中斷的影響,所有這些都是全球性挑戰,但「台灣位於這個特定時刻種種風險的尖端」,所以台灣面對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全球及地方性威脅。

林夏如說,對台灣經濟增長的預估才剛剛從百分之4被降低到百分之3多一點,中國因為公共衛生政策導致經濟放緩,所有中國周邊鄰國也都受到連帶影響,但「台灣受到的傷害最大」,因為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非常高,2021年甚至達到有史以來的新高,因此「會傷害到中國的也會傷害到台灣」。

尤其在烏克蘭戰爭後,林夏如說,地緣政治使台灣的戰略重要性更為增,另一方面,台灣的經濟重要性也因半導體大廠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台積電, TSMC)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而大為提高,因此美國必須以具體行動來強化與台灣的關係並減少衝突的風險,而貿易協定將有助於為台灣打開一扇門,讓台灣成為全球經濟的一部分並增強其經濟韌性。

中國對台經濟讓利為統一

對中國的經濟過度依賴一直是蔡英文政府試圖解決的問題,包括新南向政策的推行,都是為了要分散市場、減輕對中國經濟依賴的一部分努力。

不過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台灣必須在自我依賴及安全問題上求取平衡,因為中國對台灣的經濟讓利是基於台海兩岸最終必須實現統一的前提,「那是中國大陸為了讓統一對台灣人民更有吸引力的策略」,如果台灣人民對於與共產黨統治的中國統一沒有興趣,這也將意味著說,

「如果我們將這個前提排除,中國大陸的政策也會有重大的改變。所以對台灣來說,或許最終結果由不得它。」

台灣對中依賴大須自力更生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資深研究員許毓仁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台灣與中國大陸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已經「密不可分」,即使台灣要從中國大陸的市場轉移到東南亞也有實際上的困難。

「比較大的問題是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重疊的部分會不會造成一些命門或是弱點。 這些弱點是不是會造成兩岸間如果台海有衝突、在政治上有一些危險的時候,經濟上會不會變成大陸可以拿來鎖喉的部分?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還是非常高的,所以實際上要斷鏈我覺得是不太可能的。」

許毓仁說,美中兩國的競爭不會停歇,未來10年都會維持這種競爭的大趨勢,台灣必須爭取更多時間強化自己的安全和自主性。在目前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的情況下,他認為台灣必須對未來經濟持續保持穩定發展的韌性做長遠性思考,也就是如何自力更生,包括國防自主、經濟多元化、加強尖端科技的研發,以及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都極為重要。

對於美國可能不會邀請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許毓仁說,台灣有自己的優勢,尤其是在科技和半導體領域方面,因此除了尋求參與多邊經濟體系外,或許單邊或雙邊交流的方式會更實際且更有實質效應。

連結:专家:美不会邀台湾加入“印太经济框架协议”,国会应促成美台双边贸易协定 (voachinese.com)

美50多名參議員敦促拜登政府把台灣納入擬議中的印太經濟框架

文/美國之音莉雅

在拜登行政當局即將推出「印太經濟框架」(IPEF)之際,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嫩德茲(Bob Menendez)和資深共和黨成員裡施(Jim Risch)星期三(5月18日)與50位參議員聯名致函拜登總統,敦促行政當局把台灣納入到擬議中的這個經濟框架。這些跨黨派參議員強調,不把台灣包括進去有違美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

來自紐澤西州的民主黨參議員梅嫩德茲和來自愛達荷州的共和黨參議員里施在信中說,印太地區占世界經濟的60%,在過去五年的所有經濟增長中占三分之二,印太經濟框架可以是美國向其盟友和夥伴保證美國在經濟上參與該地區的有意義的第一步。

「為了使IPEF成為推動自由和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有用工具,我們必須確保美國所有的地區盟友和夥伴都包括在內,」這封信說。「這只是確保該框架在一個經濟協議和議程已經飽和的地區具有競爭力的一個必要方面。」

自從川普政府宣佈退出談判了多年達成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以來,美國在經濟上與亞洲重新接觸的壓力一直在增加。日本等其他參與TPP的國家隨後達成了不包括美國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拜登政府在美國國內政治壓力下,並沒有返回CPTPP。相比之下,中國和其他14個亞洲國家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今年年初已經正式生效;與此同時,中國已經申請加入CPTPP。

拜登在2021年10月舉行的東亞峰會上宣佈將推出「印太經濟框架」(IPEF),以加強美國在該地區的經濟聯繫,並抗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美國官員明確表示,不打算邀請中國參加這個框架。

參議院外委會的兩黨領袖梅嫩德茲和里施在信中除了要求拜登行政當局,就是否把台灣納入IPEF的問題與該委員會進行接觸,並向他們介紹美國對台灣的經濟安全政策以外,還強調說,把台灣排除在這個框架之外將嚴重扭曲區域和國際經濟架構。

「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與台灣的經濟接觸越多,我們對抗脅迫的集體韌性就越強,」這些參議員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顯示了美國及其志同道合的盟友和夥伴提供切實的經濟支持的價值,台灣也是如此。將台灣納入IPEF將是一個無價的信號,表明我們對台灣及其繁榮和自由的堅定承諾。」

另有50位來自兩黨的參議員在這封信上連署。

嫩德茲參議員與另外五位美國國會議員今年4月中旬訪問了台灣。在政治立場對立的美國國會,支持台灣並對北京持強硬態度已成為兩黨議員們少有的共識。

在這些參議員寫這封信之前,儘管行政當局有意提升美國與台灣之間的經貿往來,但是一些專家認為,台灣加入這個框架的可能性不大。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負責經濟問題的副總裁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與他的同事在今年4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說,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夥伴國理解,美國不會邀請中國加入這個框架,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對台灣可能加入這個框架感到「不舒服」。

「儘管意識到台灣可能在經濟上有資格加入,但有一個明顯的擔心,即台灣的加入將進一步使該框架政治化,並加劇中國對這一努力的反對,從而迫使地區夥伴在尊重華盛頓或北京的要求之間做出一個不受歡迎的選擇,」這份報告說。

台灣外交部在2月對拜登政府正在研擬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表示歡迎與支持,並強調台灣會積極推動參與由美國率領的印太經濟整合。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3月31日在出席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有關拜登行政當局2022年貿易政策的聽證會時表示,台灣是美國的重要夥伴,但未明確說明是否決定將台灣納入IPEF的計畫,引起國會議員的批評。在此前一天,200位來自民主、共和兩黨的眾議員聯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和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敦促行政當局將台灣納入該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