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軍事

烏克蘭戰鬥或為海峽兩岸可能的巷戰提供了哪些思考

台灣F16戰機升空監視在台灣南部巴士海峽上空飛行的中國空軍H-6K轟炸機。

文/美國之音陳筠

烏克蘭在與俄羅斯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已持續戰鬥了一個月。近期,有越來越多烏克蘭平民拿起步槍等武裝發動伏擊,或設置路障,採用城市遊擊戰的方式阻擋俄軍攻勢。一些國防分析人士表示,俄烏戰爭向全世界,包括台灣,展示了全民國防的重要性,儘管中國一直在為台海戰爭做兩栖登陸的準備,但烏克蘭的戰事可能會令解放軍領導層也必須對城市巷戰進行認真思考。

俄烏戰爭已經延燒一個月。雖然烏克蘭武裝部隊在火力和人數上都處於劣勢,但最新進展表明,莫斯科在控制烏克蘭的一些關鍵城市方面花費了很多時間,且遭受嚴重傷亡。

綜合媒體報導,俄羅斯軍隊曾試圖從東北部進入烏克蘭首都基輔,戰車縱隊沿著主要公路向首都東邊的布羅伐利(Brovary)移動,但烏軍在城鎮間發動了伏擊,利用炮彈和反坦克飛彈摧毀了多輛坦克和裝甲車。此外,也有越來越多平民拿起步槍自衛,或設置路障,以阻擋俄軍前進。

不久前,俄烏雙方在距離基輔五公里郊外的伊爾平(Irpin)發生激烈戰鬥,面對烏軍的頑強抵抗,俄軍無法再往前推進。3月22日,烏克蘭軍方宣佈,在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後,已奪回基輔以西約50公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馬卡裡夫(Makariv),但這項消息尚未經國際媒體的證實。

分析人士表示,因為烏克蘭的實力遠遠無法跟俄軍相比,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採用遊擊戰式的城鎮作戰,也就是巷戰。如今,烏克蘭很多城市的橋樑被炸毀,街上堆滿輪胎及路障,平民也使用步槍、汽油彈等武器自衛,這些都是城市巷戰的展現。

前台灣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室主任、現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研究員韓岡明少將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對烏克蘭而言,巷戰的優點在於可以讓俄軍無法集中火力與兵力針對一個目標攻擊,從而使俄軍的武器無法發揮效能。而對烏克蘭人來講,這裡是他們的家鄉,他們對所有的地形、地物都非常熟悉,所以可以找到最好的掩蔽並發揮武器效能。

至少十倍兵力才能打贏巷戰

韓岡明表示,以美軍在兩伊戰爭為例,要有十倍的兵力才可以打贏巷戰,是一個慘痛的經驗。烏克蘭組建了每州一個、共25個領土防衛部隊加入戰鬥,如果俄軍進入基輔轉入巷戰,意味著可能要有更多犧牲,烏克蘭打巷戰不見得會輸給俄羅斯。

尤其,巷戰進到城鎮地區,會有很多建築物阻擋視野,軍隊在一棟一棟建築物和一個又一個的街區逐一清剿的過程中,可能隨時會遭躲在建築物後方的敵兵伏擊,作戰環境相對複雜。

此外,巷戰還十分殘酷,士兵會經常面臨車輛輪胎、履帶、油箱等被打壞的局面,下車查看就有可能被狙擊手擊殺,對手也有可能把對方死亡人員的屍體當作防禦工事,讓前進的軍隊不忍心碾過或開火射向自己同僚的身軀。

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柏格(David Berger)3月16日在《華盛頓郵報》的直播專訪中表示,他認為,俄烏戰爭肯定會讓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於進攻、侵略另一個國家土地的自信產生動搖,尤其是如果解放軍攻台要穿越(台灣海峽)這一大片水域,這將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兩岸近期危機降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中國專案高級研究員蔡志祥(James CHAR)在接受美之音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有效地降低了近期和中期兩岸危機的可能性,因為北京已經注意到三件事:第一,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的強烈經濟制裁以及對基輔的軍事援助令北京警惕。第二,美國軍事情報部門能在俄羅斯實施軍事演習之前就已偵查掌握相關情資。第三,所謂的軍事超級大國在對抗所謂的劣勢敵人時表現不佳。

蔡志祥表示,對中國人民解放軍而言,兩栖登陸跟城市巷戰同樣具有挑戰性。他說:「儘管我認為解放軍現在對兩栖作戰可能比城市巷戰做好了更好的準備,但烏克蘭的戰鬥可能會導致解放軍領導層也對城市巷戰進行認真思考。」

他表示,如果解放軍攻台,理論上先是由福建及其周邊地區的聯合兵種旅和東部戰區指揮的其他支援部隊(例如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組成先遣部隊,首先癱瘓或摧毀台灣的關鍵防禦陣地,為入侵主力創造有利的登陸條件。

第二階段,解放軍必須通過集結主力部隊在空軍和海軍的空中掩護和海軍炮火下,登船並穿越台灣海峽來為入侵做準備。如果這些部隊能夠安全地通過180公里的台灣海峽,他們第三個階段還必須要進行複雜的登陸突擊,以確保一個灘頭陣地,然後嘗試擴大登陸點的數量。

蔡志祥說,只有當台灣守軍在這三階段都無法擊退解放軍而使其進到內陸時,台灣才會發生城市巷戰。對台軍而言,面對解放軍三維兩栖登陸作戰總比陷入城市戰要好得多,因為城市戰會給雙方造成重大的生命損失。

蔡志祥表示,城市巷戰是烏克蘭人的最後一道防線,因為這意味著俄軍已經突破基輔周圍的防線。城市巷戰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和戰鬥密集型的任務,可以預期俄羅斯的戰鬥力將會受到嚴重的破壞,士兵的生命損失會更慘重。

成立領土防衛部隊

蔡志祥說:「顯然,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向包括台灣在內的國際社會展示了國防的重要性,以及時刻擁有心理準備的平民和有作戰能力的軍隊。」

前台灣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室主任、現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研究員韓岡明持相同的看法,他表示,除了正規作戰之外,台灣最重要的就是全民抗敵的意志。

他說:「對於中國來講,當然最好是不要打到巷戰,因為這代表戰爭的時間將會延長,可能增添許多變數,違反他們攻打台灣速戰速決的軍事作戰指導。」

韓岡明將軍主張台灣國土防衛要有三道防線。第一道是濱海決勝、灘岸殲敵,這一道防線是由常備部隊負責。第二道防線是城鎮守備、縱深作戰,由後備部隊負責。台灣今年成立的全民防衛動員署將教育召集(簡稱教召)從七天延長到十四天,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他說,第三道防線是全民抗敵、遍地開花。他建議在全台368個鄉鎮市區成立「領土防衛部隊」,如此台灣在最後戰鬥階段的國土防衛才可以由點、到線、再達到面。這是強化台灣軍事戰略重層嚇阻的最後一道防線。

雖然美國和北約成員提供烏克蘭的17000枚反坦克導彈、2000枚毒刺防空導彈和數百枚標槍導彈在戰場上屢建奇功,但韓岡明認為,比起買飛彈來說,更重要的是領土防衛部隊的每一位成員都能熟悉武器操作,等到哪天真正有作戰需求時,不管是使用台灣現存的武器還是國外臨時提供的武器,都能馬上派上用場,如此才能達到更強的嚇阻效果。

台灣全球防衛雜誌資深編輯宋玉寧表示,台灣城市化的程度很高而且主要分佈在西岸,如果解放軍跨海登陸台灣,可想而知一定會碰到城市巷戰的作戰環境。俄烏戰爭是解放軍領導層一個很好的借鏡,讓他們看到城市戰的難度可能比想像中的更困難,他們也會回過頭去看看自己部隊的訓練和武器裝備是否足夠。

他說,相同的,台灣也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示。他說:「用遊擊戰的方式或者是說我攻擊你防衛比較薄弱的第二線車隊,我相信台灣當然會從這方面去看到一些它可以運用的優勢。」

海上運補一大挑戰

不少分析認為,補給線是這次俄軍入侵烏克蘭的一個明確弱點。不久前,俄軍綿延數十公里的後勤補給車隊塞在公路上動彈不得,後邊的油罐車無法為前方隊伍的車輛進行補給,車輛沒有油就無法發動取暖,俄軍面臨饑寒交迫的嚴酷考驗。

韓岡明將軍表示,研究野戰戰略時通常會從五個面向來評估一場戰役的敵我態勢,包括雙方兵力、兵力部署、補給線與作戰正面的關係、地形障礙以及作戰爾後的發展。

他說,從烏克蘭的例子可以看到俄羅斯可能也沒有想到會打這麼久的仗,所以對補給線的安排並沒有很周延。因為當一支縱隊排列的軍隊抵達作戰地區後,隊伍展開作戰,此時,這個作戰正面如果能跟補給線呈現垂直是最好的,因為敵軍如果想要截斷對手的補給線必須繞過對手寬闊的作戰正面,會比較困難。可是這一次俄羅斯的補給線跟作戰正面並沒有達到垂直,而是多方面角度,才會讓補給線很容易就被烏克蘭的領土防衛部隊截斷。

他表示,對解放軍而言,攻打台灣的作戰補給更加困難,因為他們是海上運補,不像俄羅斯是陸上運補。

韓岡明說:「補給線應該是解放軍攻打台灣最大的挑戰,如果解放軍的海上補給線被我們(台灣)或被其他友盟國家給截斷,那麼登陸在台灣的解放軍將很容易被我們給殲滅。」

他表示,對解放軍來講,不管是三棲登陸作戰或者是城鎮作戰,其實都一樣困難。解放軍的軍力不見得等於它的戰力,特別是解放軍根本沒有三棲登陸的實戰經驗。它最近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是1955年國共內戰的一江山島戰役,但那個時候的時空背景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韓岡明認為,解放軍看到這次俄羅斯的例子後,對台採取軍事行動勢必會考量的更加謹慎,因為它如果貿然發動戰爭,失敗的風險應該會相當高。

連結:乌克兰战斗或为海峡两岸可能的巷战提供了哪些思考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