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政治

解除「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疑慮? 拜登特使團的背後盤算

拜登-烏克蘭-俄羅斯-特使團美國總統拜登指派跨黨派資深代表團訪問台灣。

文/天下雜誌 陳育晟 

3月1日,由美國總統拜登指派的特使團旋風抵台。

隔日一早,由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chael Glenn Mullen)率領的一行跨黨派代表抵達總統府,會晤總統蔡英文。

「我們訪問的時間點,正是世界歷史上非常困難和關鍵的時刻,」穆倫在致詞時強調,此次訪團反映美國對台灣強健夥伴關係的跨黨派支持,美國也將持續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行為。

早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首日,美國在台協會在官方臉書貼上拜登聲明,「美國及盟國和夥伴將以整合果斷方式做出回應」,卻引來網友大肆撻伐,質疑拜登並未表態出兵馳援烏克蘭,若中國也一樣武力犯台,台灣有可能落入和烏克蘭一樣孤軍奮戰的下場。

特使團訪台的首要意義是穩住可能遭到俄烏戰爭連動的台海情勢。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分析,拜登特使團意在傳達美國對台灣安全的重視與支持,並警告北京:美國並沒有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分心,台灣對美國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上,有重要的利害關係。

事實上,這次拜登派出特使團訪台已非首例。

去年4月,美國派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訪中之際,也曾同步派前參議員陶德(Christopher Dodd)率領特使團來台,傳達對台灣的承諾和支持。

不到一年再度派遣特使團來台,顯示拜登有意在台美既有各階層對話機制外,再增加跨黨派卸任資深官員組團訪台方式,並使這樣的雙軌機制常態化。

相較於即將在3月5日在台公開演講的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卸任前接受媒體訪問時直言「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展現對台直言不諱的支持,葛來儀認為,民主黨同樣支持台灣,但只做不說,特使團訪台常態化就是拜登政府支持台灣的例證。

但即便如此,美國仍細膩維持兩岸平衡,不過度刺激中國。

台灣國際戰略協會理事長王崑義指出,率領特使團的穆倫是美國著名知中派,2011年7月曾應時任中國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陳炳德邀請訪中,並參觀解放軍設施,「代表中共也信任他。」

由美中都信任的穆倫在關鍵時刻訪台,「讓台灣放心,更讓北京安心,」王崑義解釋,特使團同步向北京傳達的訊息是,如果台灣有任何改變台海現狀行為,美國也會壓制住,要兩岸都不要趁亂蠢動。

這也是為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被問及拜登特使團訪台時,並未升高局勢,而僅如過往呼籲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聯合公報規定,並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慎重處理涉台問題,以免進一步損害中美關係大局、台海和平穩定。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也觀察到,中共對台政策並無明顯變化,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仍強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解放軍也沒集結,再加上美軍並未抽印太地區兵力馳援烏克蘭,都使中共無法趁亂犯台。

拜登特使團訪台的第二層意義,是彰顯拜登目前外交政策核心是印太地區,而台灣是其中樞紐,從拜登政府此次的戰略耐心就可看出。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觀察,美國並未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把戰略重心轉移到歐洲。

1月初美國一再警告俄羅斯可能侵犯烏克蘭時,美國政府依舊把大型軍演放在亞洲,從1月5日美國、加拿大、澳洲、印度、日本、韓國在關島聯合舉行的海龍反潛聯合演習,到2月中美國、日本、澳洲空軍在關島和北馬利安納群島舉行的軍演都是。

這反映,美國仍把主要戰略對手定調為中國,並不會主動升高烏克蘭情勢、挑釁俄國,導致台海防務空虛,讓中共趁虛而入。

郭育仁估算,美俄加起來有逾8000枚核彈頭,若爆發全面戰爭,不僅難以分出勝負,中國更有可能趁機壯大。廣告

台灣不僅位處第一島鏈核心,也在科技供應鏈上扮演角色。

2月11日拜登政府公布的印太戰略中,也重申美國確保台灣海峽和平穩定、支持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剛屆滿一週,拜登政府隨即派特使團訪台,並使該機制常規化,顯示美國對台灣重視並未降溫。

連結:解除「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疑慮? 拜登特使團的背後盤算|天下雜誌 (cw.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