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台灣11月底「九合一」選舉…候選人素質勝過政黨招牌

今年11月底將舉行四年一度的「九合一」地方選舉

文/新加坡聯合早報 溫偉中

台灣今年11月底將舉行四年一度的「九合一」地方選舉,戰情激烈的台北、桃園和台中「三都」市長選舉最受關注。受訪學者研判,地方選舉中候選人素質比政黨招牌更能決定勝負。此外,台灣民意長期呈現拒統偏獨和台灣人認同的趨勢,執政的民進黨勢必再次高舉「抗中保台」大旗,延續勝選方程式。  

學者也指出,氣勢低迷的國民黨希望延續地方優勢,穩住六連敗頹勢;第三大黨民眾黨則希望借著「多選多勝」來擴大影響力,兩大在野黨各有所圖,「藍白合」基本破局。  

台灣將在11月26日舉行從縣市長、議員到村裡長的「九合一」地方選舉,這被認為是2024年1月總統與立委選舉的「前哨戰」。  

離年底選戰還有九個多月,不少人已率先「插旗」表明參選意願。農曆新年後估計會有更多人宣佈參選,或經由黨中央徵召,一一走上檯面。  

在2018年11月的上屆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大勝,奪下包括高雄市的15個縣市長寶座;民進黨則慘敗,執政縣市從原本的13個縮減到六個。  

不過,由於高雄原市長韓國瑜在任滿前參選總統落敗後,前年6月被罷免,民進黨的陳其邁在補選後勝出,目前藍綠白(即國民黨、民進黨和民眾黨)的執政縣市比例,調整為14、7和1(台北市)。  

國民黨原本被看好會乘勝追擊,在2020年1月的上屆總統與立委選舉中實現政黨輪替,但在2019年香港掀起反修例風波後,民意大急轉,民進黨憑「抗中保台」口號保住政權。  

今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選舉,最受矚目的六都(即六個直轄市)市長選戰中,民進黨在高雄和台南佔優勢,國民黨在新北市勝望高,而形勢未明的三都:台北、桃園和台中都可能上演「政黨輪替」,因此備受各方關注。  

雖然各黨人選未定,但綜合各方消息,台北市最可能由民調領先的國民黨蔣萬安出征,民進黨可能由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披掛,民眾黨主席、現任市長柯文哲則多半派無黨籍副市長黃珊珊守土。  

許多分析認為,屬泛藍陣營的黃珊珊可獲15%到18%選票,民進黨候選人可在基本盤基礎上爭取破四成選票,導致原本受看好的蔣萬安面對大熱倒灶危機。  

至於桃園,走溫和中間路線、「藍綠通吃」的民進黨現任市長鄭文燦,在藍大於綠的桃園執政八年屆滿,但黨內還找不到勝望高的接班人。國民黨現任立委魯明哲和萬美玲都有意競選,但知名度和實力都有待考驗。民眾黨則評估桃園「最有可能攻下」,但還未確認人選。

學者:台灣民意變動大民調都是一時的  

在台中,民調滿意度一度高達八成的國民黨「媽媽市長」盧秀燕,經歷國民黨四大公投、補選和罷免「六連敗」後,成了執政黨和網軍重點攻擊的對象,民調和氣勢已回落。她也因為在補選時被質疑沒有全力輔選,導致地方派系將來是否會力挺也成了問題。  

台灣選舉研究專家、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點評,在地方選舉中,「對候選人的支持和對政黨的認同,並不能劃上等號」,往往候選人的政績和魅力等素質,比來自哪個政黨更重要;因此還得等「翻牌」宣佈候選人後,才能評估各方實力。  

他指出,台灣民意變動大,「民調都是一時的,許多突發事件也只是偶發因素」,眼前離選舉還有九個月,變數還很多。  

不過王業立也直言,國民黨目前氣勢低迷,候選人都會儘量向中間靠攏、淡化國民黨色彩,「可能在競選廣告上把黨徽放小,不要跟國民黨綁在一起,對選情比較有利」。  

他形容目前「綠略大於藍,但不是壓倒性優勢」,因此藍綠和各黨將精銳盡出,以攻取「百里侯」縣市長為首要目標。國民黨要延續地方優勢,穩住連敗頹勢,民眾黨則要借此發揮「母雞帶小雞」作用,帶動縣市議員選情,擴大政治版圖。

民眾黨欲擴大政治版圖學者:藍白合不太可能  

因此他研判「藍白合不太可能」,因為代表白色力量的民眾黨,無論在台北市推出黃珊珊,或在新竹市推出明星立委高虹安,都將參選到底。「就算犧牲或棄保效應發酵,只要在各縣市增加多幾個議席,戰略目標也就達到了」。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教授則指出,民進黨「抗中保台,一喊就靈」,連四大公投的民生課題都能操作出「反中意識」,而上演逆轉勝,年底必然會延續「抗中保台」的選戰主軸。「有外力就借力使力,無外力就可能製造兩岸對立,轉化成選戰的抗中動力。」  

此外,王業立認為,目前台灣的主流民意不能單純以「中間偏綠」來定義,因為「連很多藍營支持者也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不堅持統一是重要的」。  

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長期追蹤的民調,偏向獨立和自認台灣人的比率都在增加中,去年12月分別達到25.1%和62.3%的高水準,反觀偏向統一和自認中國人的比率則降到6%和2.8%。

王崑義認為,這就是抗中保台的民意基礎。他指出,中共始終維持和平發展的戰略定力,善意與誠意「超越島內政黨輪替」。但擅打選戰的民進黨就看准中共暫時不會打,「就更敢挑釁挑撥」,繼續高舉抗中保台大旗而屢戰屢勝。  

不過,未來變數包括候選人如何打選戰、海內外局勢,都可能牽動戰果,到底「抗中保台必勝」的歷史將會重演或改寫,只能留待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