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政治

美準駐中大使伯恩斯:中國對台灣霸淩必須停止

被提名為美國駐中國大使的尼古拉斯·伯恩斯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做開場陳述。

文/美國之音

拜登總統提名的美國駐中國大使人選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星期三(10月20日)的參議院提名確認聽證會上展示了與北京打交道時的強硬立場。他說,「新疆的種族滅絕」、西藏的侵權和對台灣的霸淩必須停止。

伯恩斯稱中國是「最危險的競爭者」,北京突破了僅僅維持最低限度核威懾的承諾。他還說,華盛頓應當與歐洲和其他地方的盟友共事,打造經濟影響力。

人權人士、美國政府和一些西方國家的議會稱中國政府對待新疆維吾爾穆斯林的方式構成了「種族滅絕」。中國政府否認在新疆推行「種族滅絕」政策。

伯恩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新疆的種族滅絕、在西藏的侵權、對香港自治與自由的窒息和對台灣的霸淩是不公正的,必須停止。」

65歲的伯恩斯是職業外交官出身,擔任過駐北約大使。他還說,華盛頓在台灣事務上奉行當前的「一個中國」政策是正確的,但反對北京所採取的破壞現狀的行動是正確的。

一些國會議員、包括拜登所在的民主黨的議員呼籲華盛頓重新考慮堅持了幾十年的「一個中國」政策。

伯恩斯說,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正在增加,但是他堅稱,「一個中國」政策是遏阻中國對民主和自治的台灣動用武力的最明智、最有效的方式。

伯恩斯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說:「這是一個能夠取得成功的政策,條件是我們一貫性地加以執行並拿出一定的實力。」他說,最重要的遏阻力量是美國維持在印太的軍事地位。

不過他說,國會和行政當局完全有權利「擴大向台灣提供我們的武器」。

國會兩黨成員都對伯恩斯表示了讚揚,預計他的提名將順利得到參議院確認。

伯恩斯還用了相當多的時間談論了他所認為的中國在國際上相對孤立的觀點。

伯恩斯說:「中國如此的咄咄逼人,他們掀起了很多針對他們的阻力。我認為,我們不應誇大他們的實力,或者低估美國的實力。」

他說,北京在新冠病毒來源的問題上一直在對全世界封鎖資訊。

他說:「我們需要調查。我們不能肯定這個病毒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中國方面需要回答這些問題。」

文章連結:被提名为美驻华大使的伯恩斯:中国在新疆的种族灭绝和对台湾的霸凌必须停止 (voachinese.com)

伯恩斯宣稱:我們的責任是讓台灣成為一塊難啃的骨頭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

兩個月前,美國白宮宣佈提名前副國務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出任駐華大使這一重要職務,中方也希望他能為雙邊關係「發揮建設性的作用」,不過,從昨天(10月20日)的表現來看,伯恩斯顯然沒有把中方的建議聽進去。

當地時間10月20日,伯恩斯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參加了提名確認聽證會。據路透社、彭博社等外媒當地時間10月20日報導,在這場事關自己能否取得「上崗資格」的聽證會上,伯恩斯在對於中國的態度上採取了強硬的立場,宣稱中國是美國「最危險的競爭對手」(most dangerous competitor),並和美國部分「反華政客」一樣,繼續在涉疆、涉藏、涉港以及台灣問題等方面對中國進行無理指責和攻擊。

此外,他當天還談到了有關新冠病毒溯源、核武器問題、經貿問題、5G技術等多個議題,也稱讚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時期的部分政策。媒體預計並指出,伯恩斯有望輕鬆通過提名確認,因為他的表現贏得了國內跨黨派議員的贊許。

據報導,在當天的聽證會上,伯恩斯數度提及事關中國內政事務的議題,且言辭十分激烈。伯恩斯宣稱,中國在新疆的「種族滅絕」、在西藏的「虐待行為」、在香港「扼殺自治和自由」以及對台灣的「欺淩」都是不公正的,必須馬上停止。

特別是台灣問題上,現年65歲的伯恩斯表示,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是正確的,但他同時宣稱,美國反對中國(大陸)破壞台海地區現狀的行動也是正確的。他對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表示,對於美國而言,最重要的威懾是保持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地位,國會和行政部門完全有權「將武器供應擴大到台灣」。

對於近期解放軍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進行巡航的正常之舉,伯恩斯又是一番指責,稱此舉「極為惡劣」。「我們的責任是讓台灣成為一塊難啃的骨頭(Our responsibility is to make Taiwan a tough nut to crack)。」他表示,美國需要加倍努力,防止台灣被收回。

對於中美關係,伯恩斯認為,因為有美國自身實力和盟友幫助的「加持」,美國在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關係中「具有關鍵性優勢」。「北京認為東方正在崛起,西方正在衰落。我對我們自己的國家有信心。」他補充稱,美國的軍事、外交和教育體系比中國更有優勢,美國的盟友網路也是在與中國競爭時的最大優勢之一。

除此之外,伯恩斯還提到了其他許多議題領域。他聲稱,中國在與日本、越南和菲律賓等國的關係中一直扮演著「侵略者」的角色。他還表示,自己對於中國在5G技術等問題上的意圖抱持懷疑態度,並宣稱,世界應對中國的核武器問題感到擔憂。

按照伯恩斯的理解,他認為雖然中國有著巨大優勢,但在國際社會上朋友很少。「中國太咄咄逼人了,他們激起了很多人的反對。我認為,我們不應該誇大他們的力量,也不應該低估美國的實力。」他宣稱,中國一直在新冠病毒起源問題上「使絆子」,中國需要回答這一問題。

伯恩斯還稱,與冷戰時期不同,美國與中國的競爭將圍繞在經濟和科技實力上,而非軍事能力。

他表示,美國要求中國履行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是正確的,並敦促國會通過與中國有關的立法,為美國在半導體等關鍵行業的國內競爭力提供資金。他補充稱,美國應當同歐洲和其他地區的盟友一道合作,以建立經濟影響力。

據彭博社介紹,儘管伯恩斯也在聽證會上提到了美國和中國保持接觸並尋求共同利益的重要性,但他對兩國衝突領域的關注,很快贏得了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中兩黨議員的讚賞。路透社更是預計,他有望輕鬆通過提名確認程式。

該委員會的共和黨領袖詹姆斯·裡施(James Risch)說:「我認為,任命伯恩斯擔任這一大使職務是恰當的。」另一名共和黨籍參議員陶德·楊(Todd Young),則數度祝福伯恩斯在提名確認進程中好運。民主黨籍參議員克裡斯·孔斯(Chris Coons)同樣認為,伯恩斯是這個職位的合適人選。

綜合路透社、美聯社等介紹以及此前媒體報導,伯恩斯是一名已退休的職業外交官,同時也是蘇聯問題專家,曾于2005年至2008年間擔任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也曾擔任美國駐希臘大使、駐北約大使。現在則是阿斯彭戰略集團和阿斯彭安全論壇的執行董事,同時兼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

伯恩斯的對中立場也十分容易引發關注。今年5月,有外媒報導指出,伯恩斯沒有任何在中國工作的經驗,在談到中國時經常使用「對抗(stand up to)」一詞,立場偏向「鷹派」。不過,他此前在接受德媒訪問時也曾表示,中美關係正來到一個關鍵時刻,「經濟脫鉤」不是現實選項,美歐日應聯手「制衡」中國,並在特定領域與中國合作。

路透社此前分析指出,若提名獲參議院批准,伯恩斯將填補前任美國駐中國大使布蘭斯塔德辭任後留下的空缺。目前,中美關係正處於數十年來的最低點,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在貿易、技術、新冠疫情、台海以及南海軍事活動等多個問題上都有摩擦,不斷相互指責對方。

同時,任命伯恩斯為新的美國駐華大使,也標誌著這一職位在角色上的轉變。過去10年,美國駐華大使都由政客擔任,而非經驗豐富的外交官。雖然伯恩斯並不被認為是中國政策專家,但在他之前的四任美國駐華大使,也都不是中國政策專家。

今年8月23日,在美國總統拜登提名伯恩斯為新任美國駐華大使之後,有記者曾在當天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此事提問。

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注意到美國總統拜登提名前副國務卿伯恩斯擔任駐華大使的報導。中方希望新任的美國駐華大使致力於促進中美兩國的友好合作,為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文章連結:美国驻中国大使被提名人伯恩斯宣称:我们的责任是让台湾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