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參議員李察否認支持台灣駐法機構正名
文/法廣
法國參議員代表團訪台一事因中方阻撓未果而頗受各方關注,尤其率團的李察(Alain Richard)被指在訪台時多次重申台灣是國家,甚至支持台灣駐法辦事機構正名而引起北京憤怒,不過,剛剛結束訪台的李察否認曾表態支持台灣駐法機構改名「台灣辦事處」。
最新一期『觀點』期刊在刊出的長篇專訪中詢問這位法國前國防部長,參議員:「您好像宣布支持台灣駐法機構名稱改名為‘台灣辦事處’」?李察簡潔地回答:「我沒有那麼說過」。李察接受本台採訪時也做了同樣的表述。
記者進一步追問,「您能澄清一下您想說的嗎?」李察回答:「在我看來,一個政治實體一旦給了自己一個名字,這正是台灣的情況,就需要非常有力的論據來強加另一個。我沒有向我國政府提出任何外交建議。」
記者舉出立陶宛和美國的情形,宣布台灣機構準備更名時被北京指控「改變現狀」,詢問李察的看法,
李察表示,「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在名稱的問題上,我們的台灣朋友自己穿越了不同的階段,1949年以及之後叫做‘中華民國’,這個名稱並沒有完全消失」。李察補充說,「我僅限於觀察,在經歷了漫長的轉型之後,今天台灣人的認同是將他們的識別名稱設為台灣」
李察最後表示,「據我所知,台灣並沒有要求法國將其代表處的名稱改為「台灣辦事處」。但我的印象是他們希望(正名)。」
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10月7日會見了李察帶隊的法國參議員代表團,李察對蔡英文表示,台灣在巴黎的代表處「非常稱職地代表了您的國家」,他指台灣為國家遭到北京強烈反彈,次日,李察用英語對媒體致辭時重申台灣是國家,他強調「沒有必要阻止台灣使用自己的名字稱呼」。不過,他隨後補充,法文「國家」主要指地域,並無政治意涵。
李察「沒有必要阻止台灣使用自己的名字稱呼」這句話被解釋為他支持台灣駐法代表處正名。而且,隨行的法國參議院外交與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卡迪克(Olivier Cadic)當即表示支持李察的想法,回法國後,會提出關於台灣駐法代表處重新命名的建議。
台灣駐立陶宛辦事處更名「台灣辦事處」後與北京關係陷於冷卻,9月中旬傳出,台灣已早於3月份向拜登政府提出請求,將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而且,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支持改名,傳聞華盛頓正在認真考慮。
不過,法新社10月12日報道說,拜登政府目前阻止採取這一象徵性的措施。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軍事和安全政策研究員梅慧琳(Oriana Skylar Mastro)表示,「出售武器是值得冒險的事情,因為它可以幫助台灣堅持更長時間,」 「更名可以表明的是美國已準備好與北京較量,但最終它冒着加強中國決心的風險。」
文章連結:法國參議員李察否認支持台灣駐法機構正名 (rfi.fr)
不叫台北叫台灣 李察挺我駐外館處正名
文/自由時報
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李察10月8日在外交部記者會上表示,對於我駐外代表處要以台北或台灣為名,這是個相當好的外交議題,他強調這座島嶼、這個國家(country)的名字就叫台灣,沒必要阻止台灣使用這個名字。
李察表示,訪問團成員身為國會議員,跟政府有緊密的討論與連結,希望台法關係可以經常化與深化,也期盼在更多領域合作,包括在經濟、大學與科學方面,也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李察也提到,法國自認是強國,希望在印太區域安全擔起更多責任,協助這區域保有穩定、開放與自由,因此法國也進行自由航行相關行動,希望跟印太區域包括印度、日本、美國、澳洲在內的國家,進行更多資訊交流,進一步深化安全合作。
此外,中國軍機近期密集擾台,李察則指出,中國總對外宣傳他們是區域穩定的力量,並批評其他強權,但軍機密集擾台這件事,讓其他國家對印太區域的和平安全穩定更加警戒,其他強權也都更加謹慎看待。
而這次訪台是否遭受中國方面壓力,李察則淡然視之,他表示消息公布後,他收到中國駐法大使來信,表示這趟行程對中法雙邊關係將產生不好影響;回信中,李察則表示不是這樣的,他們參訪行程符合法國的外交政策,而兩造之間的討論僅止於此。
至於稱台灣為「國家」,李察則提出解釋,他講的「國家」(註:法文pays,英文country)在法文中並不專指主權國家(註:法文État,英文state),也可以代表地理上的一個地方,沒有政治意涵。他當時是想強調,對我駐法代表吳志中在法國的種種作為表達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