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認知作戰的表與裡 擾台防疫又推銷疫苗?
文/美國之音向淩
台灣國安情資顯示,中國疑似下令對台灣發動認知作戰,借著台灣目前本土疫情日趨嚴重,利用假訊息等手段企圖擾亂民心。然而長期觀察中共對台政治作戰的專家對此作出不同的分析。
台灣確診案例近日連連攀升,使得被各方視為防疫模範的台灣進入警戒狀態。隨著疫情升溫,各種平台上開始出現大量與疫情相關的訊息和議題討論,其中包含許多對台灣官方的負面表述,虛假訊息,以及對中國疫苗成效,甚至中國國家體制的肯定等。
台灣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國安單位確實在這一波疫情中,掌握中國透過假訊息等方式對台灣發動認知攻擊、打擊政府威信的情資。啟動時間約在5月12日至13日前後,那時正是華航群聚感染事件延燒的時間點。
評論:延續性作法打擊民主
台灣總統府副秘書長李俊俋近日表示,國安單位證實,中國對台「認知作戰」已經啟動,目標是深化台灣內部矛盾、延遲疫情和緩速度、降低生產動能,以及瓦解經濟與鬆動股市。許多意見領袖認為,中共想要利用台灣疫情作為切入點,塑造台灣政府防疫不當,治國無能的輿論,企圖營造民主制度無用的觀感。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與資訊安全研究所所長曾怡碩向美國之音解釋,認知作戰是一種影響力的作戰方式,中國在這方面是延續性的作法,目的是讓台灣民眾持續不斷地對台灣政府產生懷疑,逐漸不信任民主政體,造成社會內耗,最終引發民主體制的崩塌。在台灣五月中旬疫情升高之後,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的密度與強度會有不同,但其延續性的作法是一致的。
他說:「在疫情期間,它(中國)就必須去發動這些。因為疫情期間會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就像過去只要有天災人禍,謠言自然四起,同樣的,當疫情升高,假訊息會增多,這時候境外敵對勢力不管是在哪邊或哪個單位,就有它的關鍵績效指標要去做到,績效要去做,所以用這些方式。」
同樣在台灣,也有專家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表示:「疫情擴散發展有其本身脈絡,若是依據疫情狀況要規劃輿論宣傳攻勢,恐怕無法神機妙算預先掌握疫情樣態變化,因此若是判斷北京將會‘趁疫開戰’,恐怕是過度高估中國大陸掌握與預估台灣疫情變化能力。」
擷取、炒作與定調的洗腦程式
長期關注認知作戰的自由軟體工作者和公民記者林雨蒼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目前疫情升溫,正是操作輿論戰、心理戰的絕佳時機,發動者可以利用多數人處在資訊極端不對稱的現況,藉此進行認知作戰,人們在理性下降時容易相信假訊息與相關議題的截取與炒作,然後不假思索地轉發,甚至加以解讀,逐漸被定調洗腦。林雨蒼舉例說,除了散播假訊息之外,許多議題再度被提起,例如普篩、封城、方艙醫院和中國疫苗等。
他說:「認知作戰其實有很多方式,假消息只是認知作戰的一環。另外一種是所謂的定調,或是塑造新的認知,而塑造新的認知不一定完全是靠假消息,它就是把你的符號扭曲或是改變,然後再套一個帽子,或是去東截西截,讓你覺得事情並不是像你原來所認知的,而是像中國所希望你認知的樣子。那其實是一種資訊的擷取、炒作與定調。比如說對這一波的疫情,我們就是要建方艙醫院,要普篩。要進中國疫苗,我們要把中國這一套模式都學過來。」
林雨蒼表示,這樣的作法是資訊的截取、炒作與定調,而這其實是認知作戰最可怕的地方之一,單純用有問題的新聞框架,加以言論的審查,中國就能促成蓄意詞彙含義的替代,不只是對內維穩,還能以此手法打擊台灣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語音新花招收效有限
據各種平台的資料顯示,這一波認知作戰的言論與假訊息相較於過去,出現了較大比例的語音訊息。語音檔比起過去假公文與修圖的手法,雖然缺少視覺的即時性與真實感,卻也留下想像空間。然而,專家認為許多這類的語音檔存在中國本地口音,如果內容的說服力並未提升,其實政治作戰的效果未必更好。
曾怡碩表示,境外敵對勢力只要有心從事惡意的影響力作戰,會用一切管道達到目的,像是近來流行的抖音和Clubhouse等就是以語音方式傳遞,但手法新不代表效果一定好。
他說:「因為基本上台灣已經習慣有圖有真相,然後你去看它是不是深度偽造。如果用語音只是聲音,到底能達到多大的效果? 這其實一開始只能算是一個嘗試,重點還是在其內容有沒有足夠說服力去達到它影響的效果,如果它內容還是跟之前的文字內容一樣有很多簡體字。之前是很多的簡體字,現在是出現地方口音或是地方的講話方式,而不是台灣在地的方式,我想這個效果是相當有限的。」
大打「中國疫苗好棒棒」?
民眾人心惶惶,也讓台灣疫苗不足的問題再度浮上檯面。而認知作戰的語音訊息內容,也包括認同「中國大陸制疫苗」,以及強調台灣政府取得疫苗無力等,營造人民對於疫情失控以及政府無能的恐懼意識,再祭出引進中國疫苗的解方。
林雨蒼說:「語音訊息大概是在兩分鐘多一點。比如我們有收到一則,它講了三項。第一項是說因為(台灣執政黨)內部鬥爭所以沒有買林全(前台灣行政院長,現東洋製藥董事長)那邊的(輝瑞)疫苗;然後再說老美寧願賣疫苗給北韓卻不願意賣疫苗給台灣,炒作反美,說指揮中心的處理有問題;然後再說中國願意賣疫苗給台灣,但是台灣一直說中國疫苗不安全不能用,但是中國已經賣給那麼多個國家了,難道(接種者)都死掉了嗎?都死光了嗎? 接下來就說(台灣)政府應該要想辦法引進中國疫苗等等。」
林雨蒼表示,如果上中國環球新聞網搜尋一圈,只要跟中國疫苗相關的新聞大都是正面新聞,或是片面引用外媒報導,還聲稱「世界越來越依賴中國疫苗」。但在同一媒體搜尋牛津AZ疫苗(又稱阿斯利康疫苗)、莫納德或是輝瑞疫苗,負面新聞比例就明顯變多,甚至再故意加上幾個施打疫苗後還是染疫的新聞。
曾怡碩表示,中國用延續性的做法,有步驟地推行引進中國疫苗的認知作戰。他說:「它(中國)放出的調子不外乎是:第一,我們疫情管控得很好,然而台灣只要出一點小差錯它就會放大,你看它最終目的就是要唱衰(台灣);第二個是它今年開始有疫苗,有疫苗之後它就說疫苗配合兩岸融合,所以它是軟硬兩手;另外就是在中國這邊的台灣人可以給疫苗,這個之前就有,不是現在才有,只是現在這個時機會特別凸顯。」
政府持續澄清與公民查證力量發酵
在這些認知作戰的攻擊下,台灣政府密集而持續公佈疫情現況以呈現事實,更特別的是有眾多公民團體自願發動不間斷的事實查核與更正,提供國民驗證消息的管道。
長期參與公民團體事實查核作業的林雨蒼說明,台灣的公民團體一直在努力澄清謠言,像是Cofacts、Mygopen、事實查核中心等團體這段時間自動投入非常多人力在做不實訊息的澄清。另外還有g0v以及One-Forty等團體努力協助開發系統,或是作居住於台灣的外籍移工翻譯,讓更多的疫情相關資訊可以正確傳遞與更正。甚至是這一波疫情最嚴重的萬華地區,由民眾發起的關懷街友的團體,都共同協助處理防疫相關的訊息傳播。
曾怡碩指出,台灣在對抗不實或惡意訊息方面之所以成為世界各國效法的指標,在於台灣不只是由全政府,更是由全社會共同應對這些訊息,結合公民社會,擁有協力廠商公正的事實查核的管道與平台。而中央更是體現民主社會中資訊公開透明的特點,一直密集頻繁地澄清最新事實。
他說:「很重要的是跟官方有關的,尤其是疫情,它每天都能夠很迅速地去做澄清。因為要反制假訊息,最重要的是要多元,各種不同的資訊要能公開透明的流通。如果你很迅速地更新、辨識、澄清,然後發佈最新的訊息,只要你能一直發佈正確的訊息,即使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一樣可以把境外惡意勢力所發佈的惡意不實訊息的效果稀釋掉。這就是保持透明、流動,自由流通資訊可貴的地方。」
曾怡碩認為,這就是台灣反制虛假訊息成功,值得讓世界取經的地方,也是民主社會對抗認知作戰的最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