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刊文重批拜登台灣政策「魯莽、徒增戰爭風險」
總統蔡英文接見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史坦柏格
文/上報
《紐約時報》5月5日刊出美國專欄作家貝納特(Peter Beinart)的專文,嚴厲批評拜登的台灣政策。
在這篇題為<拜登台灣政策是真的極其魯莽>(Biden’s Taiwan Policy Is Truly, Deeply Reckless)中,貝納特稱拜登所有政策中,最有可能帶來後果的是台灣政策,指拜登悄悄地、持續增加地與台灣建立官方關係,而該政策正實質意義上地提高世界大戰的風險。
貝納特指出,拜登正撤銷40年以來都服務於美國甚至全世界利益的「外交敘事」(diplomatic fiction):1978年中美建交時,美國就假裝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協議安排很弔詭,因為台灣一直以來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對於北京來說是帝國主義的果實。這個外交敘事讓北京想像「和平統一」依然有可能,而有個藉口不去入侵台灣。
貝納特認為拜登跟川普一樣正逐漸地一塊一塊地拔掉(Chipping away)這個交易,2020年夏天民主黨把一中從黨綱中移除,1月就職典禮時拜登自1978年以來首度邀請台灣代表參加,4月時又宣布放寬雙邊交往準則。(編按:前國務卿篷佩奧在卸任之前徹底廢除所有準則。)
而這些政策,貝納特主張,會增加戰爭風險。美國和台灣官方接觸越接近,「和平統一」越無望。中國2005年通過反分裂法威脅台灣宣布獨立就要動武,而近來每每美國做出偏離「一中」的舉動,中國就展示武力表達抗議。
貝納特在此也跳入了「美國對台戰略模糊」的華府辯論。他指出,美國過去以來的政策都是不表明中國入侵台灣美國會如何反應,但拜登卻說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是「堅若磐石」(rock solid),不管美國是否正式聲明要保衛台灣,相信美國能一邊刺激北京一邊又用武力來威攝北京是很魯莽的。
貝納特進一步指出,威攝需要力量跟意願,而在台灣問題上,美國兩者都缺乏。根據五角大廈模型,18個戰爭劇本中,中國都戰勝美國。這其中一個原因是地理因素,兩岸之間只有100英里,但台灣距離夏威夷就有5000英里。台灣500英里內中國有39個空軍基地,美國只有2個。接著貝納特細數戰爭狀況對美國的不利。
另外一個威攝無法奏效的原因是,中國對台灣的關切遠比美國高。2017年民調顯示台灣是中國受訪者在中美關係中最關心的事,但對美國人來說,連前七都排不上。而其他民調顯示儘管華府菁英壓倒性地支持台灣,但普通美國人就很懷疑。一份民調顯示,以共和黨為例,85%共和黨領袖支持派遣部隊保護台灣,但只有43%共和黨選民支持。
不過,貝納特表示這不是表示美國應該放棄台灣,恰恰相反,台灣是一個令人啟發的民主成功故事,如果遭受像香港的命運將是一個巨大的悲劇。在理想世界中台灣應該「享受獨立的特權」,但在超級強權陰影下的小國往往得接受外在限制,就像美國絕對不可能接受墨西哥跟北京建立軍事同盟。
貝納特指出,最重要的是台灣人應該保持個人自由而世界不應該經歷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追求這個目標最好的方式是維持對台灣的軍事支持,與此同時在「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維持這個保持40年和平的「一中框架」。
貝納特為新聞記者與政治評論家,曾擔任過《新共和》雜誌的編輯,曾為《紐約時報》、《紐約書評》、《時代》撰寫文章,也是紐約市立大學新聞學和政治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