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

林泉忠:高市上台後,在台海會不會有所動作?

高市早苗當選,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林泉忠 (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文/觀察者網

10月21日,在經歷了「自公聯盟」破裂後,高市早苗這位一度被嘲笑為「當不上首相的可憐女人」,最終還是通過聯合維新會,在眾參兩院的首相指名選舉中勝出,成為日本歷史上首位女首相。

而她身上所具有的右翼色彩及諸多爭議,也讓外界充滿擔憂。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林泉忠此前就曾撰文指出,高市可能觸動中國紅線的三大議題:台灣、歷史認識與領土問題,高市早苗的上台,可能是一場對日外交噩夢的開始。

對此,觀察者網連線林泉忠博士,請他就高市早苗上台後的政策走向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

台灣問題,中日關係的隱憂

觀察者網:無論是從高市個人的政治立場來看,還是這次與之聯盟的維新會來看,右翼色彩都非常濃厚。這是否意味著日本政壇會加速滑向更為強硬保守的方向?對周邊國家來說,您認為這可能帶來的最大風險是什麼?

林泉忠:確實,高市早苗上台,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她偏右的意識形態。我曾經在2006年就用「右翼指數最高」來形容安倍晉三,實際上高市早苗和他是同等級的。然而,儘管安倍晉三在意識形態上非常右,但他也展現出了現實主義的一面。因此,你會發現他在2006年上台後,首個訪問的國家並非長期盟友美國,而是選擇了飛往北京。如果高市早苗缺乏這種靈活性和務實性,可能會讓周邊國家更加擔心。

至於高市早苗是否會採取一些嚴重破壞和平的大動作或者在政策上做出重大轉變,我的判斷是,基本上不可能。以修憲問題為例,這也是安倍從政的核心理念和他最重要的目標,即便在他擁有強大政治力量和能量的情況下,也未能在任內實現。相比之下,高市早苗遠不及安倍,她在黨內缺乏自己的班底和足夠的能量,主要依賴他人的支持。因此,她幾乎不可能採取重大行動。

中國唯一比較擔心的就是她會不會跟台灣走得更近一點?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台灣地區和日本就不存在所謂「外交」關係了。至於說以私人度假的名義往來,中日之間對此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和認知。這種差異可能導致在某些方面有所動作,比如說蔡英文以私人身份訪問日本,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無疑會對中日關係產生影響,甚至可能動搖兩國關係的穩定性。因此,這種情況不容忽視。

但修憲和發動戰爭這類重大決策,任何一位日本領導人在現有體制下都難以實現。因此,我們需要保持警惕、留心觀察,但也不應過度解讀或緊張,誤以為高市早苗上台就意味著軍國主義的復活,進而認為整個東亞的和平將難以維繫。別忘了,高市政權本身是弱勢的,即便與維新會組成聯合政府,其在國會中的席位仍未過半,還需爭取六席在野黨人士的支持,否則許多法案將難以通過。

安倍時期,自民黨單獨即可過半,甚至超過半數,加上公明黨的支持,席位可達2/3,這種情況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而如今,形勢完全不同,高市政府基本上是弱勢的。因此,高市早苗如果想要推進一些敏感事務的決策尤為困難,因為這些敏感事務容易引發在野黨的強烈反彈。

所以我預計,高市早苗上台之後,會轉向一定程度的務實,只不過這個務實的程度會不會像安倍那麼高,處理好和中國等周邊國家的關係,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

觀察者網:您提到了台灣問題,我們都知道高市早苗和台灣走的很近,未來她會不會在台灣問題上有所動作?

林泉忠:高市早苗一方面非常的右,另一方面又跟台灣走得很近,比如說她今年4月競選自民黨總裁前,就去台灣見了賴清德、蔡英文,而且在三年前還跟蔡英文舉行過視頻會談,是日本政治人物裡唯一一個這麼做的。

高市早苗跟台灣的關係的確比較密切,這也會讓中國大陸比較擔憂,不排除高市後面可能會有這些小動作,引發中日關係產生波折,這是有可能的。

我剛才也提到,高市上台之後,有可能在台灣官員「訪日」這塊有所鬆動,今年就有兩起日本內閣副大臣訪台,這是前所未有的,上一次還是在2017年。我相信中國大陸也會關注這個議題。

在這方面,石破茂就比較聰明,某種程度他的那一套和安倍晉三有相似之處。先穩住中日關係,然後再來討論和台灣怎麼「發展關係」。至於高市早苗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就要看她後面的行動了。

觀察者網:作為安倍晉三的忠實擁躉,高市早苗也認為是「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再加上日本經常配合美國在台海、釣魚島做動作。如果以此為背景,高市領導下的日本新內閣會如何策應美國的「台海戰略」?

林泉忠:美國也好,日本也好,都不認為台灣出事和他們完全不相干。事實上,過去台灣海峽發生了三次危機,如果加上之前佩洛西竄訪台灣引爆的第四次台海危機,我們可以看到,沒有一次美國是袖手旁觀的。這意味著假設台海真的發生戰事,美國一定會介入,只是怎麼介入我們現在無法有一個準確的判斷。

在這個脈絡下,日本也會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做出協助。但目前的憲法並不允許日本出兵海外,假設台海戰事爆發,日本礙於國內憲法規定,很難跟隨美國一起到台灣海峽作戰,但是因為日本,尤其是沖繩,特別是西南諸島離台灣比較近,日本和美國已經對這一區域完成了軍事化進程。這一部署實際上在十幾年前便已啟動,最初並非針對台海局勢,而是為了釣魚島,因為當時台海還沒有這麼緊張。

眾所周知,2012年日本對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導致中日關係陷入低谷。當時,安倍政府開始對西南諸島進行軍事化部署,主要是為了應對釣魚島問題。然而,時過境遷,如今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日益嚴峻,因此西南諸島的軍事化部署被賦予了新的功能,即協助美國,一旦美國介入台海戰事,日本會根據戰事可能危及自身國家存亡的判斷來提供協助。

那麼,這些協助具體如何實施呢?日本只能在後方提供支援,不太可能直接參與前線戰鬥。而後方支援的最佳地點便是沖繩。由此可見,無論是西南諸島還是整個沖繩地區,在美國和日本的安保戰略中都佔據重要地位,未來這一重要性非但不會減弱,反而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地位也將愈發關鍵。

內政外交,高市政權並不穩定

觀察者網:高市早苗上台後,馬上要面臨的一個外交場合是月底在韓國召開的APEC會議。您認為她會如何展現新內閣的形象?

林泉忠:APEC月底就要召開,留給高市的時間不到兩個星期,而對於現在的高市來說,第一要務是穩住政權,這別說兩個星期,兩個月都不夠。在這之前,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高市政府都不會有大的動作。

因此,在這期間,高市展現出穩定中日關係的姿態,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確實如此,這對她在任期內發展對華關係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畢竟一個良好的開端至關重要。我們應關注APEC期間,高市早苗作為日本新任領導人,將如何展現其外交方向和政策?這些問題不僅中國關心,其他國家包括美國,也希望能有所瞭解。

對高市早苗來講,最重要的是如何與川普建立良好關係,因為石破茂下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外界普遍認為他未能妥善處理與美國的關係,川普甚至忘記了他的名字,這無疑讓輿論質疑他在美國關係上的處理能力。

意識到這點後,新任領導人都會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因此,APEC會議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場合,高市早苗會想要借此機會給川普留下良好印象,並逐步建立個人關係。我相信,APEC會議之後,高市早苗的首要外交行程將是規劃訪問華盛頓的時間,理想情況下應該在三個月內成行,最晚不應超過半年。如果半年內還未能訪問華盛頓,日美關係的前景將難以樂觀。因此,這會是高市早苗當前最優先的任務,因此不會在台灣問題、歷史問題上刺激中國大陸,包括對韓國也是如此,會保持一定程度的謹慎。

至於高市早苗能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坦白講這點我也有些擔心,這就要看她的幕僚能不能扮演好緩衝的角色,即便她萬一說錯話也能把她拉回來,這樣就能夠減少和周邊國家的衝突。

觀察者網:您剛才提到高市會優先考慮和美國的關係,我們知道下周川普就要訪問日本了,主要目的是催促日本履行石破茂時期達成的關稅和貿易協定。為了緩和日美關係,高市早苗會不會在關稅、在經濟利益上對美國做出一些讓步?

林泉忠:剛才提到對美的關係是日本最重要的外交關係,但川普上台之後,包括對日本在內的盟友都舉起了關稅大棒,這也讓日本非常頭痛,覺得你怎麼不分敵我了,連好朋友都敢這樣出手?雖然現在美日關稅基本已經敲定,但這確實引發了日本內部的一些討論和擔憂。

這也意味著,高市新政府接下來要做的,是儘量降低日本國內不滿的聲音。因為如果不滿聲很大,外界就會把問題歸結為政府無能,那麼高市新內閣的穩定性就會受到挑戰。當支持率下降到30%以下時,政權就開始不穩了。如果到了20%,你就要準備下台了。

觀察者網:根據您的預測,高市內閣會是一個「短命內閣」嗎?畢竟我們知道,頻繁更換內閣是日本政治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

林泉忠:坦白講,對於高市早苗來說,除了外交以外,最主要的是把經濟搞上去。安倍之所以能做那麼久,而且在外交上也有一些作為,主要是因為他的安倍經濟學多少有點成效。

因此,我的預判是,如果經濟沒有搞好,高市也會很快下台。所以半年之內,要在經濟資料上有一個好的展現,包括解決就業、通貨膨脹等問題,否則很可能半年之後她的支持率就會跌到三成以下,這個壓力就很大了。

所以不是說選上首相就穩如泰山了,高市早苗接下來要面對來自黨內、黨外和民意的壓力,有內政還有外交,她還有可能會做不止一年,否則一年都夠嗆。

連結:林泉忠:高市上台后,在台海会不会有所动作? (guancha.c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