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川普可能正讓美國捲入另一場中東戰爭,忘記過去那些戰爭災難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
「美國可能正滑向另一場中東戰爭,沒有人談論它將如何結束。」
當地時間6月1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指出,過去的一段段歷史恐將重演,美國總統川普如今正被事態發展、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擔憂以及兌現自身言論的壓力所驅使,可能將雷霆萬鈞地捲入中東戰局,但他卻沒有任何全身而退的把握。
就在以色列早期的攻擊取得明顯進展後,川普的言論發生了急劇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預計,他很快就會回應以色列的呼籲,試圖對伊朗的核計畫進行決定性打擊,使用只有美國才能提供的武器摧毀伊朗的地下核設施——福爾道燃料濃縮廠。
「但川普可能正處於一場豪賭的邊緣,這場豪賭將否定他自己的政治原則。」報導稱,川普在2015年投身政壇時,還曾對那些推動別國政權更迭的美國前總統極盡嘲弄之能事,若此番對伊朗開戰,他將無視「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中的大批反對聲浪,這位「美國優先」總統將淪為其自己厭惡的干涉主義者。
CNN指出,當川普正謀劃如何軍事打擊伊朗時,美國高層官員卻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避而不談,鑒於美國在本世紀的軍事冒險——發動戰爭後耗費近20年才艱難抽身,這種沉默顯得尤為反常。
「任何為美國與伊朗開戰而歡呼的人,都太快忘記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災難。」美國康涅狄格州民主黨籍參議員克裡斯·墨菲(Chris Murphy)說,這些衝突最終成為了一個泥潭,導致數千名美國人喪生,並催生出針對美國及其地區盟友的新叛亂勢力。
川普要活成自己「討厭」的模樣?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發動了入侵阿富汗的戰爭,驅逐了「基地組織」和塔利班勢力,但該國歷經20年失敗性的國家建設之後,美軍於2021年恥辱地倉皇撤離阿富汗,也徹底粉碎了時任美國總統拜登自詡的「外交專家」名號。
2003年,美軍又發動了入侵伊拉克的戰爭,並迅速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卻又引發了一系列血腥叛亂,最終以美國失敗告終。直到20多年後的今天,伊拉克才恢復了脆弱的穩定。
作為另一位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同樣有著自己的失敗。2011年,在歐洲盟友及其一些助手的勸說下,他推翻了利比亞的卡紮菲政權。「我們來了,我們看見,他死了。(We came,we saw,he died.)」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對於卡紮菲政權崩解時的名言猶言在耳,可美國當初在利比亞的傲慢早已消散,給當地留下的只有持續動盪與貧困。
CNN指出,如今身為美國總統的川普,對這一切當然心知肚明。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黨內初選辯論中,他就曾猛烈抨擊競選對手、前總統小布希的弟弟傑布·布希(Jeb Bush):「伊拉克戰爭是一個天大的錯誤。這一刻,永遠改變了共和黨的鷹派傳統。」
就在上個月,川普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時還曾提醒全世界:「那些所謂的國家建設者,毀掉的國家遠比建設的多;那些干涉主義者,正在干預他們自己都不瞭解的複雜社會。他們告訴你怎麼做,但他們自己不知道怎麼做。」
「如今,川普會淪為他自己口中反例嗎?」CNN反問道。
伊朗不是「軟柿子」,美國準備好了嗎?
美國鷹派宣稱,一場毀滅性的、有節制的美國軍事打擊可以摧毀伊朗的核計畫。而CNN則認為,伊朗不是阿富汗、伊拉克或利比亞,幾乎肯定會做出反應,甚至可能襲擊在中東地區的美軍人員和基地,到時候川普將被迫陷入沒有明確終點的升級迴圈。
噩夢般的場景不難設想,伊朗可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以切斷石油運輸,從而引發全球能源危機;或襲擊沙特等地區競爭對手的油田。而能主導應對的國家只有美國,這會將這個超級大國更深地拖入地區戰爭泥潭。此外,伊朗可能會發動大規模網路攻擊,將戰火引向美國本土。
若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失敗,或其政權所謂「皇冠上的明珠」的核計畫覆滅,更可能釋放出引發劇烈動盪的政治力量。在這個擁有9000萬人口的國家中,包括波斯人、亞塞拜然人、庫爾德人、土庫曼人等族群,以及阿拉伯部落間的民族教派裂痕,一旦突然陷入權力真空,無政府狀態或更糟的局面將接踵而至。
到那時,數百萬難民將湧入中東和歐洲,安全真空可能導致內戰爆發,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亞的教訓也表明,恐怖主義溫床的滋生往往快得驚人……動盪局面甚至會蔓延至周邊其他地區。
CNN發問,如果伊朗遭受美國和以色列的打擊後,暴露的核材料庫存落入恐怖分子或其他國家之手呢?儘管這些可能性令人不寒而慄,但以色列或許根本無暇顧及,畢竟內塔尼亞胡宣稱,伊朗擁核將導致以色列和猶太民族面臨滅頂之災。
然而,無論是看近期還是遙遠的歷史,「美以聯合行動能速戰速決」都存疑。以軍對加沙地帶的數月轟炸造成了數萬名巴勒斯坦平民傷亡,但至今沒有徹底剷除哈馬斯,伊朗顯然是一個更難對付的對手。而美國歷史上對伊朗的干預行動——包括1953年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支持的政變、扶持最終引發伊斯蘭革命的巴列維政權,以及在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支持薩達姆政權,幾乎每次都讓局勢更加惡化。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高級政策研究員埃莉·傑蘭馬耶赫(Ellie Geranmayeh)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川普正面臨著一個關鍵的決定,是「外交解圍」還是「選擇戰爭」。
「在這種時刻,領導人總是有選擇的餘地,」她說:「川普過去曾從與伊朗的戰爭邊緣卻步,他有能力再次這樣做。」她補充說,如果川普決定打擊核設施,「伊朗將把這視為宣戰」。
「一旦你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我們就不知道事情會走向何方,」傑蘭馬耶赫認為,這場衝突「很可能會消耗川普剩餘的總統任期」。
對於伊朗的立場,她分析認為,「投降不是一種選項」,雖然德黑蘭方面也知道無法取得軍事勝利,但其戰略就是要確保各方都是輸家。
是什麼,促使川普開始轉變態度?
隨著美國軍方將大批加油機和戰機向歐洲和中東轉移,美國軍事介入伊以衝突的跡象愈發明顯,戰火似乎一觸即燃。
CNN當地時間6月1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川普對動用美軍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態度越來越積極,並對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伊朗與以色列衝突的想法逐漸冷淡。兩名瞭解內部討論的官員表示,儘管川普仍未完全排除外交途徑,但其鷹派立場較此前顯著轉變。
地區局勢驟然升級之際,川普提前離開G7峰會的動向也引發猜測。一名白宮官員6月17日稱,川普當天在戰情室會見其國家安全團隊。分析認為,這是美國即將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的信號。
當天,川普還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是容易攻擊的目標,但至少目前不會成為攻擊目標,並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
為何川普似乎褪去了早先對於「對外戰爭」的克制?CNN認為,川普的態度轉變與以色列初期軍事行動的成功絕非巧合,他在當地時間6月17日宣稱「我們已完全掌控伊朗領空制空權」,這種對美軍轟炸機近乎零風險的作戰環境,足以誘惑這位崇拜巴頓將軍的總統。
儘管如此,川普並沒有為可能在中東這個讓美國流盡鮮血、耗盡國庫的地區再度冒險做任何準備,川普「分裂型強人」的執政風格,更可能使他喪失所有「戰時總統」所需的跨黨派公眾信任。
突然間,這位曾以「不發動新戰爭」為傲的美國總統,再次站在了熟悉的十字路口——他正依據可能存在疑問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情報,權衡是否將美國拖入又一場中東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