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吳曉求對話麥克福爾:關於「美國的意義和作用」的大辯論,能拉回走極端的川普麼?

吳曉求教授與邁克爾・麥克福爾大使展開對話

吳曉求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

邁克爾·麥克福爾 (美國前駐俄羅斯大使)

文/觀察者網

川普對華政策會如何影響中美關係,又會對全球秩序帶來哪些衝擊?這恐怕是目前大家都在尋找答案的問題。

5月18日,在人大重陽區域國別論壇之「全球名家」第二場中,美國前駐俄羅斯大使、美國斯坦福大學弗裡曼-斯波格利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邁克爾・麥克福爾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主任、重陽金融研究院理事吳曉求,就「百年變局與中美博弈」展開深度對話。

本文為主旨演講部分,敬請期待對話環節。感謝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授權觀察者網發佈。

邁克爾·麥克福爾(Michael McFaul):首先,很高興能夠再次回到人大,並再次見到我的老朋友。我今天的演講比較簡短,主要想和大家談三個問題。

第一,目前川普總統的外交政策大致如何?第二,川普的對華政策對中美關係意味著什麼?第三,對於川普政府目前所做出的對華舉措,我有哪些看法?

作為一名在斯坦福大學任教國際關係課程的老師,每次上課我放的第一張幻燈片,都是過去一些關於美國外交政策的辯論,從而向大家說明過去250年間美國外交政策的演變進程。一般來說,這些爭論是在民主黨、共和黨內部展開的,而不是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的對立。我認為這是外界關於美國外交政策最大的誤解之一:人們以為這是美國兩黨之間的分歧,其實大多是黨內的爭論。這些辯論當中大概還包含三種討論:

第一種是孤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區別。孤立主義主張美國應該遠離國際事務、脫離國際參與,這樣對美國更有利;而國際主義則認為,美國只有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國家利益。

第二種討論是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單邊主義認為,就算參與國際事務,美國也不需要盟友,不需要和任何其他國家進行合作,美國僅靠自己就能搞定全球。支持多邊主義的人會認為,如果我們擁有盟友、有多邊機制的合作,這樣參與國際事務將比單打獨鬥更加有效。

第三種討論更加複雜,稱之為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討論。對於這兩種主義,我都不喜歡。因為我認為「現實主義者」並不現實。我是自由主義者,但我也不喜歡「自由主義」這個詞,至少在美國,自由主義常常被等同於民主黨,甚至被曲解。

在美國內戰結束之後,1865至1877年間,曾經有過一個短暫的「重建時期(Reconstruction Era)」。那時候的政治,被稱為「揮舞帶血的襯衫」,指的就是雙方都在利用內戰的傷痛來謀取政治利益。

爭論的核心在於,現實主義認為,在國際關係中,權力是唯一因素,大國之間的力量對比才是真正的變數,政權類型並不重要。也就是說,不論是政黨國家、君主制、神權統治還是民主政體,都不影響國際規則的運作。而自由主義者則認為,政權類型是重要的,民主國家在國際關係中的行為方式與專制國家不同。

如今的局勢之所以引人注目、甚至可說具有革命性,正如本場講座宣傳中所說,是因為川普在這三大爭論中都持極端立場。這在美國是一個新情況,我們從未有過在這三大問題上都持極端立場的總統。順便說一下,我的立場完全相反,就意識形態框架而言,川普總統和我是天壤之別。對於第一點,我一直以來都主張國際參與,而非孤立主義。對於第二點,川普總統是單邊主義者,我則是堅定的多邊主義者。第三點,他是現實主義者,我是自由主義者。

美國歷史上其實沒有什麼思想特別極端的總統。他雖然不像我這樣用理論術語表達觀點,但他會認同我的判斷。日常他會說:沒錯,我就是孤立主義者,我不在乎民主或專制,我只關心美國。即使在川普1.0時期,我認為當時的美國政府內部觀點還很多元,仍有一些成員會認真思考民主與專制的差異,討論風險,而這些人現在已經不在政府中。

作為一個美國人,我在思考問題時當然會將美國的利益放在首位。站在這個角度,我認為目前美國的外交政策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

從不好的一面看,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和現實主義也導致了一些不利於美國國家利益的結果。我簡要講三個方面。

第一,川普的單邊主義正在破壞美國與盟友的關係,尤其是歐洲的盟友。他也曾提到加拿大,還談過格陵蘭,這些表態給盟友關係帶來緊張,我認為這對美國國家利益不利。美國的實力很大在於擁有亞洲和歐洲的忠實盟友,而川普正在破壞這些關係。

第二,美國正在破壞對自由主義國際經濟秩序的承諾。我認為這個秩序對美國是有益的,對中國也是有益的,對世界體系也是有益的。它確實存在問題,需要修正,但總體來說有益的。然而,川普總統並不認同這一體系。他更傾向於關稅手段,而我認為這種關稅政策並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第三,也是最後一點,川普正在削弱美國軟實力。他並不關心在海外支持民主或自由主義理念,甚至在國內也挑戰了民主實踐,這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回顧美國的歷史,從建國開始,民主理念始終是我們外交政策的優勢,尤其在冷戰時期、在1990年代都是明顯的優勢。但如今,受川普政策影響,我們正在失去這項關鍵的軟實力資源。我們的一些軟實力工具,比如美國之音(VOA)、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等,本是在世界推動民主與自由理念的重要管道,川普總統目前卻正在削弱這些管道,阻擋我們與外部的聯繫。

從好的一面看,特別是對中美關係來說:

首先,川普2.0不再使用強烈的意識形態對華措辭。在川普第一任期初期,他的政府常常以非常強烈的意識形態語言來表達美中關係,試圖將兩國關係界定為「新冷戰2.0」。時任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和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Pompeo)就聲稱今天的中國沿襲了前蘇聯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但這些話是真的嗎?在川普2.0,也就是今天,白宮不再使用這樣的語言了,沒有任何人再用這種措辭談論中國。從美中關係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是一個積極信號。

其次,至少到目前為止,美國還沒有變成無政府主義,也沒有淪為專制主義。目前,美國國內正在展開一場關於「美國在世界上力量的意義與作用」的辯論。例如,美國社會,尤其是商界明確表示,這些關稅政策不符合國家利益,他們要求川普總統削減關稅,不是出於討好,而是為了國家的經濟利益。就在前兩周,我們已經看到中美關稅談判的積極轉變。

最後,川普本人的長期外交方針尚未明確,外交政策可能出現很大變化,這為中美關係轉圜帶來機遇。某種程度上,現在川普是決定美國外交、決定中美關係的決定性人物。我覺得他似乎還沒有想好應該與中國維繫怎樣的雙邊關係。這裡存在某種不確定性。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帶來了希望——因為他在政策上的立場轉變極為迅速,因此仍可能為中美關係帶來某種積極轉機。

以上是我的演講內容,謝謝大家!

吳曉求:首先,非常熱烈歡迎麥克福爾大使第三次來到人民大學和我們做一個交流。從剛才麥克福爾大使的演講當中,我聽出來他對於川普總統的政策非常不滿意。

之前麥克福爾大使來中國人民大學的兩次,我都同他進行了深入交流,包括中美關係、美俄關係、中俄關係、全球的經濟發展等話題。我也同樣疑惑,川普政府眼花繚亂的操作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時候,作為經濟學教授,我很難理解他的操作,因為他的很多政策是自相矛盾的。比如,川普一邊說著要對世界各國加關稅,目的是要讓製造業資本回流美國,希望美國出現貿易順差;同時,他又希望美元在全球繼續保持國際性貨幣的地位。這二者有時候是很難同時實現的,因為要讓世界各國得到美元,主要還是通過貿易逆差的方式。因此,這兩樣東西同時要,是不可兼得的。

4月2日,川普的那番操更讓我們看得目瞪口呆。當關稅超過100%時,實際上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直到5月10日-11日,中美兩國在日內瓦進行了理性坦誠的對話,終於把過去這一個月眼花繚亂的「關稅戰」拉回到理性的軌道。我認為,這是非常正確的。

中美兩國之間還有進一步降低關稅的基礎和空間,但前提是站在世界經濟發展的角度,尤其是站在兩國互利共贏的角度,才可以更好地進行談判。這個期限只有90天的時間,中美經貿關係和關稅如何符合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規則,這非常重要。我不認為,關稅要作為一種武器來使用,因為經貿關係本身就是一個雙方買賣的事情,我們不能用關稅去遏制其他國家的發展。

二戰後,人類重要的進步就是國際規則的形成,比如《聯合國憲章》的確立,對於處理戰後國與國的關係奠定了基礎和標準。比如,處理國與國爭端的時候,必須恪守《聯合國憲章》,關於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戰後也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雖然這中間有很多波折,但其中的架構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對戰後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維護,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包括一些金融機構,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也都是戰後所形成的。

這些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對於平抑一些國家的金融風險和危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還有比較重要的是,戰後形成了如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等一系列國際貿易規則,我認為這些國際貿易組織和國際貿易規則對於近80年的全球經濟發展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自2001年11月加入WTO以來,中國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品質發展,不但拓展了中國產品在全球的規模和占比,更重要的是還提升了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讓中國企業獲得了國際視野、市場化意識、國際標準以及國際規則的概念。我認為,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時,中國加入WTO後,對全球經濟增長也賦予了新的動能,尤其是為全球提供價廉物美的商品,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中國貢獻。可以看到,這就是全球規則的重要性。從理論上來說,我仍然是經濟全球化的擁護者。我認為,這既符合國際貿易的基本規則,也符合包括國際分工基礎上,基於各國自然稟賦和比較優勢基礎上的國際貿易活動規律。這對全球經濟增長和人類財富的增長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對經濟學的基本常識還是要有一定的認識。

現在一些國家的孤立主義政策讓我們看不清楚未來世界將走向何方,甚至有時候我們也在懷疑,難道我們過去學的經濟學是錯誤的嗎?顯然不是這樣的,是因為現在有些做法背離人類文明的基本方向,也背離了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在國際貿易當中,分工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其中,既有自然的分工,人與人之間的分工、企業與企業間的分工,也有國與國之間的分工。雖然國與國之間的分工無法簡單停留在一個特定階段,但有了分工才會有交易,才會有生產力的增長,才會有財富的提升,因此分工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各國都可以提升它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

中國就是一個案例。40年前,雖然中國還沒有加入WTO,但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是處在很低端的位置。當時,我們主要提供一些自然資源、原材料、農產品以及手工業產品等,可以說中國在過去30年都是這樣的。之後,通過我們的改革,特別是開放,中國出口產品的結構在加入WTO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也就是說,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漸漸不再處於低端,而是進入到了中端甚至高端產業鏈中。所以,通過競爭是可以改變一個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態勢。這實際上有利於全球經濟利益的增長和財富的增加。

理論上,我仍然對經濟全球化表示贊同,因為這符合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當然,現在世界上有一些逆全球化的趨勢。有些人認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沒有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利益,或者說競爭使得他們的位置有所動搖,所以這些人要推行逆全球化。然而,逆全球化的極端結果就是孤立主義,如果一直這麼下去,世界將變成一個個孤島,我不認為這是人類文明的未來方向。現實是,我們不能處在迴圈的理想狀態,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國家都在試圖走逆全球化的道路,採取各種政策來阻礙貨物、資本、勞動力、科技在國與國之間的流動,這實際上阻礙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我們就要思考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處理好國與國的經貿關係,其中關稅就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除了關稅以外,非關稅壁壘也是我們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關稅就像價格,是擺在檯面上的,但非關稅壁壘的影響有時候更加嚴重,有時候它會在無形中阻礙國際貿易的有效進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高度重視中美兩個國家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下,面對著世界的未來,如何形成有利於雙方,也有利於未來經濟增長的貿易規則,這對於制定新的全球貿易規則有著示範作用。WTO組織運行機制近乎癱瘓,但是WTO所確立的基本規則、所確立的基本精神,我認為要得到尊重。在我的理解中,WTO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提倡貿易自由、要素的自由流動以及低關稅。

我們可能回不到過去全球只有一個規則的時代,但當我們未來在處理中美經貿關係的時候,無論是雙邊貿易還是多邊貿易,亦或是區域經濟貿易,都應該遵守和體現自由、平等、低稅負這些基本規則和精神,這對世界各國都是有利的。

美國是個很強大的國家,它不應該擔心或者害怕同其他國家競爭。二十多年前,中國的經濟規模非常小,二十多年前,我們加入WTO時也擔心會被美國、歐洲、日本的現代化產業所吞併。但後來我們發現,中國開放並參與了國際競爭,所以中國才慢慢強大了起來。在平等、透明的基礎上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實現合作和互利共贏,我認為這都是能夠實現的。我們千萬不能有「只能自己有,別人不能有」的思想,任何單邊的「贏」都是不可持續的,只有雙贏、多贏的規則才是合理的。

以上是我的演講。再次歡迎麥克福爾大使來到人民大學,我對他剛才的發言特別是對川普總統政策的評價我很有感觸。同時,他剛才也提到了部分美國人對中國的評價,他們可能不瞭解中國。中國只有走中國的發展之路,才能讓中國發展起來。

謝謝大家!

連結:吴晓求对话迈克尔·麦克福尔:关于“美国的意义和作用”的大辩论,能拉回走极端的特朗普么?-吴晓求、迈克尔·麦克福尔 (guancha.c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