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政策突轉,川普大撒先進AI晶片拉攏中東,美媒:欲構建對華技術堡壘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3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訪問了沙國首都利雅德郊區的迪裡耶老城區。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經過週末會談,中美貿易僵局得以「解凍」,雙方同意在90天內將稅率下調115%。美國總統川普隨即風風火火直奔中東,開啟他第二任期內的首次重大國際出訪。

當地時間5月13日至16日,川普對沙國、卡達和阿聯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除了討論巴以衝突、伊朗核問題等地區熱點問題之外,預計美方將同海灣合作夥伴簽署一批商務大單,涵蓋防務、航空、能源和人工智慧等領域。

按照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說法,此次美國總統的中東之行 「別具一格」。因為其成功的衡量標準,已轉變為川普能否與海灣地區的合作夥伴構建起「比中國更為緊密的關係」。在此背景下,美國取消關於中東獲取其先進晶片的談判內容,成為外界一大關注重點 。

今年1月,為進一步惡意封堵中國獲取先進晶片的所謂「後門」,美國拜登政府在卸任前一周,倉促出台了《人工智慧擴散出口管制框架》,限制向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區銷售先進人工智慧(AI)晶片。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等約120個國家被列入「第二級別」管控名單,美方對超額出口實施數量與許可雙重限制。

在本月15日規則即將生效前,川普政府於週一正式撤銷了相關規定。與此同時,在川普展開中東訪問之際,有消息傳出,美方正與沙國、阿聯就擴大AI晶片出口展開談判。

當地時間13日,美媒《華盛頓郵報》援引兩名瞭解談判情況人士的消息稱,川普政府計畫向兩家與中東政府關聯的企業,授權出售數十萬塊先進AI晶片,相關協定可能會在川普訪問中東地區期間敲定。

《華盛頓郵報》等美媒均指出,允許大量高性能半導體晶片的對中東出口,意味著美國外交政策的一次「突變」(break)。

儘管美媒強調,川普政府這一舉措依舊打著打壓限制中國的旗號,企圖在中東地區 「構築對抗中國的堡壘」,但仍有人不滿意,認為這削弱了對中國的限制。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的研究員溫特-利維(Sam Winter-Levy)就擔憂稱,加大晶片銷售將增強這些中東國家的人工智慧實力,使其在全球人工智慧競賽中佔據巨大優勢。這些與中國、俄羅斯等保持密切關係的國家,甚至有朝一日可能對美國形成競爭。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我們一直在努力削弱,這些國家因石油供應而對美國形成的影響力,可現在我們為什麼要建立新的依賴呢?」他補充說,「你們正將像計算能力這樣的核心戰略技術轉移至海外,還加深了對這些政權的依賴,他們與中俄關係密切。」

這種將正常經貿合作「政治化」的言論,不過是美國一貫對華打壓論調的延續。中方已多次嚴正聲明,在人工智慧領域,美方一邊表示希望同中方開展對話,一邊醞釀打壓中國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暴露出美方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偽嘴臉,美方的舉措阻止不了中國科技進步,只會激勵中國企業自立自強。

綜合《紐約時報》、彭博社報導,根據知情人士的說法,川普政府正在考慮一項協議,允許阿聯進口100多萬塊輝達先進晶片。川普將於15日前往該國。

據悉,其中五分之一將分配給阿布達比的人工智慧公司G42,其餘部分將分配給在阿聯建設資料中心的美國公司,比如OpenAI。美媒提到,G42過去因「與中企合作」、「與中國關係密切」引起美國政府的「不安」,曾遭美方嚴密審查。

此外,當地時間5月13日,隨川普一同訪問中東的輝達CEO黃仁勳宣佈,輝達將向沙國的人工智慧公司Humain出售超1.8萬枚其最先進的AI晶片。AMD當日也宣佈,該公司也將向Humain的資料中心供應晶片。

主導相關談判的,是白宮主管AI與加密貨幣事務的美國總統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主席大衛·薩克斯。在沙國首都利雅德舉行的沙國-美國投資論壇上,他為川普政府的「轉向」辯稱,美國能夠在不阻止AI晶片出口的情況下,有效管控國家安全風險。

薩克斯批評稱,拜登的「晶片擴散規則」限制了美國技術在全球的傳播。他還聲稱,「‘擴散規則’的設立,是因為我們不希望先進半導體技術流入所謂‘問題國家’。但這一規則從沒想過要限制友好國家、盟友和戰略合作夥伴。」

「與沙國這樣的友好國家進行技術交流,根本不存在(技術擴散的)風險。」他補充道。

據《紐約時報》報導,薩克斯還在社媒X上發佈了自己與阿聯談判代表的照片,並配文稱,「美國必須讓自己成為我們的朋友和盟友的首選合作夥伴,否則其他國家就會填補這一空白。」

美國長期對中國在中東地區的人工智慧領域投資保持警惕,這種擔憂在近年來中美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尤為凸顯。

正如《華盛頓郵報》所述的那樣,川普上台後,以「釋放美國創新潛力」為由撤銷拜登的「擴散規則」,轉而與中東國家談判擴大晶片出口。但這種政策「急轉彎」並非單純的放鬆管制,而是試圖通過綁定中東盟友,構建對華技術「堡壘」。

大西洋理事會也指出,「美國要想在與中國的人工智慧競賽中領先,就需要新的投資和合作。這種轉變正是本周人們在中東所目睹的一切的核心所在。」

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除了上文提及的薩克斯和黃仁勳,本周還有多名美國科技界重要人物隨同前往中東三國,其中包括川普的親密盟友馬斯克、以及OpenAI的CEO奧特曼。為尋求在阿聯建立資料中心,奧特曼曾多次打起「中國牌」,危言聳聽稱,如果美國不與阿聯合作,中國就會「取而代之」。

值得一提的是,川普此次中東之行還意在推進與沙國就關鍵礦產方面展開合作。

據參與合作協定談判的美國投資公司Burkhan World Investments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沙哈爾·汗(Shahal Khan)透露,川普政府計畫批准一項價值90億美元的諒解備忘錄,由一家美國公司與沙國夥伴合作,開展用於先進製造業、能源和國防領域的關鍵礦產的開採與加工。

《華盛頓郵報》獲取的檔顯示,根據協定條款,沙國企業Grand Mines Mining LLC將在沙國及非洲等地勘探鋰、鈷和稀土元素,並將開採的資源出口至美國。

「礦業和能源是(川普)此次國事訪問的重點領域之一。」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關鍵礦產安全專案主任格雷絲琳(Gracelin Baskaran)指出,對於美國來說,礦產加工仍然是最關鍵的瓶頸,中國控制著60%至90%的產能。因此,深化美國與沙國的合作關係,為擴大加工能力、減少對華依賴和加強長期供應鏈安全提供了戰略機遇。

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