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封鎖邊界!關閉領空! 印巴恐爆發全面戰爭

文/TVBS新聞網邱鈺庭
印度喀什米爾日前發生恐怖槍擊案,現在可能升級為印度跟巴基斯坦的全面戰爭。印度把矛頭指向巴基斯坦,雙方展開報復行動,不但封鎖邊界、關閉領空,印度還宣布水資源協議喊卡,巴基斯坦警告,這形同開戰。
印度警方發布通緝令,公布三名嫌犯的素描畫像,其中兩名是巴基斯坦籍,並且祭出高額懸賞金。
印度總理莫迪:「印度將找出追蹤並懲罰,每一個恐怖分子及其幕後支持者。」
莫迪口中這群罪大惡極的人,就是22日在喀什米爾度假勝地射殺26位平民的槍手,印度將這起恐攻歸咎給巴基斯坦。
不少遊客擔心暴力事件是針對印度教徒,趕緊搭機返家。
遊客:「我們終於到機場了鬆了一口氣,他們(武裝分子)正在那裡,標記印度教徒並殺害他們。」
巴基斯坦也宣布,對印度暫停貿易、關閉領空,許多家庭直接卡在印巴邊界。
巴基斯坦國民:「印度政府昨天發布通知,我們被困住了,無法回到印度。」
面對巴基斯坦強硬的態度,印度也不遑多讓,直接關閉邊境檢查站,還暫停了《印度河河水條約》。
雙方原本共享的水資源協議瞬間破局,巴基斯坦人不忍了,走上街抗議要求政府反擊,對此巴基斯坦總理警告,印度如果干涉水資源就是開戰。
連結:兩國封鎖邊界!關閉領空! 印巴恐爆發全面戰爭 (msn.com)
克什米爾為何爆發動亂?

2025年4月25日凌晨2時12分
2025年4月22日(周二),槍手在克什米爾(Kashmir,喀什米爾)殺害了26人之後,七十多年來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衝突焦點的這個喜馬拉雅地區,再次受到外界關注。
自1947年印度分治、巴基斯坦成立以來,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鄰國為爭奪這片穆斯林佔多數的領土發動了兩場戰爭,雙方都聲稱對這片領土擁有全部主權,但各自控制部分地區。
該地區部分亦由中國控制,使克什米爾成為全球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2019年,印度國會取消該地區享有一定程度自治權的特殊地位。
該地區還被分為兩個聯邦直轄區。
自那時以來,印度政府一再聲稱該地區的安全局勢有所改善,並指反對印度統治的叛亂已經受到遏止。
然而,在週二的致命事件後,批評者再次對政府的說法提出質疑。

自1947年以來的歷史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從英國統治下獲得獨立後,前王公統治者被賦予選擇加入其傾向的國家的權利。
克什米爾「大君」(Maharaja,馬哈拉賈,印度語君主之意)哈里·辛格(Hari Singh)是穆斯林佔多數地區的印度教領袖,夾在兩國之間,無法做出決定。他簽署了一項臨時「停滯」協議,以維持與巴基斯坦的交通和其他服務。
1947年10月,巴基斯坦的部落成員入侵克什米爾,此舉源於有穆斯林遭襲擊的報導所刺激,同時也對哈里·辛格的拖延戰術感到沮喪。
哈里·辛格向印度尋求軍事援助。

印度總督蒙巴頓認為,在等待確定最終地位的投票前,克什米爾暫時加入印度,將有助於維持和平。
哈里·辛格在當月簽署「加入協議書」(Instrument of Accession),將外交和國防政策的控制權交給印度。
印度軍隊佔領三分之二的領土,巴基斯坦則佔領北部剩餘部分。在1950年代,中國佔領該地的東部地區,稱為阿克賽欽(Aksai Chin)。
「加入協議書」的簽署時間、以及印度軍隊進入克什米爾,兩者的先後順序仍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主要爭議來源 。
印度堅持認為哈里·辛格先簽署協議,從而使印度軍隊的存在合法化。
巴基斯坦堅決認為哈里·辛格在軍隊到達之前不可能簽署協議,因此他和印度無視了與巴基斯坦的「停滯」協議。

巴基斯坦要求舉行公投以決定克什米爾的地位,而新德里則認為,克什米爾人歷年在印度地方及國家選舉中投票,已確認其加入印度的立場 。
巴基斯坦引用了多項聯合國決議,支持由聯合國主持的公投。而印度則表示1972年的《西姆拉協議》(Simla Agreement)規定兩國必須通過國家間的談判解決問題。
幾十年來,這些立場沒有顯著變化。
此外,一些克什米爾人尋求第三種選擇——獨立,但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不願意考慮的選項。

印巴兩國曾於1947至1948年,以及1965年因克什米爾問題爆發戰爭。
雙方在《西姆拉協議》中將最初的停火線正式劃定為「實際控制線」(Line of Control),但這並未能阻止雙方於1999年在實際控制線以外的錫亞琴冰川(Siachen Glacier)爆發進一步衝突。2002年,印度與巴基斯坦一度再次瀕臨戰爭邊緣。
1989年爆發的伊斯蘭分離主義叛亂進一步加劇局勢。印度依據具爭議性的《武裝部隊特別權力法》(AFSPA),授予軍方額外權力以鎮壓叛亂。
儘管該法偶爾會被檢討,但至今仍在印度管轄的查謨與克什米爾地區實施。

克什米爾歷史上的重要日期
- 1846年:克什米爾王公國成立。
- 1947-48年:克什米爾的瑪哈拉賈在巴基斯坦部落軍隊攻擊後,與印度簽署加入協議。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爆發戰爭。
- 1949年:克什米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分裂,並達成停火線協議。
- 1962年:中國在阿克賽欽邊界地區的爭端中擊敗印度。
- 1965年:第二次印巴克什米爾戰爭以停火結束。
- 克什米爾民族主義興起:查謨-克什米爾解放陣線(Jammu Kashmir Liberation Front)成立,目標是透過將印控與巴控克什米爾重新統一,建立一個獨立國家。
- 1972年 :印度和巴基斯坦將停火線正式確定為控制線,《西姆拉協議》成為就分歧談判的新方式
- 1980-90年代 :克什米爾叛亂,對印度統治的不滿導致武裝抵抗、大規模抗議和巴基斯坦支持的激進組織的崛起。數萬人被殺。
- 199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激進分子越過控制線進入印度管轄的卡吉爾地區後發生短暫衝突。
- 200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首次在六十年內開通跨控制線的貿易路線。
- 2010年:印度管轄的克什米爾爆發反印度抗議活動,超過100名青年被殺。
- 2015年 :政治分水嶺——查謨-克什米爾選舉中,印度執政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黨「印度人民黨」(BJP)首次成為該地區的主要政治力量,並與地方穆斯林政黨組成聯合政府。
- 2019年:印度政府剝奪查謨-克什米爾邦的特殊地位,該地區被分為兩個聯邦管轄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