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收到美國新的礦產協定文本,「將使烏克蘭變成殖民地」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討價還價一個月,美國和烏克蘭關於礦產合作協定的談判又回到了原點。
據美媒《紐約時報》28日報導,華盛頓最近向基輔發出了一份最新提案,不僅恢復了之前在談判中已經取消的財政條款,還進一步加大了美國的控制權,其權力覆蓋範圍遠遠超過了上個月川普和澤倫斯基原定在白宮簽署的初步合作框架,同時仍然不包括基輔一直要求的任何安全保障承諾。
三名烏克蘭現任和前任官員證實了這份長達55頁的新草案內容。據美媒披露,新草案恢復了川普最初的要求,即烏克蘭應向美國償還自衝突爆發以來基輔獲得的數十億美元軍事和財政援助,烏克蘭必須將自然資源專案以及港口和能源管道等相關基礎設施收入的一半,投入由美國控制的一項投資基金。
按照美方的說法,該基金的利潤將重新投資於烏克蘭的自然資源專案。新增加的內容明確了這些利潤的分配份額,華盛頓將要求獲得基金的所有利潤,直到基輔償還至少相當於美國在戰爭期間提供的援助的資金,外加4%的年利息。
美國還將保留對烏克蘭能源新項目的「優先購買權」,以及否決烏克蘭向第三國出售資源的權力。在協定生效的第一年,烏克蘭將被禁止向協力廠商提供任何條件優厚於美國的投資項目。
新提案也概述了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的具體職責。華盛頓要求成立一個五人董事會來監督上述投資基金,DFC將通過提名三名美方董事會成員來控制基金,而烏克蘭只有兩名董事會成員,這意味著華盛頓將擁有對該基金的全面否決權。該機構還將監督基金收益投資的每個專案。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FT)補充,基金所涵蓋的專案將包括烏克蘭政府自己開展的專案,以及經基輔或國有組織批准的公司開展的專案。
根據最新提案產生的資金將直接兌換成外幣並匯往國外,如果出現延誤或糾紛,烏克蘭將承擔賠償責任。
美國國務院沒有立即對這份草案回應置評請求。美財政部發言人則稱,「美國仍致力於儘快達成這一重要協定,並確保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持久和平。」美財長貝森特週三對福克斯新聞說,他相信這份協定最早可能在下周簽署。
不過,三名烏克蘭高級官員告訴FT,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他們斥責這份新提案「不公平」,並將之比作「搶劫」。其中一人透露,政府已聘請了一個法律顧問小組來幫助審查這份檔。
此外,雖然這份協議目前不包括美國擁有烏克蘭核電基礎設施的條款,這是川普上周提出的一個有爭議的想法,但烏克蘭官員仍然擔心,核資產仍有可能在未來的談判中被提及。
一名知情烏方官員稱,核問題曾在之前的討論中被提出過,但這次被有意排除在提案之外。
當地時間3月28日,烏克蘭第一副總理、經濟部長尤利婭·斯維里堅科證實,烏克蘭政府已收到美國礦產協定文本,當下正圍繞其展開一系列工作。但目前雙方尚未達成最終共識,相關工作和磋商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她強調,烏方目前拿到的是一個工作版本,該版本「基本反映了美國法律專家的立場和方法」,烏方正在制定自身立場,並在必要情況下與最高拉達(議會)進行磋商。
「政府正在努力確保該協議反映我們所有人的利益,並符合與美國戰略夥伴關係的精神」,她補充道。
這份協議的嚴苛程度,讓烏克蘭經濟學家、基輔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Kyiv)的創始校長謝列梅塔(Roman Sheremeta)都不禁直呼,新提議「實際上把烏克蘭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幾名烏議員也向《紐約時報》表示,烏克蘭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協定,需要進行新的談判。
但基輔當局似乎擔心重演白宮辦公室爭吵的「冥場面」,對於公開批評協議持謹慎態度。澤倫斯基週四在巴黎委婉表示,美國正在「不斷」修改協議條款,但他不希望華盛頓方面認為基輔反對這項協議。
他補充說,「我們支持與美國合作。我們不想發出任何可能導致美國停止援助烏克蘭的信號。」
《紐約時報》認為,澤倫斯基這話顯然是在試圖避免激怒白宮,因為在上一回白宮爭吵後,美國就曾一度切斷了對烏克蘭的援助。基輔意識到之前的拒絕導致了美烏關係緊張,因此沒有馬上斷然反對美國的新要求。
烏克蘭議會經濟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奧列克西·莫夫昌 (Oleksii Movchan) 週五在電話中回應道,「批評這份檔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它仍在談判中。我們的目標是繼續談判並找到妥協方案。」
烏副總理尤利婭·斯維里堅科同日在最高拉達說,基輔只有在兩國達成共識後才會發表立場,在此之前「公開討論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