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美國已從盟友變對手,歐洲應「去風險化」以降低對美依賴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
剛剛落幕的第61屆慕尼克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范斯一番猛烈抨擊歐洲的演講,讓全場目瞪口呆,甚至在歐洲大陸引發震盪。
當地時間2月17日,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撰寫評論文章指出,在范斯發出真正警告後,歐洲人需要減少對美國這一「敵對國家」的危險依賴。他認為,川普政府顯然打算繞過澤連斯基和歐洲,與普京就烏克蘭問題達成協議,而這可能會給烏克蘭帶來悲慘的後果。
同時,這也令其他歐洲國家感到擔憂,歐洲官員認為,川普可能會同意北約從波羅的海地區撤軍,或許還會進一步向西撤軍,而這可能將使歐盟更容易受到俄羅斯的攻擊。加之美國如今還覬覦屬於歐洲的領土格陵蘭島,川普政府暴露的政治野心表明,美國已不能在被視為歐洲的「可靠盟友」,而是一個「對手」。
到頭來,文章作者又想起了近年來西方對中國頻繁炒作的「去風險化」一詞。只不過,幡然醒悟的歐洲人驚覺,現在必須開始經歷一段痛苦的過程,將其與美國的關係「去風險化」,尋找對美國存在危險依賴的領域,並將其從這種體系中剝離出來。
文章作者拉赫曼表示,剖析范斯在慕安會上的講話,並將其內容置於川普決定同普京接觸、同時冷落烏克蘭和歐洲的大背景之下,就可以看出,美國的文化戰爭、國際安全和歐洲政治已經無法再分割開來。
范斯所說的,顛覆了80年來一直支撐著西方聯盟的「自由、民主和共同價值觀」的理念。川普政府的意識形態意味著,在一些重要領域,如今他們與普京的親密度超過了與澤連斯基的親密度——普京被視作為自己的國家和保守價值觀而戰的勇士,而烏克蘭則被貶低為在歐洲錯誤結交朋友的寄生蟲。
在歐洲,川普政府將極右翼勢力視為其真正的盟友。在呼籲德國選擇黨(AfD)等政黨進入各國政府時,范斯呼籲歐洲變成一個更大版本的匈牙利,對普京的俄羅斯不再那般鐵石心腸。在慕尼克,范斯抽出時間會見了德國選擇党領導人魏德爾,但卻沒有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
作者認為,一旦川普選擇繞過澤連斯基和歐洲,同普京就烏克蘭問題直接達成協議,烏克蘭可能很快就會被要求在沒有未來安全保障的情況下接受領土上的損失。除此之外,另一種選項則是,烏克蘭在沒有美國説明的情況下繼續戰鬥。
加上一些歐洲官員擔心,川普甚至可能會同意北約從波羅的海地區撤軍,其政府還對格陵蘭島等歐洲領土發出威脅,面對這些,歐洲應當如何是好?
作者認為,歐洲人需要迅速為美國對歐洲的安全保證最終被撤銷的那一天做好準備。這必須包括建立自主的國防工業,這也意味著應該建立一個超出北約範圍的歐洲共同防禦條約,將英國、挪威和其他國家都納入其中。
文章預測,川普未來將利用他所擁有的一切杠杆工具,迫使美國的歐洲盟友在貿易、安全和國內政治等問題上作出妥協。這意味著,歐洲現在必須開始痛苦的過程,將其與美國的關係「去風險化」,尋找對美國存在危險依賴的領域,並將其從體系中剝離出來。
「如此看來,歐洲若將關鍵基礎設施委託給馬斯克運營,將會產生一個巨大的新漏洞。此外,川普政府還將對歐洲人施加巨大壓力,要求他們購買更多的美國武器,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樣做是愚蠢的。」文章作者這樣寫道。
據英國《衛報》、路透社、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 EU)等媒體報導,在今年慕安會召開之前,歐洲人原本期待美國副總統范斯在演講中談及美國對俄烏衝突、中國、俄羅斯以及美歐安全分歧等關鍵議題的看法,但他卻選擇全部避而不談,轉而向歐洲發起了「殘酷的意識形態攻擊」。
「我擔心的是來自內部的威脅。」范斯認為,歐洲面臨的真正威脅並非來自俄羅斯或中國等外部勢力,而是歐洲自身內部對其「最基本價值觀」的背離。他反復質疑美國和歐洲是否還有共同的議程。
演講中,范斯言辭犀利地指責歐盟領導人壓制言論和宗教自由,未能阻止非法移民,並且因懼怕選民的真實意願而逃避現實。他點名英國、德國、羅馬尼亞、瑞典等國家,描繪了一幅受到媒體審查、選舉取消和政治正確性影響的歐洲政治圖景,公開質疑當前的歐洲價值觀是否值得美國捍衛。
「殘酷」、「尖銳」、「震驚」、「憤怒」……談及對演講的感受時,一眾歐洲媒體和官員一致描述道。路透社稱,范斯對歐洲的襲擊使即將展開的俄烏談判蒙上陰影。Politico EU表示,范斯給慕安會帶來了「致命一擊」,一瞬間,在場的數百名外國政要都在談判其演講內容,無人再關心其他議題。
這些尖銳而對抗性的言論令在場聽眾「目瞪口呆」,並遭到了歐盟以及德國、波蘭、挪威等歐洲國家的強烈譴責。但與此同時,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附和了范斯的表態。馬斯克大加讚揚范斯發表了一番「讓歐洲再次偉大」(MEGA)的演講,並轉發了呼籲范斯擔任「歐洲主席」的推文。
對此,《衛報》指出,這表明,跨大西洋鴻溝正在加深,美歐不僅僅是對俄羅斯持不同看法,還在價值觀和民主等更深層次問題上存在巨大的分歧,歐洲各國政府已經無法掩蓋這種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