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

卡拉加諾夫:俄羅斯需要第三首都–西伯利亞

謝爾蓋·卡拉加諾夫 (俄羅斯智庫外交與國防政策委員會榮譽主席,曾任普京外交顧問)

文/歐亞新觀察

《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誌2025年第一期刊發了俄外交與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團名譽主席謝爾蓋·卡拉加諾夫與該委員會「西伯利亞俄羅斯:轉向東方2.0」項目負責人伊利亞·科茲洛夫撰寫的題為《向東轉2.0,亦或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化》的文章,探討了俄羅斯向東轉問題,並認為這一轉變應該更多是國內意義的轉向。微信公眾號「歐亞新觀察」編譯此文,觀察者網轉載僅供讀者參考。

【文/ 卡拉加諾夫,編譯/ 王豐文】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其規模和重要性,與歷史上最嚴重的動盪和文明變革時期相當。以帝國主義無限消費範式為基礎的全球主義模式已經顯示出明顯的危機跡象。

地緣政治力量平衡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西方在過去五個多世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優勢,這是建立在軍事優勢基礎上的優勢。20世紀,蘇聯破壞了它的統治地位,現在俄羅斯也扮演著同樣角色。儘管集體西方試圖回復其地位,但國際關係體系的根本變化表明,這是一個長期的不可逆轉的進程。

世界動態的中心向東和向南移動不是暫時現象,而是一種基本趨勢。

在西方文化之外形成的文明——中國、印度、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和奧斯曼正在崛起,而且它們的活動將決定新世界秩序的輪廓。俄羅斯以其獨特的文化開放性應該成為這一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其領導者之一,成為北部歐亞的核心,成為平衡者以及軍事戰略的支柱。

俄羅斯以其獨特文化和歷史代碼正在適應新的世界。為有效利用新機遇,應對新挑戰,俄羅斯需要轉向東方,根本性轉向東方,將前一階段有限且主要的對外經濟成果提升到新水準。然而,重要的是,這一轉變不應是針對外部——歐亞大陸,而更多是國內意義的轉向。俄羅斯到了回到歷史根源,恢復歐亞大國認同的時候了。

要優先考慮烏拉爾和西伯利亞

轉向東方2.0不僅是過去階段改變對外政策和對外經濟政策的延續,而是通過「西伯利亞化」進行國家更新的綜合戰略,即將精神、人和經濟發展的中心轉向東方。這將在增強俄羅斯在迅速變化的世界中的創造性作用後,開闢出新的視野。

西伯利亞在俄羅斯發展中的歷史角色及現代意義

五個世紀以來,西伯利亞一直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地緣戰略和經濟資源要地,它有助於鞏固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並形成其民族認同。

這一廣闊地區的開發是俄羅斯邊界擴張的歷史,是俄羅斯成為一個強大的歐亞國家的歷史。它使俄羅斯成為擁有多民族和聚集在俄羅斯周圍的多彩文化的偉大國家。這一進程始於16世紀,當時俄羅斯哥薩克向東擴展,征服了條件惡劣的土地,到達了太平洋沿岸。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走過了漫長的道路,成為俄羅斯精神、堅韌和意志的象徵。

資源豐富的領土變成了一個可靠的後方,加強了俄羅斯在中部的力量。俄羅斯中部平原地區曾多次受到來自西部和南部的攻擊。征服西伯利亞使俄羅斯成為一個文明-國家,一個帝國。這一重大歷史遺產反映在2022年俄羅斯對外政策構想中。

西伯利亞具有巨大的經濟意義。首先是被稱為軟黃金的毛皮,然後是白銀、黃金和礦產,以此為基礎,俄羅斯建立和維持了強大的陸軍和海軍。隨著時間的推移,連接西伯利亞和俄羅斯中部的關鍵基礎設施項目,即西伯利亞大鐵路建成。這條鐵路建于20世紀初,象徵著「迎著太陽」的運動,使這一廣大地區融入全俄經濟體系,加強了其與歐洲和亞洲市場的聯繫。

偉大的國務活動家們也認識到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思想意義。比如,謝爾蓋·維特和他的同事們發起了一場推動這一項目的強大公關運動(按現代說法),並取得了成功。俄羅斯獲得了保護和發展西伯利亞的強大工具。

在蘇聯時期,開始了大規模的工廠建設及石油和天然氣生產、森林和水資源開發專案,使該地區成為蘇聯戰略自然財富的主要來源地。在偉大衛國戰爭期間,西伯利亞人在保衛國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地區的產品——從金屬到食品——為勝利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順便說一句,西伯利亞草原和烏拉爾草原的馬群,使俄羅斯軍隊比歐洲軍隊更具機動性,是當年俄羅斯戰勝拿破崙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過去幾十年裡,西伯利亞的發展嚴重放緩,甚至倒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20世紀90年代社會經濟改革的缺陷。雖然試圖將西伯利亞大區的歷史角色重新置於國家和社會關注的中心,並將發展中心轉向東方的嘗試在智力層面繼續進行,但由於統治階級缺乏興趣而停止。

2010年初以來,俄羅斯試圖轉向東方市場,但結果是另一種「轉向不足」。其原因包括俄羅斯大部分精英仍抱有西方中心主義思想,帶有技術性質的改革沒有激發起民眾的熱情,更重要的是,缺乏能夠激勵社會的明確思想。後帝國時代曾提出過「走向大洋」的口號,推動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建設者,在蘇聯時期推動了北極開發和共青城建設,與此不同,向東轉沒有點燃起包括遠東人在內的潛在受益者的熱情。一方面,這一進程被視為一個「莫斯科項目」,缺乏全國性的動員思想;另一方面,這一過程引發了西伯利亞人的抵制,他們不想改變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晚近以來,西伯利亞人參與了向東轉這一概念,但此時最重要的疏漏也許是將西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地區排除在轉向戰略之外。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本、強大的科學潛力和發達的工業基礎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由於短視的官僚決策,這些地方以及烏拉爾地區與太平洋沿岸的西伯利亞和遠東仍然是脫離的。將北極納入這一議程加劇了這一問題,進一步分散了對關鍵大區的關注。

儘管西伯利亞發揮了重要的社會和經濟作用,但那裡的人口繼續以超過整個俄羅斯的速度減少,總的來說,人口潛力正在下降。此外,目前政府對西伯利亞聯邦區的發展戰略不僅並未激勵國家和社會向前邁進,而且還引發了人們的厭倦和憤怒。這表明,有必要對這一思路進行徹底審查。

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地區的「大陸詛咒」表現為與最有前途的亞洲市場脫節,以及對日益衰弱的西方聯繫的依賴,並且從未被克服。直到最近幾年,南部和東部的天然氣和石油管道才開始建設,但大區仍然缺乏連接南方市場和北極的縱線管道。

東向2.0戰略輪廓

克服上述錯誤以及應對當前挑戰,不僅需要新的外交政策戰略,還需要深刻的內部變革,包括將經濟和文化發展中心轉移到東部。這一戰略被稱為「東向2.0」或「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化」,旨在將從烏拉爾到遠東的西伯利亞地區整合到一個統一的系統中。該系統將成為未來俄羅斯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的支柱。

大西伯利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口和經濟增長空間,以及歷史悠久的文化多樣性,是俄羅斯經濟調整方向和對外政策重點轉向世界東方和東方的理想平臺。

一個關鍵因素應該是鼓勵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居民,包括新地區的居民,遷移到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地區。當然,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前,必須同時創造舒適的生活條件、基礎設施和就業機會,特別是在中小城市(如葉尼塞斯克),並必須消除官僚主義障礙,包括那些願意從西方國家遷移到俄羅斯的堅持傳統價值觀的人。

俄羅斯還沒有一個有意義和前瞻性的移民政策,這是令人驚訝的。這一真空被仇外的移民浪潮所填補。一方面,要對移民進行更嚴格的監管,但另一方面,他們需要積極同化和吸引。蘇聯時代共青團建設的經驗清楚地表明,如果有一個統一和鼓舞人心的想法,大規模的跨國遷移是可以成功的。今天,西伯利亞作為未來歐亞大陸中心的發展就是這樣。

一種方法可能是吸引來自亞洲國家的勞工移民,特別是朝鮮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移民。這些工人可以為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和工業項目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吸引他們是臨時和季節性的。移徙方案應在國家一級組織,並輔之以融合和適應最合格的遊客的措施,以確保他們順利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當然,安全問題必須由當地居民和當局來解決。

該戰略的成功實施,需要建立連接西伯利亞和亞洲市場的新運輸走廊。最重要的任務是建設「沿經緯線(南北)的物流線路」,將西伯利亞大區與中亞、東亞和南亞連接起來,並提供通往北方海航路的通道。對鐵路、公路和空中航線,以及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的投資,將為西伯利亞融入歐亞經濟體系的運輸和物流網路奠定基礎。發展能源基礎設施以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將發揮重要作用,並將吸引國際合作夥伴。

西伯利亞的水資源可以發揮特殊作用,這將使中亞和南亞缺水但勞動力過剩的國家,參與到以出口為導向的「虛擬水」產品的聯合生產中來,這些產品用於生產糧食、化學纖維、纖維素和其他商品。這將有助於解決缺水地區本身的問題,特別是中亞地區的問題。當然,調水是不可能的。

誠然,西伯利亞的長期發展需要發展能夠培養合格專家和開發新技術的科學和教育中心。因此,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葉尼塞斯克和伊爾庫茨克-赤塔地區,在科學和獨特礦產資源深加工的基礎上,建立至少兩個科學生產綜合體的想法早已成熟。包括遠東和中部地區,它們不僅應該與外國甚至友好國家建立價值鏈聯繫,更應該與俄羅斯其他地區建立價值鏈聯繫。

為實現東向戰略,俄羅斯需要第三首都——西伯利亞

這個新中心可能位於新西伯利亞,或者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甚或西伯利亞歷史中心托博爾斯克,這個新中心不僅可以成為一個行政和經濟中心,而且可以成為一個接近亞洲夥伴的文化中心。一些聯邦機構,如文化部、教育部和自然資源部以及西伯利亞和北極發展特別部,應該遷往位於西伯利亞的新都。俄羅斯科學院的管理機構也應該轉移到新西伯利亞,因為那裡有一個強大的科學中心。

毫無疑問,這種轉移重心的想法會遭到官僚的抵制,但這種轉移有助於發展,包括空間發展,這反過來又將對精英的更新過程產生有益影響,並向他們注入能量。令人鼓舞的是,俄羅斯總統表示支持將一些國有企業總部遷至西伯利亞的想法。現在只剩下把這條指令付諸實踐,而不是像2010年初那樣被束之高閣。

這些變化的動機,不僅應該是經濟核算(它們更具說服力——新西伯利亞科學家在莫斯科人的參與下幾乎做了所有事情),還應該是對西伯利亞作為俄羅斯象徵的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對其歷史道路的生動反映。西伯利亞戰略需要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而不僅僅是單個地區,單個地區都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需要強調的是,「西伯利亞化」不僅意味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意味著精神文明的發展。西伯利亞獨特的歷史、多民族的人力資本以及與民族傳統的深刻聯繫,為建立一個新的俄羅斯身份奠定了基礎,該身份旨在「回歸家園」——俄羅斯作為偉大拜占庭和蒙古帝國的繼承者以及作為偉大多民族人民的根。

「西伯利亞化」項目應該成為「俄羅斯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種新的全民和國家意識形態,應該從學童抓起。

學習東方語言和文化,應該成為國家教育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低年級開始,直到學士學位。

西伯利亞的歷史和文化遺產充滿了浪漫、勝利和冒險,接近每一個愛國者。正如秋明的著名記者和作家阿納托利·奧梅利丘克所說,西伯利亞是「俄羅斯性格的熔爐」,體現了俄羅斯精神的最佳特徵,它將幾十個民族團結在一起。它是通向未來的跳板,是建設一個應對未來挑戰並植根于其歷史根源的國家新階段。必須利用該區域巨大的人力和精神潛力。

西伯利亞的新開發或稱「東向2.0」,是一個宏偉的綜合專案,需要強大的政治意願,需要整合資源,需要喚醒精英和整個俄羅斯民族的激情精神,使俄羅斯再次偉大。是時候團結起來,使統治精英實現必要目標了,加速將俄羅斯精神、價值觀、人和經濟發展的中心轉移至烏拉爾和整個西伯利亞。

連結:卡拉加诺夫:“西伯利亚化”是东向2.0战略的核心要义 -谢尔盖·卡拉加诺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