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十週年後 阿拉伯世界覺得更慘
文/王文其
北非突尼西亞在2010年12月17日爆發「茉莉花革命」、至今屆滿10年,當年民眾走上街頭抵抗專制政體,因此撼動阿拉伯世界、掀起長達2年的革命浪潮,「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然而根據《衛報》與「YouGov」組織,針對該區9國包含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埃及、敘利亞及葉門,多達5275人、不分男女老少的最新調查顯示:
今日該區多數人並不認為生活條件獲得改善、社會實則更不公平,且該革命浪潮一直延續到2019年蘇丹前獨裁者巴席爾(Omar al-Bashir)遭推翻,與近年黎巴嫩、阿爾及利亞和伊拉克的大規模抗議也都能看到。
對阿拉伯之春前後態度呈現世代差距
據統計,即便十年前為求民主伸張,以致北非與西亞等國內戰衝突不斷、局勢動盪,多數人時至今日也不曾後悔參與抗爭,除去最終引爆內戰國度,也即利比亞、敘利亞及葉門。然而各國幾乎都覺得「權利遭剝奪、生活無望與政局動盪」等感受不減反增,其中又以敘利亞75%、葉門73%及利比亞60%位居前三。
數據也顯示出有是否經歷革命前後差異的世代差異,18至24歲間的青年族群大多對現今的反感程度較低,但該年齡層的父母則持較負面感受,覺得孩子未來相對革命前更有挑戰性,前三國更皆超過75%,依序為葉門、敘利亞及伊拉克。
突尼西亞民主希望幻滅再因疫情加劇
即便在革命起源地、2011年初也成功推翻長期獨裁政權的突尼西亞,隨後仍因歷經坎坷的暗殺及內鬥,使國內民眾對民主政權的希望泡泡逐漸幻滅,目前再加之因疫情衝擊的高失業率、經濟成長停滯,約半數突國人認為現今更糟。
不過突國仍有兩成人持正面態度,為全體中佔比最高國家,且國內民權在革命後更受重視,約有86%人認為較能評論時事或批判政府,也有半數認為遭非法逮捕的機會較低。
埃及甚至有人後悔穆巴拉克跨台
然而該區貧富差距感受也更強烈,約92%的敘利亞人皆認為社會不平等加劇,而後是葉門與埃及。其中在埃及,雖然也在當時推翻堪稱「現代法老」、前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的30年長期獨裁政權,仍有半數以上認為言論自由有些限縮。
作為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埃及,多數人民回應調查的態度相對模糊,無論是對未來的希望或是現今局勢上,由於埃及在革命後,歷經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短暫執政後,2013年又遭軍方首腦賽西(Abdel Fatah al-Sisi)推翻。
革命招致的數度政權更迭,使埃及人民對當初抗爭經驗的態度相對分裂,特別是在25歲以上族群,甚至有人在之後數年皆後悔穆巴拉克跨台,針對埃及人民模稜兩可的態度,「YouGov」也不確定是否源於對人身安危的潛在疑慮,還有待進一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