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暫緩訪美並再稱訪華重要 日本在美中之間尋求外交平衡
文/voa向淩
中國外交部日前表示,願意與日方持續進行各層級、各領域的對話溝通,對日本首相石破茂公開表達訪中意願做出積極回應。石破茂近日推遲訪美行程,同時再度表達訪中意願,強調與中國建立領導人建立互信關係的重要性。這一舉動引發國際社會對日本在美中關係間平衡外交策略的廣泛關注。
優先訪中或影響日美同盟穩定
自2024年11月初川普在美國總統大選勝出後,石破茂就一直積極表達訪美與川普會面的意願,提出在11月中訪問南美洲的回程赴美會晤川普但未果。
日本《共同社》12月19日報導,川普告知日方稱,明年1月中旬可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首次會談,石破也在12月24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希望儘早舉行(會談),將日美同盟提升至新高度。」
然而12月29日石破茂在電視節目上表示,「日本首相訪問中國極其重要」。這是石破茂二度表達了訪問中國會見習近平的意願,而原本計畫在川普就職前訪美的行程也將推遲至2月以後。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智囊、現任日本保守黨眾議員島田洋一(Yoichi Shimada)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目前石破內閣尚未決定是否先訪中、再訪美,如果他們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能會招致川普政府的不信任感,也會使美國國會整體對日本政府在日美同盟與日中關係的政策方針上產生相當程度的質疑。
據稱,日本政府內部對此決定也意見不一。曾經任職於日本外務省的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教授蔡錫勲指出,石破內閣推遲訪美可能是出於雙方協調,避免非正式會談的尷尬,但也面臨與中國「表面穩定」的外交局限性。
他對美國之音說:「川普將在1月20日正式就任總統,所以2月會是正式的日美首腦會談,若是在1月中和川普會談,這就不算是正式的國與國會議了。」
蔡錫勲強調,日美同盟仍是日本外交核心,而日中關係的改善更多受制於美中關係的動態變化。
日中關係的「表面穩定」與中國的戰略考量
分析指出,中國改善與日本關係的動機在於應對川普再度當選後的美中緊張局勢。
日中關係專家、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謝文生表示,看待日中關係時,有一個關鍵變數是「中國認知的美中關係可控與否」。
他告訴美國之音:「當中國認為它跟美國的關係屬於一種不容易控制的溝通狀態下時,它便會試圖緩和日中關係來反制中美之間的緊張感。而川普的再度當選,讓中國覺得跟美國之間大概又會回到不容易控制的溝通狀態。因此,它就積極回應日本石破茂政權的首腦會談以及外相會談,來改善日中關係以作為反制。」
謝文生指出,日中關係近日所看到的變化可能,重點不是石破茂政權改變了政策方向,而是中國改變了戰略設定,然而中國在日本週邊海域的脅迫性幹擾依然未減,這也讓石破內閣必然續行前首相安倍晉三以來主張對中國「對話與軍備並立」 的方向。
對話與反制:中國與日本的關鍵議題
專家指出,日本在對華談判中應利用其優勢要求中國釋放善意。例如,推動中國解除對日本水產品的進口禁令,擴大日本農產品的市場准入。蔡錫勲認為,日本若能堅持強硬立場,更可能促使中國在部分經濟議題上做出讓步。
他說:「石破內閣已經要求中國正面回應一些課題,第一個是中國開放日本產牛肉和水產物的輸入,然後擴大日本米的輸入。這應該是中國可以善意回應的領域。」
與此同時,日本保守黨眾議員島田洋一呼籲石破內閣採取更強有力的反制措施,包括敦促日本企業撤離中國。他表示,中國在日本周邊的軍事威脅及經濟報復行為已使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反感達到高點,日本政府需要展現更多決心維護國家利益。
不再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石破茂12月29日表示,台灣問題比日中邦交正常化時期更加複雜。日本外相岩屋毅近日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未明確支持「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表述,強調應通過和平對話解決問題。
儘管如此,專家認為,這一表態更多是針對外交輿論的修辭性調整,並未改變日本在台海議題上的基本立場。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謝文生指出,石破內閣的實際政策仍以強化防衛為基石,確保台海和平穩定,以維護日本的國家安全。
他說:「在實際作為上,石破政權的基本作為仍是積極武備,全力避免戰爭的發生,其思維其實跟台灣一直在表達的‘台灣無事,世界無事;台海和平,世界和平’是一樣的目標。」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勲也認為,岩屋毅所要表達的是「台灣無事就是日本無事」,並非改變對台政策。
他說:「外交跟防衛是車子的兩輪,所以強化防衛力才能夠保護日本的國家利益。我解讀強化防衛抑止力是確保台灣沒事的基盤,外交必須有防衛力作為後盾,外交對話避免各方的誤解誤判。」
日本保守黨眾議員島田洋一並不這麼樂觀。他認為,石破茂害怕激怒北京,不會願意深化日台的各項合作,特別是在軍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會停滯,甚至逐漸減少。他說,自民黨保守派系對於石破內閣這些論述提出強烈批評,並呼籲日本積極推動日美台三方安全合作,因為這才是對日本最有保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