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川普重返白宮:印太戰略是否將出現變數?

2024年11月6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在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的選舉守夜派對上揮手致意。

文/RFA記者經緯

美國前總統川普當選美國第47任總統,他的回歸被認為將對印太地區帶來不確定性和重大變數。許多外交專家分析,美國對印太盟友的政策或將回歸「交易導向」模式,而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可能進一步加劇。

美國《華爾街日報》在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前曾報導,無論誰入主白宮,美國盟友和對手已為美國政策轉變做準備。

基於川普選前的言論,外界關注他是否會延續本屆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尤其是在該地區是否與中國繼續競爭。外交人士和官員一致認為,川普再次執政,政策發生重大轉變的風險遠大于哈裡斯執政,但很可能會延續他在第一個任期內的對華對抗態度。

華盛頓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資深研究員馬克·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書面回復本台時分析說,就印太局勢而言,川普的外交政策不會導致美國減少在台灣海峽和南海的軍事存在。

他說:「雖然一切皆有可能,但在川普的上一屆政府中,西太平洋的軍事態勢有所改善。此外,川普總統一直主張比拜登總統更高的國防預算,美國在未來四年內將國防開支恢復到占GDP的3.5%至關重要,目前這一比例為GDP的3.0%。」

川普是否會延續拜登的印太戰略?

川普的回歸或將顛覆美國外交政策的聲音更占上風。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川普外交政策的本質,包括不熱衷於結盟、赤裸裸的交易主義並不會改變。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 (ASPI) 常務董事羅裡·鄧尼斯(Rorry Daniels)在社媒平台X上分析指出,川普再次當選,美國對亞洲政策將經歷劇烈變化。

「現有合作良好的盟友將深化合作,以抵消美國的不可靠性。而需要美國調和的盟友,如日本和韓國,可能會在戰略上漸行漸遠。」她寫道:「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對台政策。但隨著共和黨掌控國會和白宮後,兩黨對台灣的支持可能會加強。……北京知道,在川普第二屆政府中,總統本人將對美國的軍事承諾踩下刹車。」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指出,共和黨內目前存在三股力量,川普及其搭檔萬斯(JD Vance)代表的孤立主義及貿易保護主義,主張棄歐防中的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科爾比(Elbridge Colby),及主張美中全面競爭的博明(Matthew Pottinger)。他認為,這三股力量誰先在黨內搶得先機仍有待觀察。

「川普說要收(台灣)保護費,對中主要是經濟制裁,在其他軍事方面可能比較保守,這樣可能會讓台灣承受的壓力比較大。如果是像科爾比(的人)認為應該把美國的主力從歐洲調到亞洲去,防止中國更多擴張,這樣的話會有一些摩擦,台灣會收到一些支持。」他說:「還有一股聲音跟博明比較接近,跟中國全面競爭。如果全面競爭的話,就會更注重盟友,或許給予台灣的支持會比較多。」

雖然川普對台灣的立場有些搖擺,但在第一任期內,川普政府仍未放鬆對台灣的支持。莊嘉穎指出,川普本人強調「美國優先」,而對外交事務不是那麼感興趣,對拜登總統的某種建立聯盟的國際主義方法有所保留。他認為,能否延續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區的結盟戰略,在川普的外交團隊正式組建之前討論還為時尚早。

台海問題與中美關係:務實主義引發關注

川普曾將美國比喻成為台灣提供安全保障的「保險公司」,而台灣並未對美國作出相應回報。他早前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表示,台灣應將GDP的10%投入到防務中。

歐洲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分析員宋高祖(Claus Soong)日前撰文分析指出,儘管共和黨批評台北對美國過於依賴,但如果川普重返白宮,台灣依然可以依靠美國的支持。

「川普第二屆政府似乎將繼續站在台灣這邊對抗中國。」他寫道,儘管川普曾表示,如果北京給出更多誘惑,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立場可能會被打破,但很難想像隨著川普重返白宮,北京會作出任何足以讓川普在台海問題上妥協的讓步。「北京已明確表示,其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不容談判。與此同時,中美競爭加劇,使得台灣在美國主導的中國沿海‘第一島鏈’中的戰略重要性以及作為先進半導體供應商的經濟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即使對於交易意識很強的川普來說也是如此。」

宋高祖還指出,川普團隊都強調加強在亞洲威懾能力的重要性,防止中國控制台灣,且他們的戰略重點是控制美國成本,確保盟友能夠分擔。

美國《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基斯·布拉德舍(Keith Bradsher)日前指出,「川普對保衛台灣也表現出極小的興趣。中國對這一點很歡迎。」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邁克爾·舒爾曼(Michael Schuman)近日也警告說,川普的軟弱表現可能會鼓勵北京對台灣的民主政府採取更激進的立場。

川普外交政策的潛在轉向亦引起北京的關注。中國具官方背景的「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原中國國務院參事王耀輝週三撰文指出,在台灣問題上,川普或許會繼續保持務實態度,美中雙方可能在保持台海現狀的基礎上繼續交流,以避免地區局勢升級,甚至擦槍走火。

他寫道:「儘管川普的政策不確定性較高,但其務實性和交易導向的風格可能為中美關係帶來一定的緩衝空間。」

美台:民主與利益的博弈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翁履中認為,川普對台灣事務並未特別關注,在第二個任期內,他可能還會像第一個任期一樣,依賴身邊的專家學者提供外交思路。

他說:「他(川普)嘴巴不管現在講的是什麼、或者多麼強硬、多麼沒有要支持台灣,可是非常知道兩岸關係的幕僚人員會適時提醒他,必須符合美國利益的做法是繼續堅持支持民主的台灣。」

他認為,但也不排除北京為了讓川普在台灣問題上妥協而開出更高的籌碼。「北京如果願意支付更多的利益讓美國得利,尤其是透過貿易的關係,此時川普可能會把台灣利益放在比較不重要的地方,我想這是台灣必須先思考的問題。」

他指出,川普的務實主義可能使他不會延續結盟政策。「川普的思維是現在美國總體國力仍然高於其他國家,美國不需要做出任何讓步,應該更強悍表達美國立場,甚至更強勢要求其他國家重新思考應該如何配合美國。對川普來說,盟友的關係更像是小弟的關係,更像是願意輔助我繼續讓美國更加偉大的夥伴,而不是真的對等的所謂的朋友關係。」

中國問題學者、量化企業在華風險的戰略風險(Strategy Risks)公司創始人石宇(Isaac Stone Fish)在社交平台領英上分析指出:「在台灣問題上,川普更像是一張不確定的牌。他的許多顧問都強烈支持台灣,但他本人可能會讓中國奪取台灣,阻止美國因台灣問題與中國開戰。」

朝鮮半島與俄烏局勢:川普的外交挑戰

早前報導,北韓日前向俄羅斯派遣了大量士兵,以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平壤在俄烏危機中堅定支持莫斯科令北京陷入尷尬的境地。而川普作為第一任跨過三八線的美國總統,曾在2019年上一任期時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進行歷史性會面。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約翰·赫布斯特(John E. Herbst)警告說,北韓軍隊即將在歐洲作戰,這將鼓勵中國對台灣採取行動,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是否完全承認這一挑戰。

但蒙哥馬利認為,川普第二屆政府與北韓加深接觸的可能性並不大。「現在與川普總統2021年離任時的戰略態勢截然不同。俄羅斯、中國、北韓和伊朗四個專制政權的合作都更加密切,因此川普與金正恩建立個人外交努力的可能性較小。」

連結:特朗普重返白宫:印太战略是否将出现变数?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