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

美中外交高官會晤阿拉斯加 能否破冰?

中美關係:最高級別外交官會晤阿拉斯加,能否「破冰」成看點

文/BBC馮兆音

中美最高級別外交官員即將在阿拉斯加會晤。這也是拜登政府與中國政府代表的首次面對面接觸。

中國主管外事工作的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預定3月18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阿拉斯加會面。

中美高層外交官員的上一次面對面會晤還是去年六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楊潔篪在夏威夷檀香山的會談,幾乎毫無實際成果,未能緩解兩國的緊張氣氛。

時隔9個月,中美官員即將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再度舉行高層會議,能否為冷凍的中美關係破冰是舉世關注的看點。

美國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中國計劃主任孫韻(Sun Yun)預期,阿拉斯加會議難以「重置」中美關係。

「這次會議更可能是雙方重申立場、表達對對方政策的憂慮的場合,」孫韻對記者說。

中美兩國在經貿、人權等多個議題上存在深刻分歧,雙邊關係在去年跌至建交四十多年來的最低點。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會議難以為兩國關係帶來突破,但借此機會,雙方會交流彼此最關切的利益與憂慮。

新任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豐富,曾多次訪華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然而,他上台以來,並未大幅度修改前任總統特朗普強硬的對中政策,而是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展開歷時數月的評估。

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拜登入主白宮後,「競爭」成為了美國對中關係中的首要關鍵字。拜登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

Joe Biden

華盛頓的對中話語從川普時期針鋒相對的對抗,變成暗流湧動的競爭。中國議題出現在美國新聞頭條中頻率或許降低了,但這不意味著中美的緊張消弭。

曾擔任白宮國安會中國主任的何瑞恩(Ryan Hass)對記者表示,他預期阿拉斯加會議將是重新定位美中關係的循序漸進過程之中的一步。「從尖銳的對抗,到激烈、頑強的競爭,」他說。

阿拉斯加會議定位

中方將阿拉斯加會晤定義為「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稱這次對話或將是兩國重啟關係的第一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中國要求美國「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

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否認了「戰略對話」的說法,並澄清美方目前沒有兩國高層後續會議的計劃。他在上周的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是否會進一步與中國接觸,取決美國關切的問題有否取得「切實進展與實際結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

在阿拉斯加會議公布前後,中方高層官員的多番公開發言聚焦重置中美關係。美方高層的表態則傾向於降低外界對阿拉斯加會議的期待。

曾擔任美國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的葛林(Michael Green)對BBC表示,拜登政府並不希望阿拉斯加會議被視為過於重要。他目前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擔任亞洲事務副所長。

「我不認為拜登政府想讓世界或中國認為這是一項大事。這是正常的外交,」葛林認為,美方有意避免會談被視作是「美中團結或戰略一致的大展示」。

為何此時在阿拉斯加舉行會談?

會議地點定在阿拉斯加最大城市安克拉治(Anchorage),北京與華盛頓離安克拉治的距離相當,這也是兩國官員跨越太平洋訪問時常用的經停站。習近平2017年訪美期間,亦在返程時在此作技術經停。

就會議為何選在阿拉斯加舉行,中美出現了不同的解讀。

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引述分析人士稱,阿拉斯加遠離美國本土,「政治敏感性較低」,因是中美直航經停的加油站,「在中美交流史上有特殊地位」。

另一邊廂,美方則強調會議選址在美國國土。

「本屆政府與中國官員的首次會晤在美國的土地上舉行,並是在我們與亞洲、歐洲的伙伴及盟友會晤與進行了密切磋商之後,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日前表示。

值得留意的是,在美中阿拉斯加會議前,美國高層官員與亞太盟友及伙伴交流頻繁,就美中對話「通氣」。

美國總統拜登主持「四方會談」。
美國總統拜登主持「四方安全對話」峰會

總統拜登與日本、印度、澳洲的領導人舉行線上峰會,「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並未明顯劍指中國,但其主要目標被認為是制衡中國在區域內日增的影響力。會後評論中不乏映射中國的內容,譬如四國領導人承諾捍衛「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汀先行訪問日本、韓國,布林肯在返程華盛頓途中「順道」在阿拉斯加與中國官員見面,奧斯汀的下一站則是印度。

通常來說,美國高層外交官員訪問東亞時會先赴日本、韓國,隨後才訪問中國。

葛林認為,美國與中國官員見面前期安排的多方峰會與外訪,經過精心安排,目的是向中國展示美國及盟友的實力。

「我認為(美方)主要的定調是告訴中國,你不是較強的那一方,我需要你的程度不比你需要我的程度高。瞧瞧我們的民主盟友和伙伴。美國回來了。我們有朋友,而且我們有決心。那是新的基調,」葛林說。

中美高官將談什麼?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近期建議中美梳理形成對話、合作、管控分歧「三份清單」,對應的是美方常提的對中問題「三個籃子」:競爭、合作與對抗性問題。

布林肯早前表示,美國的對中國方針是「在應競爭的領域競爭,在可合作的領域合作,在必須對抗的領域對抗」。

楊潔篪則強調兩國可在疫情、經濟、氣候上合作,警告台灣、香港、西藏、新疆等議題是「碰不得的」紅線。

楊潔篪

不過美方似乎並無意在阿拉斯加會議上迴避以上的尖銳話題,一名美國資深官員早前表示,美方會談論包括新疆、香港、中國對台壓力、中國對澳洲未公開的經濟禁運措施等議題。

「這是一個重要的機會,讓我們以十分坦率的方式表達我方的許多關切,」布林肯上周表示。他稱,美方會談論兩國的競爭關係,以確保美國企業與勞工享有公平競爭的環境。

當被問到他是否會為確保氣候合作而對中國作出讓步時,布林肯乾脆地說:「不會。」

中方並未透露會面可能觸及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具體議題有待雙方商定」。

但在阿拉斯加會議公布不久後,《環球時報》引述匿名信源稱,加拿大公民康明凱、邁克爾案即將庭審,引發外界猜測,指中美高官將談及華為孟晚舟案,以及被中國扣押的兩名加拿大公民的命運。

分析人士認為,兩國在最尖銳議題上話不投機半句多,各自立場堅定,妥協的空間甚少,僅有的共同話題或是全球性議題。

孫韻預期,包括新疆與香港問題在內的人權議題會是美國的優先日程,但她不認為中方在這裏議題上可能讓步。她表示,最樂觀的期待是兩國能氣候變化、緬甸局勢等「技術性問題」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