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

美中高層對話出現分歧 不太可能突破

美中就高層會晤是否為戰略對話出現分歧,專家:會談不太可能出現突破

文/VOA莉雅

在美中兩國的高級官員剛剛敲定下周在阿拉斯加舉行重要會晤後,雙方在這次會議是否是戰略對話的問題上出現分歧。分析人士說,這顯示出美中雙方在國內都面臨避免在重新接觸時顯得軟弱的壓力。有美國權威觀察人士表示,雙方展開對話是積極的,但鑒於美中雙方在諸多問題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這次會晤不太可能出現任何突破或是做出重大宣佈。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3月18日至19日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與中共主管外事工作的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的會晤,這將是拜登總統上任以來雙方最高層官員首次面對面會晤。布林肯將在出訪日本和韓國這兩個東亞盟國後返回華盛頓的途中與中國官員會面。

戰略對話,是還是不是?

但華盛頓和北京很快對於這次會晤是否是戰略對話出現分歧。

布林肯國務卿星期三(3月10日)在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一場聽證會中說:「這不是一次戰略對話—目前沒有進行一系列後續接觸的意圖。這些接觸如果要繼續下去,就必須基於這樣一個前提,即我們在對中國的關切議題上看到了具體的進展和具體的結果。」

在布林肯做出上述表示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星期四的例行記者會因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天在人大會議閉幕後舉行中外記者會而暫停一次的情況下以發言人答記者問的形式,對布林肯的有關表態做出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中說,「中美將於近期舉行高層戰略對話」,而且特別點明是「應美方邀請」。

這份聲明還對美方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包括要求美方「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摒棄冷戰、零和思維,尊重中方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停止干涉中國內政,按照兩國元首通話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

雙方為了應對國內壓力而故作姿態?

彭博社的一篇報導說,這是雙方為了應對國內的壓力而故作姿態。

報導寫道:「這種擺姿態顯示了這次會晤的高度重要性,這可能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定下基調。拜登面臨著兩黨要他保持川普對北京的強硬手法的要求,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必須面對支持對美國在從貿易到臺灣等問題上的壓力進行反擊的強烈的民族主義。」

何里安:會晤應以拜習通話為基礎

歐巴馬總統任內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蒙古及台灣事務主任何里安(Ryan Hass)在通過電郵回復美國之音記者的提問時沒有直接對雙方就這次會晤是否是戰略對話出現的分歧意味著什麼發表評論,而是說:「即將在阿拉斯加舉行的會晤應以拜登總統和習主席最近的通話為基礎。」

拜登總統在2月10日中國農曆新年到來前夕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了話,就一系列問題向習近平表達了「根本性的關注」。

前白宮國安官員何里安認為,這次的會晤不太可能出現任何突破或是重大的宣佈。

「這次會議應該被視為使兩國關係回歸到兩個成熟的全球大國如何直率地與對方打交道邁出的一步,與通過推文或演講進行交流形成對照,」他說。

在川普政府執政後期,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美中高層之間基本上沒有什麼面對面的接觸。川普總統習慣于發推文來表達他的看法或宣佈與中國有關的政策決定。時任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司法部長巴爾、國安顧問奧布萊恩等高層官員相繼發表了重大政策講話,闡述美國如何應對中國共產黨政府在各方面所帶來的挑戰。

李克強:希望中美有多領域、多層次的對話

中國總理李克強星期四在記者會上談到中美關係時說,中美兩國相處時難免會有矛盾和分歧,甚至是比較尖銳的分歧,但雙方還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地進行對話溝通。

他說:「我們希望中美有多領域、多層次的對話,即便一時達不成共識,也可以交換意見、增信釋疑,這有利於管控和化解分歧。」

藍普頓:新政府再次強調對話是積極的發展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榮退教授藍普頓(David Lampton)認為,在美中兩國在很多問題上都存在重大分歧的時候,雙方舉行這次高層對話本身是一個積極的發展。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我的感覺是,新政府再次強調對話,但會比歐巴馬時代對話的次數少一些,級別更高,在關注點上更具戰略性,因此我對這次會晤表示歡迎。」

但這位長期關注美中關係的專家承認,人們必須對這次會晤可能產生的結果「有現實的期望」。

他說,這一次會晤不可能解決雙方之間存在的所有問題,但會對如何管控危機有更好的判斷,並指出雙方可以合作的領域。他還認為,雙方就如何改善兩國的經貿關係達成一些共識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