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社會政治

《外交事務》: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威脅源於美國自己

文/吾樓 (中美聚焦)

隨著2024年大選的到來,美國國內有關國家現狀與前景的討論將會更激烈。從2016年川普勝選,到如今川普再次參選、拜登競選連任,政客宣揚的美國似乎是一個現狀糟糕、前景黯淡的國家。即便是民主黨人拜登及其身邊的幕僚沙利文等人也承認,美國這個國家多年來一直走在錯誤的道路上,他們指責全球化和自由化掏空了美國工業基礎,輸出了美國就業機會,削弱了一些核心產業。

對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人、政治評論家法裡德·紮卡裡亞(Fareed Zakaria)12月12日在《外交事務》撰文分析認為,拜登政府的很多政策就是為了糾正這種「空心化」,並通過關稅、補貼和其他舉措來保護國內產業和民眾利益。但這些舉措的影響是深遠且重大的,美國的經濟政策越來越具有保護性。

法裡德·紮卡裡亞在文章中提到,現在的國際體系處於「後美國世界」,美國仍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和競爭對手,但很多國家實力和信心都有所增強,不再乖乖服從美國指令。在新形勢下,美國需要一個新的戰略。華盛頓面臨的挑戰是迅速採取行動,切勿龜縮不前。但是,目前的美國仍然被恐慌和自我懷疑所籠罩。「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面臨的最令人擔心的挑戰並非來自中國、俄羅斯或伊朗,而是來自美國。以下為文章的主要內容:

美國仍是世界第一

儘管人們都在談論美國的功能失調和衰退,但現實卻截然不同。2008年,以當前價格計算,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規模大致相當。美國現在的經濟規模幾乎是歐元區的兩倍。就硬實力而言,美國也處於非同尋常的地位。1989年世界上最有價值的10家公司中,只有4家是美國公司,其他6家是日本公司。如今,世界前10名最具價值公司中,9家是美國公司。美國十大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的總市值超過了加拿大、法國、德國和英國股票市場的總和。

美國在能源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現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甚至超過了俄羅斯或沙烏地阿拉伯。在金融業,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公佈的2023年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名單中,美國此類銀行的數量是排名第二的中國的2倍。美元仍然是近90%的國際交易中使用的貨幣。人口方面,美國目前的生育率為1.7(即每名婦女平均生育1.7個孩子),低於2.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準。但相比之下,德國生育率為1.5,中國生育率為1.1,韓國生育率為0.8。至關重要的是,美國每年接收大約100萬合法移民。

美國也面臨各種問題,但它擁有比大多數國家更容易解決這些問題的資源。美國政府可以籌集到足夠的財政收入來穩定財政,並維持相對較低的稅率。一個簡單的辦法是徵收增值稅。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5%的增值稅將在十年內籌集3萬億美元,而更高的稅率將會籌集更多資金。

不同時代的世界格局

儘管美國國力強大,但它並不是單極世界的主宰者。上世紀90年代是一個沒有地緣政治競爭者的世界,當時蘇聯正在崩潰(後來的俄羅斯經濟也搖搖欲墜),中國尚未經濟崛起,當時的美國能夠做成很多事情,可謂「條條大路通華盛頓」。如今,美國面臨諸多競爭對手,很多國家積極宣示自己的利益,往往無視華盛頓。比如,土耳其曾經是一個順從於美國的盟友,如今在民粹主義領導人埃爾多安的領導下經常無視美國要求。華盛頓對這種「轉變」毫無準備。

學者們正在爭論當前的世界是單極、雙極還是多極,各有各的分析指標。就硬實力而言,美國仍是唯一的超級強國,擁有11艘現役航空母艦,而中國只有2艘。看到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等國家「秀肌肉」,世界似乎是多極的。然而,在經濟和軍事開支層面來看,世界似乎再次陷入「兩極格局」:中國顯然是第二大強國,中國的經濟和軍費開支超過了排在後面的三個國家的總和。

但中國的實力也有「局限性」,這是由人口結構以外的因素造成的,包括中國的不結盟政策、周邊環境以及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技術限制。由此可以看出,權力不等於影響力。權力是由經濟、技術和軍事等硬資源構成的。而影響力則體現在讓另一個國家的政策朝著你看好的方向發展。權力的終極意義在於:能夠將權力轉化為影響力。按照這個標準,美國和中國都面臨著一個充滿限制的世界。

其他一些國家也在利用自己的資源,激發各自的信心、自豪感和民族主義。這不僅適用於中國周邊的那些小國,也適用於許多長期屈從於美國的國家。此外,巴西、印度和印尼等新興「中等大國」正在尋找自己獨特的發展戰略。2008年,我把當今世界稱為「後美國世界」,因為我當時意識到,隨著美國單極格局開始瓦解,每個國家都在嘗試駕馭這個世界。這似乎仍然是描述當下國際體系的最佳方式。

新的混亂與美國的持久力

當前的俄烏戰爭就是普京試圖回歸俄帝國輝煌的嘗試,他認為自己的國家在單極時代受到了羞辱,想要撤回莫斯科在單極時代做出的讓步。在中東,2021年拜登政府突然從阿富汗完全撤軍,結果導致了令美國非常不悅的新的權力平衡。伊朗等地區參與者積極尋求填補美國留下的真空。

不過,當前國際秩序最具威脅的挑戰來自亞洲。如果中國推進武統,將考驗美國及其盟友的決心,這可能帶來比俄烏戰爭和巴以衝突更嚴重的危機。但和俄羅斯、伊朗及哈馬斯不同,中國保持了克制,畢竟其經濟同世界經濟緊密交織在一起。這種克制能維持多久,不得而知。不過,與20年前相比,中國武統台灣的可能性在增加,這是「單極世界正在衰退」、「後美國世界正在崛起」的又一個信號。

美國建立和維持的國際秩序正受到許多方面的挑戰。但美國仍然是最強大的玩家。美歐對抗俄羅斯擴張主義的挑戰是真實且艱巨的。但中國的挑戰不同。無論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呈現何種發展軌跡,中國都是一個超級大國。儘管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影響力遠不如美國,但由於中國提供的大量貸款、捐贈和援助,中國影響世界各國的能力有所增強。中國也不會像俄羅斯那樣是個破壞者。它變得富裕和強大也是受益於其所在的國際體系。

美國應該接納中國強化自身影響力、以適應其經濟實力增長的合理嘗試。而不管中國的意圖如何,美國具有顯著的結構性優勢,享有獨特的地理和地緣政治優勢。中國崛起的周邊環境擁擠且充滿敵意,基本上被美國的盟友體系所包圍。美國在亞洲和其他地區的盟友充當著對抗對手的堡壘。事實上,該聯盟體系一直是拜登外交政策方針的核心。

「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威脅來自美國

川普和拜登在外交政策上的最大缺陷源於他們兩人相似的悲觀視角。兩人都認為,美國是它所創造的國際經濟體系的最大受害者,無法在一個開放市場和自由貿易的世界中競爭。「購買美國貨」的條款甚至比關稅更具限制性。即使是美國推動的綠色能源等明智的政策,也處處受到保護主義的掣肘和破壞,進而疏遠了美國的朋友和盟友。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恩戈齊·奧孔喬-伊韋阿拉(Ngozi Okonjo-Iweala)的話說,富裕國家現在的行為是極度虛偽的。富國「現在不再希望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競爭,而是更願意轉向以權力為基礎的體系,而不是基於規則的體系」。

美國官員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談論維持「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的必要性。但「基於規則的秩序」不僅僅體現在貿易領域,它還涉及國際條約、程式和規範——一個以一定程度的秩序和正義而不是弱肉強食法則為特徵的世界願景。在這方面也是一樣,美國更善於說教,而不是身體力行: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嚴重違反了聯合國反對無端侵略的原則;美國經常選擇性地遵守和忽略國際公約;當中國在東亞海域宣示擁有主權時,美國宣稱中國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美國自己則從未批准過該條約;儘管伊朗被確認遵守了伊朗核協議條款,川普上台後依然退出該協議,破壞了大國在關鍵安全挑戰上開展全球合作的希望。

然後,川普繼續對伊朗實施的次級制裁,迫使中俄甚至歐洲各國尋求替代美元支付系統的替代品。美國的單邊主義正促使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國家尋求逃避、對抗和挑戰美國的方法。

美國放棄信念的後果

中國經常談論「合作共贏」,美國實際上有這樣做的記錄。1945年之後,美國闡述了一種考慮他國利益的世界願景。它尋求幫助其他國家獲得更大的財富、信心和尊嚴。這仍然是美國最大的優勢。如果美國出於恐懼和悲觀而背棄「廣闊、開放、慷慨」的世界願景,它將失去許多天然優勢。美國不該為了拯救「基於規則的體系」而摧毀相關規範。因為世界其他國家都在觀望和學習。一些國家甚至把華盛頓的虛偽當作破壞秩序的藉口。

「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面臨的最令人擔心的挑戰並非來自中國、俄羅斯或伊朗,而是來自美國。如果美國誇大自身衰落,並被這種恐懼所吞噬,放棄在世界事務中的領導角色,它將在全球範圍內打開權力真空,並鼓勵各種大國和參與者乘機而入。看到部分共和黨人重走上世紀30年代共和黨的孤立主義路線,這令人不安。當時,儘管歐洲和亞洲陷入戰火,共和黨仍堅決反對美國干預。

如果美國真正向內轉向,那將標誌著秩序和進步力量的倒退。如果秩序崩潰,開放的世界經濟體系破裂或進入封閉,美國將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價。

自1945年以來,美國一直是建立一種新型國際關係的核心,這種關係在過去幾十年裡不斷增強和深化。這一體系符合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利益,也符合美國的利益。儘管美國國內存在種種困難,但它仍然具有獨特的能力和地位,能夠在維持這一國際體系方面發揮核心作用。只要美國不對自己的計畫失去信心,當前的國際秩序就能在未來幾十年蓬勃發展。

連結:《外交事务》: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威胁源于美国自己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