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罕見!中國大使在安理會嚴厲批評海地

海地地圖

文/觀察者網趙挪亞

人民似乎看不到自己的未來。

政府和領導人對當前這種失望甚至絕望的局面負有主要責任。

長期以來,政治派別爭鬥不休,政治人物毫不作為,濫權腐敗屢禁不止,國家治理幾近失敗。

2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海地問題視頻公開會,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大使在會上嚴厲批評海地。耿爽補充,近30年來,聯合國為幫助海地擺脫危機已投入巨大資源,僅各種支助組織的投入費用就已超過80億美元,但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效。

耿爽發言措辭之嚴厲,實屬罕見。

作為拉丁美洲最早獨立的國家,海地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如今卻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而同在一座島嶼上的多明尼加,國內生產總值(GDP)接近海地10倍。

海地這個美國後院國家到底怎麼了?

從歷史上來看,早期西方殖民者的剝削,以及美國上世紀初的強佔,破壞了海地的生態環境,也給當地民眾帶來深重苦難。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的長期干涉,造成海地政局混亂,自然災害的肆虐,則讓這個國家的情況進一步變糟。

最早從1993年開始,聯合國就開始就海地問題組成特派團,2004年起向海地派遣維和部隊。雖然中國和海地並未建立外交關係,但中方還是積極參與維和與恢復重建工作。但長年的國際支持並沒有換來海地的穩定。而過去一年間,新冠疫情給當地政局和經濟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似乎已讓海地陷入徹底的混亂。

海地政局動盪,耿爽:海地政府和領導人負主要責任

22日當天,聯合國聯海綜合辦公室(BINUH)拉利姆特別代表(Helen Meagher La Lime)線上向聯合國安理會通報了海地的近期情況,並表示現任總統莫伊茲(Jovenel Moise)在任期間,國內兩極分化更為嚴重,人道主義危機繼續加深。

2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的海地問題電視會議

自2020年1月議會停止運作以來,海地一直處於新的政治危機之中,莫伊茲一直依靠推遲選舉,並通過下達政令來治理。但作為回應,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要求莫伊茲下台。

2月初,海地政府表示已挫敗一起謀殺總統莫伊茲並推翻政府的企圖。海地司法部長洛克菲勒·文森特表示,本次未遂政變中有23人被捕,其中包括一名最高法院法官和一名海地國家警察局官員。

對於當前的政局,拉利姆表示:只有通過迅速舉行可信、透明和參與性的選舉來實現民主復興,才能為海地提供機會,克服曠日持久的政治危機。她補充說,這反過來將使海地社會和領導人集中精力進行必要的治理和經濟改革,回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

罕見的是,莫伊茲當天替代外交人員,直接登上安理會為自己辯護。他表示,過去一年間,海地不僅要面臨嚴峻的新冠疫情形勢,還有腐敗的寡頭和激進暴力的反對派,他們曾多次試圖發動政變。

莫伊茲

莫伊茲補充說:這種混亂的局面意味著政府不得不採取行動。但他也表示,原本應該在2019年10月舉行的議會選舉將在今年9月舉行。

不過,當天法國和美國代表都對海地的局勢發表了嚴厲的評論。美國代表傑佛瑞·德勞倫提斯(Jeffrey DeLaurentis)表示:海地本來於2019年10月舉行立法選舉。在這一日期前後,安理會成員一再呼籲海地的政治利益攸關方團結起來,擱置分歧,找到解決海地面臨的最緊迫挑戰的辦法。但他們沒有選擇這麼做。

法國代表納塔莉·布羅德赫斯特(Nathalie Broadhurst)則猛烈抨擊了莫伊茲的人權問題以及對幫派暴力的調查缺乏進展。在安全和尊重人權方面,政府必須做更多的事情。我直截了當地問這個問題:為什麼吉米·切裡茲爾(Jimmy Cherizier,海地最大黑幫頭目之一)今天仍逍遙法外?

中國代表耿爽表示:當前,海地政治僵局依舊,安全形勢惡化,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社會困境相互疊加,暴力犯罪和社會動盪相互交織,普通民眾苦不堪言。海地依然深陷政治、經濟、社會、人道多重危機,海地人民似乎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海地政府和海地領導人對當前這種失望甚至絕望的局面負有主要責任。長期以來,海地政治派別爭鬥不休,政治人物毫不作為,濫權腐敗屢禁不止,國家治理幾近失敗。

他提到,聯合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為幫助海地擺脫危機投入巨大資源。近30年來,安理會先後在海地部署了聯海支助團、聯海過渡團、聯海穩定團、聯海司法支助團,直到今天的聯海綜合辦公室。這些行動的花費總額已高達近80億美元。

此外,聯合國系統各機構和國際捐助夥伴長期來為幫助海地恢復穩定、實現發展、保障人權也作出巨大努力,各種累計投入到現在也是個巨大數字。令人痛心的是,所有這些投入都沒有得到珍惜和善用,沒有收到應有的成效。

對此,耿爽再次強調,海地問題沒有外部解決方案。我們必須汲取教訓、立足現實,全面評估形勢發展,認真考慮今後聯合國在海地的存在問題,避免無休無止的無效投入。

近年來,海地的政治形勢依舊動盪,而去年的新冠疫情,讓這一情況雪上加霜。

2016年11月20日,光頭党候選人莫伊茲當選總統,2017年2月7日就任。但迄今為止,莫伊茲政府已有3名總理辭職,並多次爆發打砸搶暴力遊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海地政府陸續採取關閉學校、封閉國境線、停航、禁止聚會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迄今共確診12352例,死亡病例247例。但疫情導致民眾生活日益困難,對政府不滿加深,遊行活動此起彼伏,暴力犯罪盛行,安全環境惡化。

西方殖民造成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位於加勒比海的島國海地,是西半球唯一一個最不發達國家,全國1100萬人口中有41%生活在貧困中,人口預期壽命還不到64歲。2019年,海地在189個參加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的國家中居第169位。

2018年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當年海地的GDP為96.59億美元(約合622億人民幣),而同處一島的多明尼加,當年的GDP為855.6億美元(約合5517億人民幣),接近海地的10倍。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海地如今的困境,與西方殖民歷史脫不了關係。海地所在的海地島,是哥倫布1492年在美洲最早發現的海島之一,不久海地島便成為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地,此後該島還被稱為西班牙島,戰略地位之重要,從名字便能看出來。

西班牙剛抵達海地島時,島上的原住民大約有一百萬,西班牙鎮壓了原住民反抗之後,便開始瘋狂奴役原住民。由於殖民者帶來的天花等疾病的肆虐,島上的印第安人絲毫沒有抵抗力,不久後印第安人便全部絕跡。

隨後,法國人開始進入海地島西部,並逐漸佔據人口上的優勢。到了1665年,法國人宣佈佔領該地,並改名聖多明克。英法七年戰爭之後,法國把在北美的大部分殖民地移交英國,喪失了北美大陸的統治權,這就迫使法國必須全力經營其他為數不多的殖民地,包括聖多明克。

原住民滅絕後,島上嚴重缺乏勞動力,為此法國大規模引入黑人奴隸,直接改變了島上的人口比例。到了海地獨立前夕,島上的黑人數量已經達到50萬。而島嶼東部當時僅有約20萬人。

但是,西方殖民者的統治,讓三分之一的新進非洲移民在幾年內死亡,同時許多奴隸死於天花和傷寒等疾病。最終,1791年黑人領袖杜桑·盧維圖爾(Toussaint Louverture)領導海地人發動獨立戰爭,成為拉丁美洲最早爭取獨立的國家。1804年,起義軍攻佔太子港,宣佈獨立,成立共和國。

杜桑·盧維圖爾

但值得一提的是,殖民地時期,殖民者為了擴大種植園的面積,罔顧生態,大量砍伐樹木,造成水土流失。而獨立後,海地的政局仍舊動盪,政變曾一度成為海地的代名詞。這也對海地的後續工業發展造成阻礙。

美國介入,智庫:讓海地的問題變得更糟

西方殖民者退出後,新興大國美國在門羅主義理論指導下,於1915年派遣海軍陸戰隊,悍然入侵海地。幾天之內,美軍就控制了首都、銀行和海關,還宣佈戒嚴令,並對媒體進行嚴格審查。幾周之內,海地新的親美派出現。

1915年至1934年的美國佔領時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地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修通了1700公里的公路,修建了189座橋樑,修復了許多灌溉渠,修建了醫院、學校和公共建築,還把飲用水引入了主要城市。

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親美派政府的殘暴統治之上。當時,政府引用一套名為corvée的制度,允許政府和美國佔領勢力,以武力威脅帶走民眾,充當修建基礎設施的勞動力。這一政策,讓廣大海地民眾不滿,隨後爆發起義,但遭到美軍鎮壓。

關於這場起義,美國海軍陸戰隊方面1921年聲稱,20個月的動亂中,共有約2250海地人被殺。然而,在一份向海軍部長提交的報告中,海軍陸戰隊報告的死亡人數為3250人。海地歷史學家則表示,真實的數字要高得多。有人甚至說:到和平時期結束時,戰爭受害者和鎮壓造成的傷亡人數可能達到這個數字的四到五倍,大約是1萬5千人。

美占時期,一些美國公司進入海地。美國資本同樣為牟取利潤而不顧海地的生態環境,例如,1912年創辦的海地美國糖業公司(HASCO)為了擴大甘蔗種植面積而砍伐了大片林地,使海地的水土流失變得越來越嚴重。

二戰後,美國對海地的影響仍無處不在。1957年至1971年,弗朗索瓦•杜瓦利埃(Francois Duvalier)在高壓獨裁統治下統治海地,但當時有分析認為,美國之所以容忍這個政權,是因為它堅定反對共產黨,在冷戰期間與古巴形成了制衡。

1986年,時任美國總統雷根迫使杜瓦利埃繼承人讓·克洛德(Jean-Claude)下台,隨後的老布希也因軍事獨裁政權的出現,對海地實施了禁運和封鎖,暫停了除了人道主義援助以外的所有援助。

2017年5月,莫伊茲與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會面

杜瓦利埃家族和其他軍事政權倒台後,讓-貝特朗·阿里斯蒂德(Jean-Bertrand Aristide)於1990年當選,但7個月後,他在一場政變中被推翻。1993年,柯林頓政府開始實施經濟封鎖,這進一步使國家貧困,1994年,美國最終進行軍事干預,恢復阿裡斯蒂德的權力。但隨後,美國對阿裡斯蒂德的支持隨著對他腐敗的擔憂而逐步減弱。

對於美國在二戰後針對海地的干涉行為,美國智庫國家公共行政學院(NAPA)在2006年2月的報告中指出,美國針對海地國內政局的一系列施壓和封鎖,造成國外援助的暫停和中斷,因此美國的政策和干預,實際上使海地的問題變得更糟。

聯合國援助,中國貢獻巨大

近30年來,安理會先後在海地部署了聯海支助團、聯海過渡團、聯海穩定團、聯海司法支助團,直到今天的聯海綜合辦公室,這些行動的花費總額已高達近80億美元。其中,雖然迄今未與海地建交,但中方出力巨大。

自2004年10月開始,中國向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派遣維和員警合共1100餘人次,到2012年11月結束。2010年1月12日海地大地震,共造成20多萬人死亡,8名中國維和員警也不幸遇難。但隨後的1月17日,中國公安部表示,派駐海地的維和員警仍將堅守崗位,繼續參與海地的救援工作,暫時不會返回國內。

2010年1月海地地震後,當時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長的楊潔篪致電海地外長表示慰問,並派出救援隊和醫療隊,同時向海地提供了1.03億元人民幣的現金、物資和醫療援助。而2016年10月海地遭受馬修颶風襲擊後,中國紅十字會也向海地紅十字會提供10萬美元緊急援助。

海地仍舊是台灣所謂邦交國,但去年3月,海地政府要求台灣駐海代表劉邦治72小時內離境,原因是劉與海地總統莫伊茲因故發生激烈口角。

對此,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耿爽當時回應稱,近年來,巴拿馬、多明尼加、薩爾瓦多等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順應歷史潮流,先後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與中國建交。中方同這些國家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互利合作,結出豐碩成果,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與海地及其他台灣邦交國的情形形成鮮明對比,包括海地在內的有關國家想必對此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