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注重印太安全 拜登提名「印太沙皇」坎貝爾為副國務卿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提名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右)擔任副國務卿

文/RFA

本週三,美國白宮宣佈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擔任副國務卿。外界關注,這樣的人事安排隱含著什麼政治信號?美國的外交政策會因此出現調整嗎?

11月1日,美國白宮發佈公告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擔任副國務卿,接替退休的現任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坎貝爾是亞太政策專家,曾于國務院與國防部就職,並被稱為是「印太沙皇」。在他擔任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期間,他協助拜登政府將外交政策聚焦于印太地區,重點關注中國的崛起。

坎貝爾的外交政策強調增進美國與盟友間的合作,他對於協助「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等軍事安全聯盟的組成有重大貢獻。同時,他也協助緩和日本與韓國之間的歷史爭端,並促成美、日、韓三方領導人於今年8月在美國大衛營(Camp David)會面。

學者:坎貝爾的任命顯示拜登政府對印太地區的重視

外界普遍認為,坎貝爾的人事任命將再度強調拜登政府將印太地區的外交議題放置于優先地位。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在接受本台採訪時就此分析表示:「坎貝爾是一位經驗豐富且受到高度尊重的亞洲專家,拜登政府想表明它對印太地區,尤其是對中國的重視,因此任命坎貝爾為副國務卿。」

金德芳補充道,她認為坎貝爾上任後,拜登政府的印太政策不會出現變化:「其實除了缺少華麗的修辭,拜登政府對印太的政策與川普時期大致相同。有人說,因為坎貝爾與伊萊·拉特納(Ely Ratner)曾經在《外交事務》期刊(Foreign Affairs)上,共同撰寫了一篇質疑‘接觸派’(Engagement School)的文章,所以他激怒了拜登政府 – 坎貝爾的任命似乎證明這些人是錯的。」

學者:坎貝爾上任可能將更注重盟友而減少對華互動

金德芳提到的這篇文章, 是坎貝爾與現任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2018年發表的, 文章題為《對中國的反思》(The China Reckoning)。該文章強調,無論美國如何對中國軟硬兼施,中國也不會依照美國希望的方向發展。儘管美國在過去數十年,致力於透過外交互動與軍力展現,說服中國不需要也無法挑戰由美國所領導的印太秩序,但是,由於中國領導階層的不安全感,北京當局還是會致力於軍事發展,並向全球擴張。因此,坎貝爾與拉特納建議,美國不應該繼續強調與中國接觸,而是應該強化自身能力,以及多與盟友互動。

針對拉特納與坎貝爾對中國的態度,美國艾德菲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政治學教授王維正告訴本台記者:「拉特納在國防部是主要掌管對印太地區的安全事務,如果坎貝爾能到國務院去的話,我相信他會把這套理念付諸實行,美國的對華政策會更加有原則,更講究美國的實力與價值,而不會像過去毫無原則的跟中國交往、為交往而交往,去迎合中國不合理的要求。」

王維正也指出,坎貝爾在柯林頓總統時期曾任國防部亞太事務副助理部長,在奧巴馬時期則擔任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他在印太外交領域有豐富的閱歷以及人脈,因此,坎貝爾若能接任副國務卿,便能與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歐洲方面的專長相互補充,並向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競爭對手彰顯華盛頓對印太地區的重視。

王維正說:「他過去曾講過,他在國防部任職的時候,他一年要飛到亞太地區83次,並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坐經濟艙,這是他個人在我學校的時候講的。可見他對這個地區的瞭解,以及跟地區主要政治人物有很深的關係。(坎貝爾就任副國務卿,讓國務院)有第二把交椅是亞太地區專家,可以跟布林肯還有沙利文(Jake Sullivan)補足,對美國的盟友及競爭對手來講,表示國務院有一個專家在管理印太地區。」

連結:注重印太安全 拜登提名“印太沙皇”坎贝尔为副国务卿 — 普通话主页 (rfa.org)

拜登總統宣佈提名坎貝爾為副國務卿

文/VOA卡拉

拜登總統11月1日週三宣佈提名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出任美國副國務卿。目前坎貝爾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如果坎貝爾的提名在參議院獲得通過,這位元資深亞洲事務官員將成為美國國務院僅次於國務卿布林肯的二號外交官員。

在美國之音獲得的布林肯致國務院全體工作人員的郵件中,布林肯表示,坎貝爾的提名「發生在一個關鍵的轉捩點」,恰逢美國對印太地區「無與倫比的聯盟和夥伴關係網絡」進行投資之時。

現年66歲的坎貝爾被認為是拜登政府亞洲戰略的建構者。拜登總統2021年上任第一天,便任命坎貝爾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協調員,主管包括中國在內的印太政策。由於深諳亞洲事務,華盛頓媒體將其稱為「亞洲沙皇」。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10月30日的一場華盛頓智庫活動上,坎貝爾表示,如果提名獲得確認,他會繼續尋求深化與地區盟友及夥伴的關係,以制衡中國。

前喬治·W·布希政府國安會亞洲事務主管車維德(Victor Cha)對《華盛頓郵報》說,包括韓國和日本等區域盟友依然會感到擔憂,「但讓坎貝爾擔當國務院二號人物給人們一些信心,美國行政當局是致力於推進和實施其亞太戰略的。」

《金融時報》報導說,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Rahm Emanuel)認為,在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引起廣泛關注的時候,由一名資深的亞洲事務官員擔任這個重要職位會「確保高度專注于亞洲政策」。

今年6月,在布林肯訪問中國前的媒體簡報會上,坎貝爾說:「我們處於同中國的競爭中,但我們不尋求衝突、對抗或新的冷戰。我們要負責任地駕馭競爭。」

他還說:「我們知道幾十年來影響中國或促使中國改革的努力都失敗了。我們預期中國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將一直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隨著競爭的繼續,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採取挑釁性行動——從台灣海峽到古巴——而我們將予以反制。」

國務卿布林肯將目前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概括為「投資、協同、競爭」,即投資美國國內的實力基礎、競爭力、創新和民主;與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網路協同,追共同目標,促進共同的事業;與中國競爭,以捍衛美國的利益,推進對未來的願景。

2009年6月到2013年2月,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坎貝爾在時任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領導的美國國務院擔任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他被認為是歐巴馬時期「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的關鍵設計師。他在2016年出版的《重發亞洲》一書中提出強化同盟關係,與印度和印尼等國構建更緊密的關係,來應對一個上升的中國。

政府職位外,坎貝爾曾擔任戰略諮詢和資本管理公司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 LLC)創始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新美國安全中心聯合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華盛頓智庫「阿斯彭研究所」旗下阿斯彭戰略集團主任,及《華盛頓季刊》編輯委員會主席。他還曾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和國際關係副教授,及該校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助理主任。

川普總統和拜登總統執政時期,美中關係被認為處於兩國1979年建交以來的最低點。近幾個月美中兩國高官頻繁會晤,上周中國外長王毅訪問華盛頓,普遍認為這是為11月的拜習會鋪路。白宮週二宣佈,拜登總統將在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間歇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會晤,不過中國方面尚未證實習近平將對美國進行訪問。

連結:拜登总统宣布提名坎贝尔为副国务卿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