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日中韓外交高官探討領袖峰會可能性 美國因素影響重大

中日韓三國外交官在韓國首爾舉行會談。(2023年9月26日)

文/voa向淩

日中韓9月26日舉行外交高官會談,為今年年底舉辦日中韓領袖會談做準備。專家認為,中國將尋找突破日美韓三國矛盾的戰略契機,對韓國實施認知作戰。

恢復會談或能緩和兩大陣營的對立

日本、韓國和中國9月26日在首爾舉行睽違近四年的外交高官會談,韓國外交部次官補(部長助理)鄭炳元、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農融和日本外務省外務審議官船越健裕會作為三國代表出席。

《韓聯社》報導,韓國政府作為本屆峰會輪值主席國,將向日本和中國提出三國合作的構想藍圖並爭取達成共識。

日中韓領袖上一次會談是在2019年12月在中國舉行。韓國從2020年開始擔任主席國,同年計畫在韓國舉辦,但2020、2021年、2022年均因新冠疫情和日韓關係惡化而連續3年沒有舉行。韓國總統府一位相關人士說明,三方正在為推動年底舉行峰會而努力,確認舉行動向,同時加快調整日程和議程。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執行長盧信吉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日韓中高官會議代表的是東亞區域內最大集團領導層級的會面,對於當前動盪的東北亞具有指標性影響。

他說: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日中關係、韓中關係都陷入了低點,三國高官願意就當前局勢進行意見交換,顯示三國都有改變當前緊張局勢的動機。

盧信吉認為,即便可以預測三國對於改變的方案有明顯歧見,但對於外交態勢的分析仍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日韓中政治專家,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教授木宮正史(Tadashi Kimiya)認為,日韓中三方高層重啟溝通,甚至進行領袖會談,有助於緩和民主與專制陣營的對立局勢。

他以郵件向美國之音表示,針對中國造成的威脅,日美韓三方確實加強了合作框架,但更重要的是確保日美韓陣營與中國、北韓、俄羅斯陣營之間的矛盾不要因此變得更嚴重。所以利用日韓中的框架,採取一些措施,或許能防止兩個陣營之間的對立如同冷戰期間僵持不下的情形發生。

朝鮮半島安全專家、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林志豪認為,日韓中恢復高層會談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降低區域安全威脅。

他對美國之音說:由於中國在朝中俄關係當中,始終對北韓、俄羅斯保持相當微妙的距離,如果韓日兩國能與中國進行有效的戰略對話,或能降低北韓、俄羅斯可能造成的安全威脅,與中國維持穩定的經濟貿易關係,維持東北亞局勢的穩定。

林志豪表示,由於近期日中關係惡化,韓中關係的正常化有助於緩和區域的緊張局勢,這也符合韓日對於東北亞地區的共同安全要求。

日中核處理水爭議恐難因此緩和

近期由於中國對於日本在8月24日開始排放福島核處理水一事表示強烈反對,使日中關係更加惡化。同屬於東北亞的韓國政府則表示確認日本的核處理水排海計畫,認為並不存在科學和技術問題。

國際人士正在觀察日韓中恢復高層會談是否能緩和這個爭議。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林志豪指出,韓國政府是以中性的態度處理此事,暫時還不會影響到韓日關係,但是韓日中之間的磋商在短期之內應無法緩和核處理水的爭議。

他說:中國針對日本的強硬態度依舊未減,也包含了許多歷史因素,因此日中關係的矛盾遠比韓中關係更為複雜,也是韓中日三國對話關係最不穩定的部分。

林志豪認為,由於已對尹錫悅政府造成負面影響,支持度持續下滑,中方應會運用此議題影響韓國國內輿論,藉由韓中關係的回溫和高層會談減緩韓美日合作對中國的影響力。

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教授木宮正史認為,日韓近期確實關係愈發友好,包括對於韓國尹錫悅政府力爭2030年世博會在釜山舉辦,日方已向韓國政府表明了支持立場。他表示,這是日本政府首次由官方表態支持某地舉辦世博會,目的是回應韓方一貫推進改善日韓關係的目標,藉此促進關係發展。

木宮正史說,韓國政府對於日本在核處理水的應對措施也表現出了一定的理解,因此中國若假設在這個議題上會形成韓中同一陣線與日本相對抗,大概會很失望。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執行長盧信吉認為,這個議題並非當前日韓中三國關係低蕩的主要原因,顯然並非三國會談的重點。

他說:民主國家對於民眾需求的重視可能會因為執政壓力而改變,三國磋商過程是否因為內政治理需求而將彼此衝突升高,才會是影響此項議題是否緊急或者緩和的關鍵。

盧信吉表示,基於當前中國希冀尋求與周遭國家緩和關係,加上日韓基本願意合作的立場,日中韓三方會談不會過度著墨于核處理水排放問題。特別是對於中國來說,如何弱化日美韓合作框架才是重中之重。

中國試圖找到日美韓合作的突破點

日美韓領袖8月在華盛頓近郊舉行三國峰會,宣佈開啟日美韓夥伴關係新時代,並指明具體合作內容的聯合聲明,包括強烈反對中國單方面改變印太海域現狀的企圖之內容。

隨後,中國也有所動作。習近平9月23日會見訪華的韓國總理韓德洙,表示歡迎在適當時期舉行領袖會談。韓國外長朴振9月25日也表示願早日舉行會談。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執行長盧信吉表示,中國希望促使日美韓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撕裂日美韓劍指中國的力量。

他說:我認為中國將會持續營造突破日美韓三國矛盾的戰略契機,例如核處理水排海的爭議,或者是北韓的核武,或者是貿易往來等議題,因為這些議題都與日美韓當前的國家發展方向以及國家安全問題的核心概念息息相關。

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教授木宮正史指出,日美、美韓是同盟國,中國和日韓都沒有同盟關係; 此外,日美韓有相似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與諸國完全不同,因此根本不可能放在同一水準上比較。不過他也認為,從地理和區域來看,日韓中確實共用,基於對這些差異的認識,日韓如何平衡地利用各自的框架非常重要。

木宮正史說,在對華政策上,日本和韓國都優先考慮與美國的合作,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可以與美國融合。因此,中國十分關注美國與日韓之間的這些分歧,伺機而動、見縫插針,努力地防止日美韓框架更加穩固。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林志豪指出,在經濟、國防、文化方面,中國對韓國直接的影響力更為明顯,因此韓中與日中關係在本質上有相當明顯差異,韓國對中依存度遠高於日本的對中依存度。他表示,在安全議題方面,韓中在地緣上的關係也遠超過日中關係,這也是為何近期韓國試圖以韓美日關係為基礎,積極試圖與中國恢復對話,希望中國可以扮演負責任的大國,在朝核問題有所作為的原因。

但林志豪認為,這更可能讓中國逮到機會各個擊破。

林志豪說:在以北韓為主的東北亞安全議題方面,中國對韓日仍保有主動優勢。另外由於歷史文化的背景因素,中國也可對韓國實施認知作戰。

他指出,中國或可利用北韓問題(脫北者遣返、朝俄升溫、北韓軍事挑釁)、電池供應鏈、軍事安全(海上民兵、離島紛爭、中俄海空軍演)、文化安全(鄭律成的事蹟,尹東柱的國籍、東北工程的爭議、北韓文化的歸屬)等議題,影響韓國國內輿論和政治團體,進而影響韓美日關係。

連結:日中韩外交高官探讨首脑峰会可能性 美国因素影响重大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