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

緬甸政變報告:5家中國國企向緬甸軍方提供軍火

緬甸政變報告:五間中國國企向緬甸軍方提供軍火

文/張亞興

RFA報導,緬甸公民團體「為緬甸公義」(Justice for Myanmar)發表報告,顯示16家向緬甸國防軍供應常規武器和相關物品的外國企業,中國佔最多,有5家,包括中國北方工業公司(NORINCO)、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VIC)、中國航太科技集團(CASC)、中國航太科工集團(CASIC)、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CATIC);其次是印度、以色列、俄羅斯和新加坡,各2家,北韓和烏克蘭則各有1家。

因要保障安全要求匿名受訪的「為緬甸公義」發言人向記者表示,中國北方工業公司(NORINCO)向緬甸軍方售武,緬甸軍方將武器用作對付人民;公司又在當地營運兩個銅礦,如萊比塘銅礦,驅逐原居民和污染環境。中國公私營企業與緬甸軍方的關係千絲萬縷。「為緬甸公義」發言人引述聯合國「真相調查委員會」指,緬甸軍方利用與中國貿易的收入,支持國防軍在緬甸北部和若開邦與若開軍(Arakan Army)開戰,報告指緬甸國防軍與若開軍交火期間,「嚴重違反人權」,又逼害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國防軍免於刑責。發言人又透露,軍方和相關企業的生意,不受審計和國會的干涉,總司令敏昂萊的個人收益,國民無從得知。他批評做決策和買賣的屬同一批人,明顯有利益衝突。

「為緬甸公義」基於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的公開資料,整合了緬甸軍方與商業夥伴的名單。記者翻查報告,緬甸軍方的112間重要商業夥伴當中,涉及中國和香港資金的有20間,當中包括營運萊比塘銅礦的萬寶礦產(香港)銅業有限公司、揚子礦業有限公司、宇通客車,緬甸世紀燎原針織廠等,當中最少有9間屬紡織公司,緬甸軍方主要與中國在成衣製造貿易獲取利潤。這112間公司,超過9成與緬甸兩大軍企MEHL(Myanma Economic Holdings Limited)和MEC(Myanmar Economic Corporation)都有商業合作。聯合國報告指,這次敏昂萊發動政變的本錢,來自兩大軍企。

緬甸民眾近日在仰光的中國大使館外集會,手持控訴北京和諷刺習近平的標語和圖像。其中一張新聞圖片:民眾拿起習近平操控「傀儡」敏昂萊的圖畫,標語寫著「請中國停止幫助軍事政變」、「(請)從中國來的聯網技術員們馬上離開!」緬甸政變以來,緬甸民眾對中國的不滿加深,包括指控中國派「網軍」替軍政府截斷網路,揚言要杯葛中國貨,甚至有聲音說要攻擊在若開邦皎漂港的中緬油氣管道。外界視兩國在皎漂港的發展項目為旗艦式工程。

種種反中訊號,展示了民眾將矛頭直指中國。他們認為中國默許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批評中國供應武器予軍方,以及與軍頭做生意,為軍隊發動政變提供彈藥和本錢。

馮嘉誠:北京戰略上有需要澄清角色

熟悉東南亞政治的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東盟及東亞研究主任馮嘉誠認為,緬甸反中情緒在過去亦有出現,緬中合作的密松大壩工程和中緬油氣管道,當地人都有不滿中資的情緒。緬甸輿論稱杯葛軍方與中國的貿易,主要因為中國在眾多國家之中,貿易份額較大,新加坡和日本資本也相當可觀。緬甸人目前反中情緒高漲,馮嘉誠認為與近日中國對政變的態度有關。

馮嘉誠說:2月1日(政變)後,中國外交部對緬甸政變的立場,相對較容忍和置身事外,不評論不干預,在不同的國際場合,包括聯合國安理會或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中國立場似乎想淡化西方或國際社會對緬甸政變的譴責,這是主要原因,促成了反中情緒的基礎。

近日有多宗消息在社交平台流傳,包括中國飛機運送技術人員到緬甸,稱北京正幫助軍方建設網絡「防火牆」,有中國士兵出現在緬甸街頭,甚至有網民在上網期間看見中文便聯想到中國介入政變。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週一(15日)反駁,指傳聞「是無稽之談」。陳海又指,緬甸政局出現的變化,「中方事先並不知情,中方與全國民主聯盟和軍隊都有友好關係,出現現在的局面完全是中方不願意看到的。」

馮嘉誠認為,陳海的回應算是澄清了中國對緬甸政變的角色,因為中國外交部也瞭解國家形象在國際越來越差。馮嘉誠補充,北京明白軍方發動政變,不代表與緬甸軍政府外交關係更穩定,以往緬甸前總統登盛的軍政府,停建兩國合作的密松大壩,以至中國支持緬甸地方民族軍隊與軍政府抗衡,北京都不是全賣緬甸賬。馮嘉誠認為中國態度曖昧,配合一貫的外交套路。

馮嘉誠說:但中國為何狀況曖昧,這始終和中國的外交政策、大方向不可或分,中國從來不會批評外國內政,不會直接評價任何政變行動,因(評價)與她本身維持不干預別國內政的形象有很大衝突,我想中國不會公開指責任何發生在該國的內政,特別是政變,不只是緬甸,即使早前泰國發生軍隊政變,中國立場都是不會評論。

反中情緒累積或成外交火藥庫

如果中國對緬甸仍然維持「不作為」或所謂「韜光養晦」的姿態,馮嘉誠指當地反中情緒很有可能有增無減。

馮嘉誠說:緬甸過去不是未試過有種族問題,尤其是在緬族和其他少數族群之間,華人也曾是緬族或緬甸人針對的對象,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軍方挑動這種情緒,令國內人口不能團結,找了一個「外敵」,合理化軍事統治,我想這也是一個可能較危險的可能。如中國再不劃清界線,北京很難預計何時這種情緒會成為對中國不利的利器。

自緬甸在1988年軍方發動政變,眾多國家中幾乎只有中國支持緬甸,在地緣政治角度來說,緬甸與中國地理位置較近,如果中國要突破美國在南海布下的第一島鏈出海,拉攏緬甸利用當地港口是有利的戰略舉動。至於緬甸,多年來要依靠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