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東協10國將首度舉行南海軍演 專家:選爭議水域向中國示威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

文/voa向淩

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簡稱為東協)9月將在南海舉行首次10國聯合軍事演習。專家認為,東協欲藉此對中國示威,表達東協維護南海主權的一致決心。

演習地點選在爭議海域是為了向中國示威

東協輪值主席國印尼6月8日表示,東協十國將於今年9月首度在南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屆時東協10個成員國以及觀察員東帝汶都將參與,也包括了當前由軍政府控制的緬甸。東協過去曾與美國一同海軍演習,但不曾單獨軍演,這將是第一次東南亞國家全員出動的聯合軍事演習。

印尼國民軍司令瑪律戈諾(Yudo Margono)6月8日告訴印尼安塔拉國家通訊社(Antara),這場在9月舉行的演習不涉及任何作戰行動訓練,其目的在於強化東協的區域中心地位;印尼軍方發言人朱利阿斯(Julius Widjojono)則說,這場演習攸關亞洲、特別是東南亞有發生災難的高風險。

聯合軍演決定是在印尼舉行的東協軍事首長會議上達成的,地點是印尼與中國皆宣稱擁有主權的水域、南海最南端的「北納土納海」(North Natuna Sea)。印尼宣稱北納土納海為其專屬經濟區,但中國反對並稱該水域位於中國在南海以「九段線」劃設的領土主張範圍,曾派船在那裡航行。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東協決策的風格是共識決,有時候基於利益不同與歷史因素,達成共識並不容易,所以政策進展一向是很緩慢的。但這次首度舉行聯合軍演,事先並沒有太多醞釀,居然那麼快就決定,相當出人意料之外。他指出,這次的聯合軍演可說是由印尼所策劃,由此可以判斷,印尼有意在東南亞扮演更加積極參與組織的角色;另一方面,東協各國似乎有意以更緊密結合的態度擴大東協在印太區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避免個別國家被迫捲入美中競爭當中。

羅慶生說:「這一次的演習地點北納土納海雖然也是南海的爭端地區,但是它不牽涉到島礁主權的爭議,而只是200海浬經濟海域的爭端,從技術上來說,這只是一個經濟海域的分配問題。所以我認為,印尼選擇這樣一個低爭議的地區是借機向中國施壓,而中國在美中競爭的背景下,雖不滿意但也只能接受。」

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高級研究員胡逸山(Ei Sun Oh)表示,三年前因為中國漁民數度在該地的捕魚活動使中國與印尼因為護魚問題陷入關係緊張,當印尼提出抗議時,中國外交部的回應非常強硬,宣稱中國漁民的行為「完全合法和合情合理」,造成這次握有東協會議主導權的印尼借機發揮,向中國表明東南亞盟國將一起表示堅決捍衛主權。

他對美國之音說:「北納土納海,印尼認為是他的專屬經濟水域,和中國所主張的九段線是有一定程度的重疊或者是連結的。那麼兩國之間的主權的爭議,在南海上比如說在幾年前,有漁民的捕魚的事件,有時候會顯得比較緊張的狀態。那麼這次印尼選擇在這個水域,然後舉行這樣的一個東協的多國聯合演習,在某種程度上當然也是有著一定程度的向中國示威的意義,然後也同時彰顯出東協的這些南海主權(聲)索國之間,他們有一定程度的團結一致的決心。」

南海主權爭議將持續無解

在這次聯合演習的成員國之中,越南、菲律賓、汶萊以及馬來西亞都與北京當局存在著競爭性的主權聲索。北京宣稱,擁有幾乎整個南海地區的主權。

做為年度船運貿易額3.5萬億美元的重要航道,南海情勢持續緊繃,主因在於北京當局依「九段線」主張擁有大部分南海主權,罔顧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CA)已於2016年否決其主張;東協近年推動與中國達成「南海行為準則」,然部分東協成員國依然不時與北京當局在南海發生衝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古賀慶(Kei Koga)以郵件對美國之音表示,東協的合作形式比較是各自為政,在安全上的合作層級並不高,而且並非全部的東協成員國都與中國有南海主權爭議,或是都曾經聲索過主權。但在「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上,東協一直都是以一個整體與中國進行磋商。他認為,對南海問題的實際需求,正好凝聚了東協的向心力與認同,隨著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施壓增強,東協也藉由呼籲「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讓內部合作更有機會擴大與轉型。

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高級研究員胡逸山表示,以現實狀況而言,東南亞國家和中國之間有時談、有時打,既沒有談成共識的跡象,也沒有發生比局部衝突更嚴重的戰爭可能,而美國也會持續介入,以免中國以切香腸的方式迅速擴大在南海的勢力。

他說:「有沒有外力介入呢?肯定有的,也避免不了。美國肯定會在本區域繼續的巡航。因為對美國來說,南海的這些航線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在經濟上或者是戰略上。所以美國肯定會繼續的在這裡進行所謂的自由航行。」

胡逸山認為,即使有外力介入,東南亞國家與中國一直有著密切的經濟往來,也不想與中國撕破臉,因此,南海主權爭議將一直持續下去,不會因為東協呼籲遵守「南海行為準則」就有所改變。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指出,2002年中國與東協國家簽訂的「南海共同行為宣言」時,就已經強調要和平解決爭端,雖然在制定「南海行為準則」後東協與中國在依據該準則行事方面並不順利,但南海主權的爭端也沒有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經濟合作的發展造成重大的影響。

他說:「2020年東南亞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交易夥伴,在RECP的加持下,雙方貿易關係持續看好。東南亞國家都想趁著這個勢頭發展經濟,包括菲律賓。今年2月,菲律賓國會即正式批准加入RECP,美國想介入缺乏著力點。」

中國宜對東協軍演低調處理

過去部分東協國家與西方民主國家在南海舉行軍演時即引起中國的注意。

今年5月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及汶萊海軍艦艇與飛機在南海舉行演習期間,屬於一個中國海上民兵組織的多艘船隻駛近演習區域。當時有分析指出,中國當局正使用海上民兵組織來威嚇和擾亂東南亞國家在南海演習。

因此,中國這次對於9月將舉行的首次東協南海聯合演習之反應,成為眾所矚目的話題。

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高級研究員胡逸山表示,中國是大部分東南亞國家最大的交易夥伴,一直以來都保持頻繁的對話,目前在南海主權爭議上也看不出升高衝突的可能性,因此中國大可不必過度反應。他認為,中國應該在經濟合作上加大力度,利用東協各國對其經濟依賴的長處提升關係;另一方面,中國應該在南海區域減少艦船的進出,對於東協這次的軍演也儘量低調處理,讓東協在美中之間繼續維持中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古賀慶表示,東協的條件與美國、日本不同,要如同美日等先進國家一般逐漸與中國脫鉤是不可能的,只能謹慎地與中國維持交往。他指出,如果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經濟全部押寶在中國,不僅可能造成經濟危機,也會造成安全危機。因此,從供應鏈等方面與美日等民主國家加強合作,對東協國家才是最有力的平衡。

古賀慶指出,如果美國所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IPEF)有更多具體內容,讓東南亞各國看到「牛肉」,東協國家應該會有更高的參與意願。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表示,當小國夾在兩大國競爭當中時,最符合協力廠商利益的是保持中立,使兩大國都為拉攏協力廠商而釋出更多的利益,也就是逼迫大國扔出更多胡蘿蔔(好處)的遊戲。他認為,新加坡是把這遊戲玩得最好的國家,逐漸成為東協各國效法的典範,最近菲律賓就已經開始效仿這種做法。

他說:「例如小馬可仕上任後的菲律賓雖與美國關係密切,基本上仍想保持中立。因此中國也不會施太大壓力,以免把菲律賓推向美國。」

連結:东盟10国将首度举行南中国海军演 专家:选争议水域向中国示威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