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政治

俄烏戰爭一年後:北京敢為俄羅斯提供武器?還是會為結束戰爭提供和平計畫?

20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同習近平召開視訊會議

文/voa方冰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周年到來之際,新聞事件頻頻發生。

美國總統拜登親訪基輔,突顯美國及西方盟國對烏克蘭人民反侵略的堅定支持。另一方面,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即將訪問莫斯科,據報導,他將給普京帶去一份北京的和平計畫,並為中國國家習近平的出訪作準備。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並不相信北京具有扮演戰爭調停人的資質,反而懷疑北京正考慮向莫斯科提供殺傷性武器。他警告王毅,如果北京越界,後果嚴重;但北京不甘示弱,反過來警告美國,不要干預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

又提和平計畫,又被懷疑提供武器,北京意欲何為?

「我不認為中國會對俄羅斯給予殺傷性武器的支持。」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劉宗媛說。因為一旦中國這樣做了,等於在支援加速俄烏戰爭事態的升級,「把自己陷入一個國際輿論的譴責當中。」

劉宗媛認為,對於俄烏戰爭中美中雙方的較勁,必須將這對關係置於雙方正處於戰略上極度互不信任的現狀下加以審視。

這種互不信任 「不是美中雙方高層領導人能夠解決的,」劉宗媛說。「現在中美關係已經跟美國大選以及美國國內政治密切相關。」

劉宗媛認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一直對中國以何種方式支援俄羅斯高度懷疑。但 「實際上中國的這個所謂的支持,或者是所謂的中國對於中俄關係這種無限制的合作夥伴關係,實際上大家看到了很多的限制。」

她表示,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的一再警告下,「實際上中國的銀行機構,並沒有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

但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一直以一種可疑的、「打擦邊球」的方式在暗中支援俄羅斯。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了大量可用于戰爭的無人機和晶片。此外,中國利用西方對俄羅斯大規模制裁的機會,大量購買廉價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等物品,並使中俄貿易2022年創下記錄。

和平計畫僅為修復國際形象、擺脫「無上限合作」帶來的困境

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在墨尼黑安全論壇上稱,北京將提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彭博社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這份所謂的「和平計畫」,「將包括呼籲停火和停止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本周王毅將訪問莫斯科,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出訪做準備。

據報導,普京可能在2月24日在聯合國提出一項決議草案,以與烏克蘭支持者支持的要求俄羅斯撤軍並結束敵對行動的決議草案競爭。烏克蘭的這項草案將于本周在聯合國大會付諸表決。60多個國家已簽署成為該決議的共同提案國。

彭博社報導稱,王毅的建議在當地立即遭到質疑,德國外交部長安娜麗娜·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表示,任何和平協議必須以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為條件,「公正的和平並不意味著侵略者會得到回報。」她說。

劉宗媛認為,中國的和平計畫可能會有一定的效果,因為普京 「實際上也在把握時機想要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因為畢竟俄羅斯在這個戰爭的過程當中並沒有取得絕對的優勢。」

「我不懷疑北京對和平的渴望,但與此同時,這個提議似乎令人難以置信,」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高級研究員拉斐爾·潘圖奇(Raffaello Pantucci)對彭博社說。「為了可信,中國必須被視為一個獨立的經紀人。 然而,中國顯然在這場衝突中選擇了一邊。」

劉宗媛認為,中國提和平計畫不是為了俄羅斯而是為了中國自己。「最終的意圖實際上還是為了修復中國在國際社會當中的國際形象」。她認為,北京「希望能夠隨著國際地位的提升,進而能夠幫助中國經濟,推動外貿發展,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等等。」

劉宗媛說,中國國內各項經濟指標實際上處於「史無前例的糟糕」狀態,反映百姓對經濟信心程度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去年「11月底下降到了83%點多,不到85%,就是史無前例的低,所以,再加上很多的房地產以及企業,科技企業的一些政策性的大規模的調整,導致了中國的經濟的確是存在了很大的問題。」

此外劉宗媛認為,出於國內各種原因,「中國是希望俄烏戰爭能夠儘量降溫,從而使國內的輿論情緒得到平復,進而進一步壓縮或者說是削減中央領導在台海危機方面進行管控的風險。」

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教授裴敏欣認為,中國為其俄烏戰爭的立場付出的巨大代價之一,就是國際社會對臺灣命運的關注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利益。「更糟糕的是,台海戰爭的前景激發了美國在軍事和外交上支持臺灣的努力,進一步掏空了其‘一個中國政策’。」

習近平是否會出手拯救普京?

一年前,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說,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有一條底線,「防止普京失去權力」。麥艾文認為,普京失去權力對「中國和習近平的生存」構成「威脅」,是一個「大風險」。

一年過去了,他的說法是否得到了驗證?

「中國可能沒有任何強烈的動機來説明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即俄羅斯被徹底擊敗或普京輸掉的情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研究專案主任李明江說。

習近平看到緊接著與普京簽署「無上限」合作協定而爆發的俄烏戰爭讓他陷入國際關係困境,以及西方世界空前協調制裁俄羅斯的威懾力量,為此,他退而求其表面「中立」立場。

對習近平而言這場戰爭「實際上是一個負債(liability),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包袱。」劉宗媛說。

「如果中國竭盡全力拯救普京和俄羅斯,基本上會導致中美關係、中國與西方世界、與歐盟國家,幾乎完全崩潰,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後果。我不認為習近平或中國人準備好接受這種後果。」李明江表示。

李明江認為,中國將可以接受一個戰敗的更弱的俄羅即,「中國政策界有一種想法,不管怎樣,俄羅斯有那麼多資源,有相當多的人口作為一個大領土,即使打敗它也不會成為一個小國 ,它將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中等實力。」

而且,李明江認為,「即使普京不在了,……很難想像,在戰後時代,如果俄羅斯戰敗,你會看到俄羅斯不斷向西方傾斜,與美國一起幫助對付中國。」

俄烏戰爭一年後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對俄烏戰爭一年後的中俄關係,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亞歷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總結道,雖然中國和俄羅斯的伴關係走向跟以前一樣,「但變得更粗大、更不對稱了。因為中國在這對關係中比俄羅斯擁有更多的影響力、特權和選擇權。」

他說,這雖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但是,「中國比俄羅斯受益更多。這種關係雖不是聯盟,但是一種越來越密切的協調,越來越符合北京的條件。」

但裴敏欣認為,俄烏戰爭以及習近平的應對措施,使得 「中國的戰略和經濟成本只會越來越高。」

因為 「習近平別無選擇,只能跟普京站在一起。」當年他被視為「外交大手筆」的與俄「無上限」合作戰略,不到三個星期就被普京入侵烏克蘭的鐵蹄粉碎,但現在,他卻不敢拋棄普京,怕被 「莫斯科視為不可原諒的背叛行為」。

更別提 「在戰略層面,中俄夥伴關係對中歐關係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害。」

「習近平陷入了一個戰略困境,只能任由事態發展。他昔日的絕招看起來越來越像是一場失敗的賭注。」 裴敏欣說。

連結:俄乌战争一年后:北京敢为俄罗斯提供武器?还是会为结束战争提供和平计划?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