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

拜登對中政策 華府智庫提「保持否定能力」

美國總統拜登

文/李路

中評社報導,面對美中力量平衡的變化,美國外交學界開始認識到,美國對中競爭的戰略目標必須現實。他們呼籲美國決策者放棄瓦解中國治理結構或單方面阻礙中國崛起的想法,在亞洲安全上的重點應從追求主導地位轉向保持否定能力。

拜登政府執政,美中關係研究學界在反思川普政府對中手法失敗的同時,為新政府對中手法提出替代建議。布魯金斯學會25日發佈的「正確處理中國挑戰」(Getting the China challenge right)報告,提出了在安全、經濟、全球公共利益、人權與民主等方面對中打交道的建議。

這份由布魯金斯學會的中國問題專家何瑞恩(Ryan Hass)和杜大偉(David Dollar)撰寫的報告指出,川普政府對中政策不連貫、不一致,未能兌現其諾言。恢復美國對中政策連貫的決策過程,美國新政府需要重振「全政府的」對中手法,白宮應重返政府決策的中央節點,以制定優先事項,協調政策,並在各部門和機構維持關於中國的信息管理。

報告指出,美國應對中國挑戰的替代方法需要採取四個關鍵步驟:首先,美國必須通過改革和投資來加強自己的經濟。第二,美國應該與亞歐盟友合作,推動中國繼續開放經濟。第三,美國需要通過強大的軍事存在,對抗中國的強勢,並批評中國有違國際規則行為。第四,美國需要在有共同利益的問題上與中國合作,特別是在氣候變化、全球公共衛生、支持窮國、核不擴散等問題上。

報告強調,中國不是單純的合作夥伴、競爭對手或挑戰者,而是三者合體。對這種複雜關係的有效管理要求美國決策者超越單純地將中國作為競爭對手或敵人的簡單思維。

記者注意到,這份政策建議報告,經常出現的字眼是「現實的」(realistic),希望美國決策者在對中打交道時要保持現實的目標。

報告指出,美國決策者需要放棄瓦解中國治理結構或通過美國單方面施壓,阻礙中國崛起的想法;需要制定適合應對現存中國,以及它未來對美國利益和價值觀構成挑戰的方法。

「美國不應以遏制、脫鈎或政權改變等不切實際的目標為目標,因為這些目標無法鞏固美國國內的支持或吸引國際社會的支持,美國需要制定一個能夠成為有廣泛持久支持的基礎的戰略。」報導寫道,「一個連貫的政策過程將確定現實的目標,並計劃實現它們,這個過程可能包括防禦和進攻的努力。」

顯然主要是前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何瑞恩撰寫的安全問題建議表示,美國將無法以可接受的風險或代價,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中國。任何國家都無法實現絕對的安全。兩國都無法在亞洲確立不受挑戰的軍事主導地位。兩者將被迫共存於雙方都不滿意的戰略競爭環境中。

 報告建議,美國軍隊必須保持活躍和可見性,並在亞洲各地與安全夥伴進行頻繁互動,以保護美國對聯盟承諾的可信度,防止中國在亞洲建立排他的勢力範圍,並保護美國進入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區。

「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戰略重點必須從主導轉向否定 (from dominance to denial)。」報告指出,在防禦能力方面,美國沒有可行的投資組合,可以讓美國在西太平洋恢復純粹的軍事主導地位。美國國防預算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報告稱,美國不需要在軍事上打敗中國來捍衛自己的利益。美國需要有能力保持其進入的權限,並保護其安全承諾的可信度,包括可信地阻止中國使用武力實現其政治目標。

報告認為,美國戰略的重點應是在美國的亞洲夥伴之間建立全面的安全夥伴關係網絡。加強地區海軍和海岸警衛隊彼此之間的聯動。其次是提高無人機、快速攻擊導彈船和安全夥伴可用的移動防空能力等增強能力。美國領導人必須立即與中國同行就可能激發美中衝突的行動進行坦率直接的討論。美國需要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和波斯灣保持其前沿部署的軍事存在,以起到阻止衝突的威懾作用。

同樣,在經濟問題上,顯然主要由布魯金斯學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杜大偉撰寫的建議,也呼籲美國決策者要設定現實的目標。

報告提出,美國應該願意就關稅進行談判,以換取解決結構性問題的第二階段協議。美國必須現實:中國不會在一夜之間完全改變,美國不要高估自己的影響力,而中國有願意推進改革的改革者,取得重大進展是有可能的。

報告建議,美國應該考慮為擴大美國對中出口的預期目標設定一個指示性範圍,但放棄每種產品的具體目標。美方還應繼續聚焦於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淡化雙邊貿易平衡和匯率等目前不成問題的話題。加入CPTTP對維護以美國為中心的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至關重要。

在經濟上保衛國家安全方面,報告指出,美國必須制定更加理性和一致的政策。「放緩中國的增長或殺死華為都不是現實的國家安全目標」,認為離岸製造業生產將因保護主義而回到美國的想法是幼稚的。

「雖然試圖與中國脫鈎對美國很誘人,但脫鈎是失敗的戰略,美國的夥伴不會效仿,美國最終會因此被孤立。」報導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