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新封面「第一天」,很到位
文/羅樂
觀察者網報導,紙撒了一地,淩亂的文件堆積在案頭、椅子、地板,桌上還留著吃剩的薯條和空可樂杯,更不要說地上的小紅帽和窗簾上的「T R」塗鴉……美國《時代》週刊21日新發佈的2月1日刊封面,到位地詮釋了什麼叫「爛攤子」。
美國,在我「手上」了,今後的路,怎麼走?酷似拜登的白髮老人,在「一地雞毛」中對著窗外沉思。
有意思的是,《時代》在推特上發佈的封面是動態圖。窗外的天空被染成橘紅色,煙霧彌漫在空氣裡,渲染著令人不安的氣氛——一個混亂、失序、撕裂的美國。
按照慣例,《時代》編輯部隨封面發佈了將會刊登在2月1日刊的文章,題為《拜登如何治理分裂的美國,這將會定義他的政治遺產》。
不過,等這期雜誌問世,已經不是「第一天」,而是「Day 13」(第13天)了。
毫無疑問,某些改變會在這十幾天內發生,例如美國「重新加群」世衛組織和巴黎協定,另外一些川普任期內——甚至追溯到更遠——留下的「宿疾」,則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的問題。
《時代》封面文章寫道,「這是一個飄搖之中的民主(國家)恢復正常的第一步。他的前任,在努力了兩個月推翻民眾的意願,試圖繼續掌權之後,告訴美國人要『好好生活』,然後沒有參加(就職)典禮。國家廣場非常空曠,因為暴力威脅,人們禁止進入典禮現場。拜登演講的聲音在25000名國民警衛隊員把守的、被封鎖的首都響起——這似乎是一場戰爭時期的就職典禮。」
和拜登的就職演講一樣,「團結」、「國家共識」等字眼,反復出現在文章裡。但文章寫道,「這可能比拜登想得更難。」
「拜登可能永遠不能團結美國。在一個充滿虛假資訊和妄想的國家中,這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他可以讓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意見不一的美國人,就民主進程達成共識,如果他可以幫助政治辯論回到以事實為基,如果他可以提供足夠的解決方案來恢復對政府的小部分信念,那將會是一個開始。美國仍然不會團結,但它可能會足夠團結。」文章認為。
那麼,現實世界中的美國「Day One」(第一天)是什麼樣的?這很難概括,因為在華盛頓特區為慶祝拜登就職燃放起煙花時,另一些美國人卻在家鄉走上街頭、焚燒國旗,以表抗議。
顯然,當《時代》雜誌寫道「拜登的前任違背民眾的意願」時,這一部分「民眾」並不在內。
當日(20日),川普和家人早早離開白宮,並不想和拜登碰面。午間,拜登宣誓就職,成為該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總統。
但他的就職典禮顯得十分清冷。在25000名國民警衛隊員震懾下,特區沒有發生示威,國家廣場插滿小旗,代表那些不能來觀看典禮的美國人;路透社把最近幾天的美國首都描述為一座「有駐軍的鬼城」。
相比與特區的冷寂,20日當天,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及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和西雅圖市均發生了一定規模的示威活動。
據《紐約時報》等美媒報導,大約200名身穿黑衣的示威者聚集在波特蘭街頭,他們自稱是「無政府主義者、反法西斯主義者和種族平等示威者的集合」,抗議拜登就任新一屆美國總統,並打出了「我們不要拜登,我們要對員警的殺戮、帝國主義戰爭和‘法西斯行徑’發起復仇」的旗號。
這場示威活動迅速升級,他們衝擊了波特蘭市的民主黨總部,砸碎了建築的玻璃,在外牆上塗鴉。期間示威者與當地警方發生數次衝突,有示威者還試圖搶走員警的自行車。
西雅圖則有150名示威者高舉橫幅開始遊行,橫幅上寫著「不要員警,不要監獄,不要邊境,不要總統」等口號。
1月20日下午,結束了就職典禮的拜登,入主被裡裡外外徹底消毒過的白宮,馬不停蹄地簽署了17項行政令,包括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和世衛組織。CNN形容,在「拆除前任留下的政治遺產」上,拜登的行動比其他所有總統都要更快、更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