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

安倍遇刺身亡,他的政治遺產會如何影響日本?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

當地時間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市進行街頭演說遭到槍擊,後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終年67歲。

兇手的這兩聲槍響,讓日本乃至世界震驚,這不僅終結了一位日本前領導人的生命,也給未來日本右翼政治勢力、政局以及社會留下了諸多待解的謎團。這起事件,將對日本產生哪些影響?

對於這些疑問,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觀察者網專欄作家沙青青表示,這起突發事件仍有許多資訊有待調查,但縱觀日本歷史,政治暗殺似乎一直都是這個國家的「傳統」,包括同樣擔任過日本首相的安倍外祖父岸信介在內,多名首相曾遭人暗殺。

2天後,日本參議院將舉行選舉,沙青青預測,安倍遇刺事件將推高民眾對於國政的關心程度和投票率,原本就可能獲勝的自民黨,勝果將得到鞏固,岸田政權很有可能會就此長期化。而隨著安倍這一「右翼共主」的離世,自民黨內部權力結構將重新洗牌,到底是岸田掌權或其他派系大佬共治,仍有待觀察。

沙青青認為,安倍註定會「留名」日本政治史。內政層面,除了已被人熟知的「安倍經濟學」,安倍更是通過成立內閣人事局,將官僚的任命權和提拔權牢牢控制首相手中。同時,安倍生前仍有多起「弊案」存疑,即便是反安倍人士,也不願意他這樣突然離世,這掩蓋了部分懸而未解的爭議點,對於檢討其任內一些不當施政其實是不利的。

安倍突遭槍擊,此事是何性質?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8日上午11點半左右,安倍晉三在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進行街頭演講時中槍倒地,當時已「心肺停止」,無生命體征,後被送往ICU接受治療。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警方稱嫌疑人名為山上徹也,今年41歲,居住在奈良縣,目前已因涉嫌謀殺未遂而被捕。

另據富士新聞網(FNN)報導,多名政府官員稱,山上徹也系前海上自衛隊隊員,於2002年加入,2005年期滿退役。據NHK引述警方消息報導,山上徹也在調查中表示,自己對安倍晉三感到不滿,想要殺死他。

這起突發事件究竟該如何定性?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觀察者網專欄作家,同時也是中日歷史研究者的沙青青表示,目前雖有諸如兇手具有海上自衛隊背景等消息流出,但仍有諸多資訊不夠明朗,有待調查,因此對事件定性為時尚早。

縱觀日本國內的反應來看,沙青青提到,目前這位名叫山上徹也的人,已披露的資訊並沒有體現出他有特別強烈的政治背景,無論「或左或右」。

在此之前,日本涉及政治人物比較著名的暗殺事件,是2007年長崎市長遭「山口組」成員暗殺,兇手帶有明顯的黑幫背景。

「至於到底為何,有待進一步偵查。從我們目前看到的資訊來判斷,這更像是一次個人的反社會行為。」沙青青指出,雖然日本社會總體而言治安較好,但也會偶發此類反社會的暴力事件,比如2019年就曾發生過針對兒童的「隨機砍殺事件」,但這次的針對物件卻變成了前首相,一位如此重要的政治人物。

日本素有「政治暗殺」傳統

「遭遇暗殺」,似乎成為了安倍家族的一個「魔咒」。62年前(1960年),也是在7月(14日),安倍的外公岸信介,因「安保問題」,被比自己更為極端的右翼分子荒牧退助行刺,雖沒有生命危險,但也導致岸信介五天後下臺,結束了三年半的首相任期。

沙青青表示,如果對於日本近現代史感興趣或有所瞭解就會發現,從明治維新前的倒幕運動開始,政治暗殺就是日本近代的「傳統藝能」。

「比如,揭開倒幕運動序幕的櫻田門外之變,就是當時的一群武士前去刺殺實際幕府控制人井伊直弼。所以說,揭開日本近代史序幕的,就是一場政治暗殺事件。」

沙青青介紹,進入20世紀以後,這種事件在日本依舊經常發生,比如1932年海軍少壯派試圖向上奪權的「五·一五事件」,1936年陸軍「皇道派」試圖政變的「二·二六事件」。

他特別介紹了「五·一五事件」,今年正好是該事件發生90周年,它象徵著揭開日本法西斯化的序幕,當時刺殺時任日本首相犬養毅的一幫主謀就是海軍青年將校,再看看如今山上徹擁有的海上自衛隊背景,可謂是歷史上一個「詭異的巧合」。

二戰之前,遇刺的日本首相還包括伊藤博文、原敬、濱口幸雄等人。最為中國人所熟知的伊藤博文,是明治維新的代表人物,卸任首相後負責朝鮮殖民統治事務以及對俄談判。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中國哈爾濱火車站被韓國反日鬥士安重根槍殺身亡。

二戰以後,特別是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國內針對政治人物的暗殺行動開始有所減少,但也並非沒有。據《朝日新聞》等日媒整理,日本二戰後有名的政客遇刺事件有多起:

岸信介遇刺的同年10月,左翼政治人物同樣深受「安保鬥爭」影響,當時有「親共」爭議的日本社會黨主席淺沼稻次郎在演講中被17歲右翼青少年刺殺身亡。

1990年1月,長崎市長本島等被右翼團體成員用手槍擊中,身受重傷。同年10月,日本前勞動大臣丹羽兵助被一男子刺殺身亡。

1992年3月,自民黨副總裁金丸信在演講中遭槍擊受重傷。2002年10月,日本民主黨眾議員石井紘基在家門口被右翼團體成員刺死。2006年8月,自民黨前幹事長加藤紘一的辦公室被縱火焚毀。

最近一起比較著名的刺殺事件,是在2007年4月,長崎市長伊藤一長遭黑道槍殺,最終死於槍口之下。

沙青青補充稱,正是因為日本近年來相對比較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以及此類事件的減少,政治人物的安保措施開始有所減弱。如果有人現在作為訪客或參觀者出入一些日本政府部門,當地的安保措施甚至不如國內的地鐵安檢,這或許也能說明安倍此次街頭演講的安保為何會如此鬆懈。

事實上,奈良警方事後也透露,嫌疑人從網上獲知了安倍將前往奈良進行助選演講的相關消息,並於當天上午乘坐電車前往安倍演講地點。

日本未來右翼政治勢力有何影響?

安倍晉三是日本自民黨籍政治家,生於1954年,今年67歲,曾任日本第90任,以及第96至98任首相,歷任內閣官房長官、自民黨總裁(黨首)、自民黨幹事長等職務。在派閥林立的自民黨內,安倍是清和政策研究會,即安倍派的會長。

安倍出生於東京都,其父安倍晉太郎曾擔任日本外務大臣,外祖父岸信介、外叔公佐藤榮作曾擔任日本首相。安倍1982年初入政壇,1993年當選山口縣眾議員。2006年接替小泉純一郎任日本首相,但一年後便因病辭職。2012年,安倍再度當選自民黨總裁,並在同年眾議院選舉中領導自民黨重新掌權,二度拜相。2019年底,安倍成為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2020年8月28日,安倍再次以痼疾復發為由,宣佈將辭任總裁;之後接任的菅義偉曾長期擔任安倍的內閣官房長官,被認為是安倍政權「左膀右臂」。經一段時間調養後,安倍也並未遠離政壇,在自民黨內成為其派閥領袖,對日本政壇仍有巨大影響力。

此次暗殺事件的發生,正值2天後日本參議院將選舉。沙青青表示,自民黨原本就有很大可能在參議院選舉中獲得多數,如今這一突發事件很有可能會推高此次選舉的投票率,刺激部分日本民眾對於國政的關心程度。同時,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的政權很有可能會長期化,要知道,未來三年內日本將沒有全國性的選舉。

沙青青提到,在自民黨內部,安倍屬於「謝幕但不下台」,他退任首相後在本黨內的定位是所謂的「右翼保守本流共主」。雖然不是首相,但他可以控制一些國會議程,掌握黨內主要派系的動向,某種程度上來說,安倍是躲在岸田背後的「幕後權力者」。

「安倍的突然離世,很有可能會導致自民黨內部的權力結構出現真空並重新洗牌,誰能夠接任‘右翼共主’之位?」沙青青分析,岸田有可能希望成為黨內唯一的話事人,但其他幾個派系之間對於如何填補「權力真空」,也可能展開明裡暗裡的博弈。

「究竟是岸田本人能夠整合各派系,完成對自民黨的完整而實際的控制,還是之後幾個大佬共治,這都有可能,有待觀察。」但沙青青指出,安倍遇刺身亡並非是岸田的主觀意願,但還是在客觀上讓其有所獲益,使他對於黨內控制力會有所上升。

安倍留下了哪些政治遺產?

已有學者認為,安倍遇刺身亡是「戰後日本政治中的最大事件」。沙青青則認為,安倍註定會在日本政治史上「留名」,比如他的執政時間創下紀錄等,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外交層面,其關於亞太的一些具體構想,特別是在對華政策上,曾不斷出現反復,這對於中國而言具有危險性。

安倍在2006年接替小泉純一郎成為日本首相時,中日關係跌至冰點,他則試圖「解凍」這一關係。但此後,他又顯露出想要擔任「右翼盟主」的政治野心,在此過程中,其對華政策開始出現所謂的「實用主義」或「投機主義」色彩。

安倍在任內,與中國在經貿等領域確實展開了諸多合作,但在安保等層面,積極推進修憲、部分解禁集體自衛權,此後美國政府推行的所謂「印太戰略」也是安倍政府於2016年提出的,目的就在於拉幫結派圍堵中國。離任後的安保,更是反華言論不斷,在有關臺灣問題等中國內政上多次指手畫腳。

「安倍的這種‘實用主義’態度,導致日本如今在中美關係和對華政策上的一種‘投機性’顯露無疑。站在中國的角度,從長遠來看,日本的這種發展態勢也會帶來一定的危險性。」

而在內政層面,除了已被人熟知的「安倍經濟學」,沙青青還提到了安倍在任內對於日本內閣體系的一種改造,這是他所做過的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

簡而言之,安倍通過內閣人事局這樣一個機構,牢牢將日本官僚的控制權掌握著政客手中。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日本的傳統是「官僚治國」,這些技術官僚是國家的中流砥柱和精英人士,帶領國家不斷發展,他們對於政客非常不屑和看不起。然而,安倍則通過成立內閣人事局,將官僚的任命權和提拔權牢牢控制首相手中。

此後,現在的日本官僚開始缺乏曾經素有的專業性和獨立性,逐漸淪為政客們手中的「工具」,「揣測上意」的文化也開始不斷流行。

在安倍生前幾個著名的「弊案」中,包括森友學園醜聞、賞櫻會醜聞等,實際上都與下級官僚「揣測上意」有關,這些事件都給安倍在政治操行上蒙上了陰影,直到現在仍未了結。隨著安倍的歷史,這些案件似乎也都「一筆勾銷」了。

沙青青表示,從這個角度來說,外界如今對於安倍遇刺身亡一事,基本上都表示了哀悼和對暴力行為的批評。而即便是反安倍的人士,也不希望看到這樣一個突發的悲劇。因為他的離世,實際上讓他生前一些仍在調查的「陰暗點」,被遇刺事件所掩蓋並一起隨風帶走,人們只會記住他的遇刺,而這對於檢討安倍任內一些不當的施政反而是不利的。

連結:安倍遇刺身亡,他的政治遗产会如何影响日本?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