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主體外交,日本擴大與北約合作 聯合對付中國
文/美國之音向凌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參議院大選前夕到歐洲出席G7峰會與北約峰會,強調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專家認為,日本參與國際政治比以前積極,將擴大與歐洲合作,聯合對付中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6月29日至30日將在西班牙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這是日本首相首次出席北約峰會。
此前岸田6月26日出席了在德國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他在談到烏克蘭局勢時指出:「今日烏克蘭,可能是明日東亞。」 岸田承諾將在5年以內全面加強日本的防衛能力,確保相當大程度地增加國防支出,並稱「不允許憑藉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
由於日本參議院大選將於7月10日投開票,岸田在選戰期間出訪5天實屬罕見,這是繼前首相菅直人2010年在參議院大選期間出訪後,再度有現任首相在中央級大選期間出訪。
前日本防衛研究所研究室長、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Susumu Takai)表示,岸田在這個時候選擇參加北約峰會,有其國內事務和外交考慮的背景。
他對美國之音說:「自民黨提議大幅加強防衛能力的目標是GDP的2%,與北約主要國家的國防費用相近,所以岸田想在北約峰會上提出他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獲得國際的支持。目前日本的安全與防衛政策中最主要的就是應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但中國的軍力現況缺乏透明度,可以確定中國在不斷增強實力,並加強其軍用的網路和太空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國也在試圖以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如今俄烏戰爭讓日本感受到加強防禦的必要性,以及與具有共同價值觀的民主國家合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大選的節骨眼上來參加北約峰會。」
岸田在G7峰會上稱,近期將在內閣會議批准禁止進口俄羅斯生產的黃金等,以加大制裁俄羅斯。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研究員席琳·帕瓊( Celine Pajeon)6月23日接受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她對於日本決定出席北約峰會感到驚訝。她指出,日本「向來在國際社會中沒有什麼存在感,特別是跟‘紛爭’有關的事情,總是不願表明立場。」
日中關係專家、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次北約峰會也邀請了其他非北約的國家,不過日本是一個最特殊的存在,因為G7領袖中唯一非北約成員國的就是日本,在這次俄烏戰爭中的表現,也最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他說:「今年俄烏戰爭爆發後,日本的表現和過去迵然不同,不僅極早就對烏克蘭支援表態,甚至還提供了防彈衣等軍用裝備給烏克蘭,乃至於接受烏克蘭的難民。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裡米亞時,日本是G7中唯一沒有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國家,這次日本卻毅然與歐美站在一起,共同面對俄羅斯,這樣的轉變,大為提高了歐洲對日本的信賴,在北約需要面臨中國威脅的現在,格外重要。」
謝文生指出,歐洲國家雖然在面對俄羅斯方面已具有相當的經驗,但正在摸索與愈來愈具威脅性的中國之間的關係要如何調整;由於日本有長期與中國交手的經驗,北約希望日本提供歐洲需要的協助。
今年北約首次將「對抗中國崛起」寫入該組織的指導原則,是近十多年來首度修訂北約的戰略概念。
與歐洲擴大聯合制中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6月23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聲稱,北約近年來跑到亞太地區「耀武揚威」,並指出亞太地區不是北大西洋地理範圍,認為日、韓參加北約峰會並不合理。
日中關係專家,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表示,日本與北約這幾年來一直保持著從首相到閣員間廣泛的互動往來,日本參加峰會並非突然的提議。他指出,2019年3月日本防衛省就已經派遣職員前往北約的‘網路防禦卓越中心(CCDCOE)’學習,該年6月,日本也派遣了聯絡官前往北約海上司令部,強化日本與北約之間的聯結。2020年12月北約召開外長的視訊會議,就邀請了日本、韓國及澳大利亞參加,會中就如何應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崛起進行討論。此後,日本與北約的互動就愈發頻繁而檯面化了。
他說:「到了今年,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山崎幸二5月去布魯塞爾參加NATO的參謀長會議,這也是日本統合幕僚長首次出席該會議,分享印太地區的安保環境資訊。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包爾(Rob Bauer)6月訪日,當時山崎幸二在記者會上就說,包爾此行主要是想要深入瞭解印太地區的情勢,以及日本跟NATO間強化聯結,是NATO的軍事委員會主席第4次正式訪問日本防衛省,也促成了日本派出二艘海上自衛隊的練習艦前往地中海,跟NATO的常設海上部隊進行共同訓練。」
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表示,日本近年來愈發頻繁地與北約互動,是因為雙方在更多的領域上擁有合作條件與意願,現在可謂是水到渠成。
他說:「根據2015年北約國家夥伴合作計畫(IPCP),日本在網路防禦、海上安全、人道主義援助/救災、小型武器等常規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與運輸工具相關的武裝管理、防擴散與裁軍、國防科學技術、婦女、和平、安全、人身安全、公共外交活動、防衛和安全等優先合作領域上,與北約共同推進印太地區聯合培訓等務實合作,已經為雙方未來的共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了。」
高井晉指出,依照《北約公約》第 10 條的規定,只有歐洲國家才有資格加入北約,因此日本沒有資格加入,也不太可能加入,但是雙方的合作力度會愈來愈強。
因FOIP走向區域領導者
由於日本、韓國、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領導人都將出席本次的北約峰會,岸田文雄有意借此機會,舉行日本、美國、韓國三國領導人會議,以及亞太地區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四國領導人會議。
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表示,岸田為了共商應對中國的威脅,邀約北約的4個亞太夥伴國共商如何加強印太地區與歐洲地區的合作。
他說:「換言之,各國都是以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FOIP)」為目標,為了對抗正在強化霸權的中國,現在歐洲和印太地區的安全保障已經密不可分了。特別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印太地區的國家更是擔心北京會效仿俄羅斯以武力侵略臺灣。日本是印太地區真正能夠改變區域力量平衡的國家,正在提升威懾力,因此在印太安全事務上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了。」
高井晉指出,岸田將延續在G7的意見,在北約峰會上再次強調 「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不能容許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與各國討論如何共同遏制中國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擴張其霸權地位的行為。
日中關係專家,臺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表示,戰後的日本在國際政治的參與一直很低調,很有「更生人」的意味,但是在前首相安倍晉三2015年8月14日發表「戰後70年談話」表明日本來到新的世代之後,2016年又在肯亞的非洲開發會議中提出 「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日本已經逐漸邁向區域領導者的地位了。
他說:「日本近期歷任領導人從安倍到菅義偉、再到岸田,包括所有內閣要員都一直不厭其煩地向友邦說明「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重要性。歐洲這幾年對中國態度的轉變,不能說都是日本的功勞,但在‘加速其轉變’上,日本絕對是主要推手。美、澳、印、英、法、德、義大利、荷,乃至歐盟都各自提出了印太的戰略,防衛大臣岸信夫更是串聯到歐盟的英法德三國紛紛表示,將派遣海軍艦隊至印太巡邏乃至進行聯合軍演,這表示日本將在對抗中國方面擔起更具主導的角色,逐漸走出具有‘日本主體’的國際關係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