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印度總理莫迪訪歐的三大看點

2022年5月2日,德國總理蕭茲(右)和訪德的印度總理莫迪(左)在合同簽署儀式後握手。

文/法廣楊眉

印度總理莫迪從5月2日開始展開為期三天的歐洲之行,在結束對德國與丹麥的訪問之後,今天周四晚間將抵達巴黎,法國是莫迪此次歐洲之行的最後一站,但專家普遍認為,莫迪此行的重頭戲還在於德國與北歐。

自俄羅斯於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歐洲正在經歷其近期歷史上最嚴重的危機之一。剛剛離開印度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訪問中多次敦促印度在俄烏戰爭問題上明確立場,莫迪選擇這個時刻訪問歐洲,明知會在整個歐洲之行中都會面臨壓力,他會再度被要求必須與莫斯科保持距離,被要求支持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行動。

但是,與此同時,莫迪也十分清楚,印度之所以遭受壓力正是因為他是一個在國際舞台舉足輕重的國家,在西方對俄羅斯忍無可忍,對中國的親俄立場與專橫跋扈的執政方式越來越難於承受之時,在歐洲推銷印度無疑是最佳的時機。印度是歐盟的一大主要合作夥伴,2020年印度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約為628億美元。印度和歐洲的政策制定者都堅信,加強其戰略夥伴關係的時機已經到來。

德國援助100億歐元投資綠色能源

德國是印度在歐洲的最大的經濟夥伴國,是莫迪出訪歐洲的首站,這也是莫迪與德國總理蕭茲的首次會晤。德國目前有1700多家公司在印度運營,超過2萬名印度年輕人在德國大學學習。兩國去年慶祝了建交70周年和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德國外交部長最近曾經斷言,如果不與印度對話,那麼,世界上任何重大的地緣政治問題都無法解決。

德國與印度周一簽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協議,合作重點是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德國承諾向印度提供100億歐元的投資,此外,法國《回聲報》報導說,印度還 與柏林簽署了一項應在中期內減少印度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的協議。該報評論說,看來德國是試圖依靠「氣候槓桿來吸引印度加入西方的行列」。

除了能源氣候領域的合作之外,印度也是從中國外遷的許多西方的企業的新的落腳點,印度還期待重新啟動與歐盟的自由貿易談判,該談判自2013年以來始終被擱置,最後一次會議是在2019年的10月份。

印度-北歐合作:北極與氣候

雖然柏林是莫迪此行的首站,不過,專家們認為哥本哈根才是莫迪此行的重頭戲,除了出席印度與北歐國家的商業論壇和哥本哈根-新德里綠色戰略夥伴關係會議之外,莫迪還出席了丹麥主辦的第二屆印度-斯堪的納維亞首腦會議,該地區的幾位領導人,冰島總理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爾、挪威首相約納斯-加爾-斯托爾、瑞典首相瑪格達萊納-安德森和芬蘭總理桑娜-馬林都出席了會議,會議議程包括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蘇、氣候變化、創新技術、可再生能源、不斷變化的全球安全形勢以及印度-北歐在北極地區的合作。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南亞地區研究專家讓-呂克-拉辛(Jean-Luc Racine)接受法廣採訪時表示:與北歐國家一起,印度將談論北極問題。上個月,印度政府發布了關於北極的行動方案,因為印度在挪威北部的斯瓦爾巴德島有一個研究基地,已經有好幾年了。其中一部分是為了研究冰川,作為與喜馬拉雅冰川的對比研究。此外,印度還與北歐國家在綠色能源方面建立了夥伴關係。

印度對該地區的興趣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初,因為在1920年,印度就已經是《斯瓦爾巴條約》的一部分,該條約規定了北極勘探的法律框架。作為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成員,印度現在是與美國一起與北歐國家定期舉行首腦會議的少數國家之一。中國人也在該地區存在,並在科學考察和能源勘探項目上投入了大量資金。看來中印之間的分歧並不僅僅停留在喜馬拉雅邊境地區。

印度與法國:國防與核能

最後,印度總理莫迪將於今天晚間抵達巴黎,法國是他歐洲之行的最後一站,這當然是莫迪祝賀馬克龍重新當選的最佳時機,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推動與法國在國防以及核能開發領域的合作。

正如讓-呂克-拉辛所指出的那樣,法國準備打出 「印度製造」牌。雙方正在商談製造新的潛艇、飛機發動機以及印度是否會發起新的戰鬥機招標的事宜。法國今天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印度的第二大武器供應國,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的人權問題就退居二線了。

值得指出的是,儘管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立場曖昧,印度總理莫迪的歐洲之行依然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此舉足以顯示印度在西方的地位的提升,正如德國全球和地區研究所(GIGA)教授阿姆里塔-納利卡所指出的那樣(Amrita Narlikar),

在德國,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就是放在中國的危險性,越來越多的德國人正將目光投向印度。柏林應該從目前的危機中應吸取的教訓是,過度依賴獨裁國家對供應鏈的威脅。現在是歐盟減少對中國對俄羅斯的依賴,轉向印度的時候了。

對上述專家們來說,莫迪對歐洲的旋風式訪問預示着烏克蘭危機後國際地緣政治舞台的調整。

連結:印度總理莫迪訪歐的三大看點 – 要聞解說 (rfi.fr)